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資本、使用者、企業都在等待一個時刻:傳言2023年蘋果將釋出面相消費市場的AR眼鏡,它將接替iPhone讓蘋果實現「增長換擋」,並再度開創一個新世代。

AR眼鏡可見的魔力,能夠將你眼前的整個世界變為「主屏」,二維的平面網際網路變成三維可「設計」的世界,能做到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成為主流消費電子品類之前,真正開啟市場的最新消費級AR眼鏡,是怎樣一個狀態?

易觀2022Q3報告中名列消費級AR眼鏡第二的品牌,雷鳥創新最近發售了新品(第一為Nreal,但並未有新品發售)。10月31日晚8點到12點雙11預售開啟的四小時內,雷鳥AR眼鏡獲得了天貓/京東的AR品類總銷量/總銷售額第一。筆者剛剛拿到最新的雷鳥Air 1S,對比今年上半年發售的前代雷鳥Air ,提升究竟在哪?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左為上一代雷鳥Air,右為雷鳥Air 1S

三大「顯性」升級包括:顯示效果、音效、整體人體工學設計

。Air 1S的產品引數有增有減,為日常更高頻的使用場景服務。並且設計權衡之下,更追求那種「不被標準化引數定義的使用者體驗」。

螢幕升級:更注重色彩和灰階、顯示更清晰

目前消費級AR眼鏡,本質上是一個可穿戴的「巨屏」。

屏顯影響體驗的指標應該是多個層次,投屏的尺寸、解析度、對比度、細節解析明暗層次、色域、亮度。這些屬於基本指標。Air 1S 相比1代,等效投屏尺寸從140英寸降為130英寸,輕微降低,FOV視場角也只有極小的變動(47度降為45度),但是eyebox保持在行業最高的14*8mm,PPD增大,上一代普遍反映的灰階顯示問題,Air 1S更接近標準的Gamma 2。2曲線。

翻譯成真實體驗,

Air 1S用微不足道、很難有直觀察覺的縮小投屏尺寸和視角,來獲得更清晰的屏顯和視場聚焦,以及更豐富的色彩和明暗層次。

在顯示上,

雷鳥Air 用差不多5%的顯性指標下降,換來另外對比度和色彩、灰階顯示、清晰度(PPD)、視場最佳化

。這個權衡和取捨,值不值?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一)投屏尺寸

雷鳥Air 1S 等效4米投屏尺寸為130英寸、FOV視場角45度,相比上一代分別縮減了7%和4%,但

更能反映AR畫面清晰度的PPD(Pixel Per Degree),即平均1度視場角下畫素密度提升了4%。而且Air 1S即使縮減了7%的投屏尺寸,但依然是行業最大的那一批。

使用者購買AR眼鏡一般用來觀影、遊戲、辦公

,觀影場景正常情況下螢幕越大體驗「越震撼」。

但是遊戲、辦公的情況下就變了。打遊戲的情況下,面對大屏就必須頻繁且「刻意」將視線向邊緣聚焦,時間久了就容易不適。同樣的道理,瀏覽網頁辦公場景,開關視窗、網址輸入都在左上角,大螢幕向邊緣聚焦,還要配合鍵盤輸入時的視角切換。這種「刻意」視角聚焦會造成某種「體驗打斷」

打遊戲和辦公特定的情形下,投屏尺寸並非越大越好。

(二)灰階亮度Gamma矯正

Air 1S為更為標準的2.2曲線,這意味著Air 1S在顯示暗色時不會再「過暗」,Air 1S畫面不會再有一代那樣較為明顯的「塗抹感」

Gamma曲線為了解決人眼對自然亮度非線性感知的問題。

舉個栗子:一間黑屋子中,點亮了一隻燈泡A,人眼會感覺照亮整間屋子,持續點亮第2個、第3個……燈泡後,人眼會感覺屋子逐漸變得明亮,此時再點亮第N+1個燈泡,其實人眼沒有什麼感覺甚至微乎其微,為什麼?亮度對人眼的刺激是非線性的,第1個和最後一個燈泡點亮對人眼的刺激感覺是不同的;人眼感覺黑->白範圍“有限”,燈泡可以無限,但感覺會趨於一個有限制值;

