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的軟弱和虛榮心理:中超欠薪原因及兩個對策

久古

河北隊球員兩次在中超賽場拉橫幅討薪,進一步將中超欠薪的“醜事”曝光。有讀者或許會對文章的標題嗤之以鼻:欠薪的不就是因為俱樂部沒錢嗎?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要拿來“分析”,豈不笑掉大牙?不過,除此之外,個人認為更應該從管理的源頭上來找原因。只有對症下藥,中超乃至中國足球的欠薪問題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解決。

足協的軟弱和虛榮心理:中超欠薪原因及兩個對策

那麼,“源頭”是什麼呢?

足協管理上的軟弱以及虛榮心,這是最關鍵的。從前段時間媒體的報道來看,欠薪的中超俱樂部大概是4-5家。最新訊息,眼下積分榜上前五的球隊有一支被傳母公司“裁員8000人”,有可能導致該隊出現新的情況,此為另話,在此不作討論。

所謂軟弱,是指今年實行的“欠薪准入”,即俗稱“欠薪還款規則”硬度不夠,也明顯欠完善。7月31日之前應該執行的扣除3分檔案,直到11月5日才出臺,滯後了整整3個月;至於不允許註冊新援一說,更是成了空話。而10月31日之前應該執行的扣除6分的檔案,目前還沒有任何公佈的跡象。是繼續按照3個月之後再發文,抑或是什麼時候,足協沒有任何說法。這兩個扣分的滯後,至少導致一個不公平的現象,即欠薪的球隊繼續正常進行比賽,球隊不因被扣分而在情緒和狀態上受到任何影響。當然了,有令不行——至少是遲行,這本身就是制度執行的剛性不足的表現。

足協的軟弱和虛榮心理:中超欠薪原因及兩個對策

足協的軟弱和虛榮心理:中超欠薪原因及兩個對策

虛榮心理指的又是什麼呢?中超的規模。本賽季,中超從16支球隊擴大至18支,這本身也是一個錯誤。

中超擴編至18支,是落實“發展規劃”一個舉措。但那是2015年3月出臺的檔案,至少從2020賽季開始,由於大環境以及口罩的原因,中超俱樂部的營收便遇到了非常嚴重的困難,降薪和欠薪如期而至。事實上,管理部門對此也非常清楚,但中超還是擴軍了,甚至還是提前一年擴軍。管理者為什麼不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縮減編制反而要擴軍呢?說白了,還是面子問題。只要能“交差”,哪裡管得了擴大會帶來什麼後果。結果,問題越來越嚴重。

按照“欠薪還款規則”,如果12月31日之前欠薪俱樂部無法清償欠薪,將被處於降級、甚至取消註冊資格。

新的問題是:如果欠薪的球隊不在中超積分榜倒數前三之列,那麼最終降級的是按照原規定的倒數前三的3支球隊,還是欠薪的才降?如果欠薪+積分倒數三前隊超過3支,又該項如何確定最終的降級名額?

足協的軟弱和虛榮心理:中超欠薪原因及兩個對策

足協的軟弱和虛榮心理:中超欠薪原因及兩個對策

說到底,是按積分論降級,還是欠薪+既倒數前三又欠薪的球隊一律降級,這個問題足協事先都沒有明確。因為,這有可能導致降級的球隊不止3支,而有可能是4支、甚至5支以上。

如果,如果不是盲目擴軍、如果不是賽季初出臺“欠薪還款規則”,目前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說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兩個對策:

1、

制訂“職業球員薪酬保障制度”。即所有俱樂部,按照內部薪酬放發辦法(足協目前已經掌握)賽季初必須提供至少足夠運營一個賽季的資金保證證明(或有第三方擔保),每個季度前3天之內將相應的資金打入第三方賬戶(產生的利息一併歸還)。

這個制度,必須作為聯賽准入的首要條件;反之,即便成績再好,也不允許准入。如果出現拖欠,可以採取類似上述“欠薪還款規則”來執行。需要說明的是,處罰必須及時。比如7月31日之前不能解決欠薪30%的,至少8月5日前即公佈考核結果。

2、

縮減中超規模、擴大中甲和中乙基數。按照目前的情況,中超12支球隊是最理想的,最多14支。擴軍的結果,是聯賽水平的降低。25輪戰罷,最高的山東泰山積分達到了62分,而積分墊底的河北隊被扣除3分之後積分為0,兩者相差62分、並且最低分竟然為0,這恐怕是世界足壇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事情。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是中超乃至整個中國足球的恥辱。本來想“儲存”臉面的,沒想到丟得更大,這應該是管理者沒有想到的。

只有精簡中超規劃、擴大中甲和中乙,才能確保頂級聯賽的質量,同時規模相對擴大的低級別聯賽,也源源不斷為頂級聯賽提供人才,從而形成“一池水”的效應。

這種做法,管理部門的臉面肯定“不好看”。但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對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非常有利,甚至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管理者需要解決的,只是管理的剛性和虛榮心的問題。事實上,相對於中國足球的大局,個人的那點私心雜念可以說根本不值得一提,就看有沒有這個決心和意志。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