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這是昨天在討論轟-6的時候一個粉絲提到“沒有遠端轟炸機,我們就沒有‘三位一體’打擊能力”。

當時,W君回覆了一下,想想30年前,很多人家裡得有座機、手裡得拿個大哥大,腰上還得別個傳呼機,所謂的個人通訊三件套得備齊了,要不然很容易失聯;但現在大多數人手裡有一臺智慧手機就完全搞定了通訊上的所有需求。為什麼不用固話和傳呼機了呢?原因很簡單——無線通訊手段越來越可靠了!

時代在變化,概念都是在變化的。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的出現其實也是有著鮮明的時代特性的。

“核三位一體”是指在核武器領域內,一個國家同時擁有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三種核武器打擊方式的能力。之所以出現這個概念也是源於當年的核武器投送方式並不可靠。

首先說當年的洲際彈道導彈:

大多數早期的洲際彈道導彈都是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只有這種高比衝的液體燃料火箭才可以實現遠距離的核武器投放。

但是,液體火箭燃料要麼得超低溫儲存,要麼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因此很難一直加註到導彈的燃料箱裡面保持穩定。因此在發射導彈前往往都需要燃料的加註過程。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說白了,就是在發射前需要用管道將火箭燃料加註到導彈燃料箱內部。

由於這些易燃易爆的燃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危險性和破壞力,加註的過程十分緩慢。

例如美國的泰坦II洲際彈道導彈。在庫儲存的時候並不像是我們現在的導彈一樣裝在發射車或者發射井內(後期泰坦2也有發射井改型),而是直接堆放在導彈倉庫中。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庫存狀態下的泰坦II

需要發射的時候從導彈倉庫拉出來,在發射場等待組裝: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組裝後,樹立在發射架上加註燃料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等這一切準備都做好後,這枚導彈就可以射向敵方了。而整個的出庫、組裝、加註燃料、發射的流程跑下來大約要100多個小時。

後期改進型的泰坦II導彈應用了導彈發射井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每個發射井中儲存了一枚組裝完畢等待加註燃料的泰坦II MK6導彈。美軍當年高興的宣稱,自己的泰坦II導彈在接到發射命令之後48小時內就可以發射。

當年就有人質問美國空軍,如果真的有核大戰發生,這些昂貴的導彈能不能及時發射出去。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美蘇當年假想的第一波核彈攻擊並不是對方的大城市,而是對方的核導彈發射機基地。原因也很好理解,先費了對方的武功,對方毫無還手之力的時候還不是想怎麼拿捏就怎麼拿捏?

於是一些當量大到過剩的核彈頭相繼被生產了出來,例如一些能裝進一個成年人的巨大彈道導彈彈頭。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這些東西的當量都達到了100-200萬噸TNT。炸一座城市極其沒有效率,但是可以對地面上的導彈發射井構成致命的打擊。

當核大戰爆發的時候,這些導彈在40分鐘內就可以抵達對方的導彈發射,根本不會給對方加註燃料發射導彈的時間。

所以說當年的陸基彈道導彈本身的生存能力堪憂,於是可以一直在空中飛行的轟炸機和在海底潛伏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就成了生存能力極高額外投送方式。

為此,美蘇兩國甚至都開始研製可以長時間在空中不落地飛行的核動力轟炸機。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康維爾NB-36H飛行核反應試驗平臺

為的就是在核大戰發生的時候可以有一定的還手之力。當年的設計目標是轟炸機可以在空中飛行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很多傳聞說當年蘇聯和美國都因為汙染停止了各自的唯一的核動力飛機專案。而真實情況是這些專案實際上都有推進,並且美蘇兩國也並不是各自只研製了一個型號的核轟炸機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類似於米-60這樣的轟炸機其實都是核動力的。在核動力飛機軍備競賽中美國啟動了共計17個核動力飛機的專案,涵蓋了轟炸機、運輸機、截擊機,甚至直升機。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Bell D-1007 核動力直升機

為的就是可以長時間滯空保證在核大戰到來之時可以迅速地撲向對方。

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大部分專案中止,而俄羅斯在2018年推出的“雨燕”巡航導彈其實就是和核動力飛機的研製結果。只不過是利用巡航導彈完成大量部署空中執勤的任務。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冷戰期間由於核動力轟炸機沒有完全解決所有的技術問題,因此美蘇兩國都是以常規動力轟炸機進行戰備執勤。例如美國的“鉻穹頂行動”在最高峰的時間每天有12架載滿核彈的轟炸機在既定的區域飛行。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這種執勤為的就是防止彈道導彈發射井無法發出核彈的情況下直接奔赴對方上空執行核打擊任務。這種利用遠端轟炸機長期在空中執勤的方式其實就是為了補充洲際導彈發射井生存率不高的漏洞。

其次就是各個國家彈道導彈核潛艇了,把本來在陸地上的發射井簡化後搬到了潛艇上,藉以提高核反擊的可靠性。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這也是一個補充漏洞的行為,其原因就是建立一個海底的難以摧毀的威懾機制。當一個國家被核打擊毀滅的時候,彈道導彈核潛艇相對於獨立可以展開報復性核打擊。

由於隱蔽性、永續性、機動性、生存能力遠遠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說是最好的核力量投送形式。目前英國和法國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其他洲際導彈的投放形式僅僅保留彈道導彈核潛艇作為自己的核打擊力量。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這個東西就像咱們之前提到的智慧機一樣,是一個相當全面的選手。當然了,我們自己在這個領域也飛速成長。

所以說,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三位一體其實是各種查缺補漏的應急方式,一種傳統的、應急的投放方式(轟炸機)、一種低成本、幾乎可以無限擴大保有量的方式(彈道導彈發射井)、一種極盡未來趨勢的投放方式(核潛艇),這種配合是有歷史背景的。

就像通訊三件套一樣,在家打便宜且清晰的固話,出門用訊號不好且價格昂貴的大哥大,為了穩妥再加上一個BP機。

但是到了2022年你會不會因為自己之前沒有擁有過一個漢顯BP機,就琢磨著再重金配一個呢?戰略轟炸機其實就是這個東西,如果說它是核三位一體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實這是半個世紀之前的概念了。現在,技術的發展已經幾乎讓所有的陸基導彈使用上了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幾乎是拉出來立刻就可以發射的。本身生存能力和可靠性都相當高。

別等轟-20,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形式早就過時了

而且陸基導彈還有很多機動版本,大地之廣皆可作為發射場,並不存在一開戰發射場被毀滅的情況。

所以,在日益發展的今天,千萬別拿老概念再討論今天的軍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