顯示器的Gamma值表示了輸入訊號的顏色值以及發光的亮度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輸出時從黑到白的亮度過渡。同樣,其也是非線性關係的。使用不同的Gamma值:1。0(線性響應),1。8~2。2(較暗的影象),3。0(過暗的影象)顯示同一幅影象: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一般而言,顯示器的GAMMA值會在1。8~2。5之間。由於最初的CRT顯示器的GAMMA採用2。2,所以現在大部分顯示器還是沿用2。2作為推薦的GAMMA值,但Mac使用1。8。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Air 1S 使用的新一代Sony Micro OLED微投顯示,

實現了「正常」Gamma 2.2曲線,這意味著觀影時的灰黑顯示,明暗層次更精準、體驗更好了

。舉例來說,以前觀影某個電影人物一頭烏黑的秀髮,像塗抹一片的油畫: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雷鳥Air 1代,色彩灰階顯示偏暗

現在雷鳥Air 1S ,能看清楚細細(清晰有層次)的髮絲了。

(三)螢幕功耗和積熱

BirdBath方案的AR眼鏡,主要的發熱部件來自鏡架頂部的屏顯光機,新一代的Sony Micro OLED的功耗有明顯降低,

緊貼光機最容易積熱的眉骨部位,再也感受不到像1代Air明顯發熱了

整體因螢幕光機功耗的降低和導熱結構重新設計(增加了散熱貼片向外導熱),

感知發熱降低了2-3度,長期佩戴最明顯的困擾,大大緩解了

音質第一:AR眼鏡首個0。5mm衝程超線性揚聲器

一個主要用於觀影和遊戲的口袋螢幕、科技潮品,如果外放聲音廉價,經常有失真的破音,會是什麼觀感?

音質差,這是目前消費級AR眼鏡一個普遍痛點。

雷鳥Air 1S的音質有根本性的改觀,它是目前消費級AR眼鏡最好的,也獲得了國內權威的CEGC(金耳朵)的認證

(一)基於大量實驗,精調Speaker開孔位置

普通耳機、入耳式耳機的音質,相信大家會有直接的觀感和對比。離耳朵越近,甚至離耳膜越近,聲音的解析和還原越好。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因為空氣衰減某種意義上的「濾波」效應,中高頻衰減小,低頻衰減大,但是更難還原的低頻,是最直觀的音質體驗。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因為每個人的頭型、臉部線條、比例、尺寸都有差異,想讓揚聲器儘量貼近耳朵,做到最小的聲音空氣衰減,就需要大量實驗和資料積累,從而找到一個精準的發聲位置。

雷鳥Air 1S 基於大量的資料驗證,精調了Speaker的開孔位置,從聲音衰減的角度提升了音質。

(二)超線性發聲單元,0。5mm衝程

如果拋開音源數字檔案、線路、功放電路微小的失真,消費電子產品限制音質並非音質解析不準,而是揚聲器的體積。

如今精密小巧的消費電子產品,因為裝置留給揚聲器的空間十分有限,要做到低頻、中高頻聲音的線性還原,很困難。原因還是低頻要實現跟中高頻同等被感知聲效,需要更大的振膜面積或振動衝程。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一般來說,解析中高頻並不難,難在解析低頻。

低頻發聲時,發聲單元要麼有更大的振動面積,要麼做更大的衝程,還需要被限定在一定的磁隙範圍內,否者就產生明顯刮磁的雜音。而增大發生單元的面積,在AR眼鏡上被天然限死,做更大的衝程,就需要更好的振膜設計,上億次來回震動時不發生平面角度偏轉,保持振膜材料彈性形變曲線穩定(否則失真)。

雷鳥Air 1S應該是在振膜結構設計上做了創新,在保證振膜穩定的情況下,實現了0。5mm AR眼鏡揚聲器目前最大的衝程,低頻解析明顯增強,中高頻還原精準。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上面是雷鳥Air 1S 實測獲得的揚聲器SPL曲線,低頻衰減在穿戴式裝置中非常優秀,中高頻可以根據風格偏好來調音。

(三)保護聲音外放私密

公共場合使用AR眼鏡,特別是乘坐各類交通工具、開放辦公室時,聲音外放有明顯的私密性需求。Air 1S做到人耳可感知更大音量範圍、更好音質同時,也把聲音外放私密性作為重要考量。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一是借鑑降噪耳機的原理,Air 1S鏡腿上下雙麥克風,進行相位消聲。二是根據中高頻的傳播衰減小、更容易被聽到的特點,設計了可軟體開啟的「輕語模式」,演算法精準調整特定的中高頻。最終效果,Air 1S相比其他AR眼鏡,公共場合外放聲音大大減少,其他人即使近距離也很難聽到。

人工工程學最佳化和調校,日常使用更「無感」

雷鳥Air 1S帶前檔鏡片的重量為89克,上一代為75克。很多人糾結這一點,但要細究這增加的14克重量帶來了什麼。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遠端為最新的雷鳥Air 1S

(一)。鏡腿左邊和右邊設定了一個調音一個調光並且可以切換2D/3D觀影的物理旋鈕和滾輪,以及增設盲操的磁吸式資料線介面,不像上一代不可分離的資料線設計。這意味著你想設定亮度和音量,可以立即反饋。而不需要繁瑣的進入app,操作層次和門檻有本質的變化。這是不是使用者在很多場景需要的?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二)。配重更加均衡,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鏡腿的開合角更大,能適應不同的臉型。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可不是一句空話,75克重量和89克重量,戴上眼鏡,如果重量分佈不一樣,受力點的增減和位置不一樣,你幾乎可以感覺不到重量增加,而且佩戴更加舒適、牢固。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三)。增加了石墨散熱片。之前Air 1代熱量集中在前額貼近眉骨的部分,積熱很明顯(因為螢幕光機就在那一部分),在散熱結構變化,導熱方向更加向外之後,你的眉宇感受到的直觀熱量減少了。

(四)材質,從亮面材質,變為啞光磨砂材質。上一代Air 比較容易沾染指紋,使用一段時間不擦拭就顯得髒兮兮,這一代Air 1S變為了啞光磨砂材質,更為親膚、摸起來更溫和細膩,隕石星灰的配色也更顯質感,而且不粘指紋。

AR眼鏡再進化:雷鳥Air 1S對比一代,究竟提升在哪?

近端為上一代雷鳥Air

總結

以引數打造產品,造營銷噱頭,還是以使用者根本的需求為出發,結合目前的技術水平,打造綜合體驗最好的產品?

大家都經歷過早期消費電子那種「小米」式搏命式產品打法,以顯性引數打造產品,造營銷噱頭。

追求現有技術條件下不切實際的效能指標,往往會適得其反。

目前開啟消費市場的AR眼鏡,因為凸顯BirdBath方案優秀顯示效果,把計算單元分離,使用者戴著僅重幾十克的小巧眼鏡,不受身體姿勢、場合、位置的限制,能夠「移動空間」觀影、辦公、遊戲等,才終於撬動了C端使用者。

在AR眼鏡剛剛入門C端、使用者認知度較低情況下,

雷鳥Air 1S這一代產品上,更針對使用者的直觀感受,在產品上精準「舍」和「取」,投屏顯示質量更好、音質大突破、佩戴更舒適心智介入更少。

還有,這一代Air 1S同時推出的還有一個能夠相容更多裝置、功能豐富的轉接裝置。原來不支援DP輸出的裝置,現在能夠相容了。而且它還可以為眼鏡供電(4500mAh電池容量),減少輸出裝置的電量消耗,讓移動場景的真實續航更為長久。以及,更加貼心照顧了上一代Air 1的使用者,在轉接裝置上同樣集成了音量、亮度、2D/3D切換的物理按鈕。

以雷鳥Air 1S 為代表的AR眼鏡,只有產品更貼近使用者,品類滲透才能真正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