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殿堂梵蒂岡

作者:張林初 曾任中國駐法國和阿爾及利亞大使館武官處秘書、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陸軍武官、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陸海空三軍武官、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階研究員,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國研究會高階顧問、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理事兼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軍事外交工作及國際安全和軍事問題研究。

義大利之行雖然匆忙,但不能不去位於羅馬西北角的袖珍國梵蒂岡,它面積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8人。

我們參觀完鬥獸場後驅車直接去梵蒂岡。只見廣場上人山人海,但卻看不到明顯的國界,我們便隨著人群排隊去參觀聖彼得教堂。梵蒂岡雖小,但每年吸引上百萬旅客前來參觀遊覽,除了它是世界天主教中心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有不少藝術傑作。

聖彼得廣場

藝術殿堂梵蒂岡

聖彼得廣場

我們排隊等候的廣場就是聖彼得廣場,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它是義大利17世紀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的傑作。

藝術殿堂梵蒂岡

(網路圖)

廣場呈橢圓形,長340米,寬240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恢弘雄偉。這兩組柱廊是廣場的裝飾性建築,共有284根方柱組成,分排四行,形成三條走廊。柱高18米,需3到4人方能合抱。柱廊上有平臺,向廣場的一面有石欄杆。朝廣場一側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廣場及柱廊由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於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柱頂大理石像是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是義大利以華麗、誇張為特點的巴羅克式代表作。

藝術殿堂梵蒂岡

聖彼得廣場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插雲霄的方尖石碑。有四隻銅獅俯伏在基座上,揹負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展翅欲飛。石碑頂上有一個高達5。75米的十字架,在十字架之上有一塊耶穌被釘的十字架真木。石碑高25米,加上基座和十字架,全高41米,重327噸。石碑光滑,且無一字跡。這座石碑原為羅馬教皇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的圓柱廣場從埃及遠道運來的。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據說,為此曾動員900名工人、150匹駿馬和47臺起重灌置,花了近5個月時間才完成。

在廣場兩側各有一個銀花飛濺的美麗噴泉,泉臺高14米,10餘根水柱同時向上噴水,中心水柱噴射高達4米,像玉樹銀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壯觀至極。右邊噴泉為馬德爾諾於1615年所建,左邊噴泉則由貝爾尼尼仿造於1675年,兩者遙相併噴,相映成趣。

藝術殿堂梵蒂岡

貝爾尼尼噴泉和多立克圓柱

(網路圖)

在噴泉和石碑之間,左右各有一塊直徑不足半米的灰色小圓石盤,外繞以白色大理石。我們站在石盤上,觀望廣場兩側的柱廊,廊內只有一排石柱而不是四排石柱支撐柱廊。這是貝爾尼尼匠心獨特的設計。聖彼得廣場是世界最大廣場之一,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

聖彼得教堂

藝術殿堂梵蒂岡

聖彼得教堂

位於聖彼得廣場北側的世界第一大教堂——聖彼得教堂,是君士坦丁皇帝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於公元326年落成,時稱君士坦丁大教堂,後改稱聖彼得教堂。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修聖彼得教堂,並於1506年破土動工。

藝術殿堂梵蒂岡

聖彼得教堂的中世紀面貌

在長達120年的重建過程中,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都曾主持過這座教堂的設計和施工。第一個建築師是布拉曼特,他果斷地拆毀了幾乎整個舊教堂,計劃把新教堂建成希臘十字架式。但幾年後,教皇朱利奧二世和布拉曼特相繼去世,並受教廷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這項巨大的工程未能取得重大進展。

藝術殿堂梵蒂岡

教堂內部結構

直至1547年,教皇保羅三世任命米開朗琪羅為總建築師後,工程方有起色。米開朗琪羅恢復了布拉曼特的方案,並設計了氣勢雄偉、輪廓優美的中央穹窿頂。但米氏沒有完成整個工程與世長辭了,餘下的工程由他的學生德拉·彼爾塔和建築師卡洛·馬泰爾諾完成,並根據教皇保羅五世的指示將教堂改為拉丁十字架式。新教堂於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

教堂的正面是由建築師馬泰爾諾於1607年設計的,高45。44米,寬117米,立有8根28米高的圓柱和4根方柱。有5個進口和5個陽臺,中間最大的陽臺為“祝福陽臺”。廊簷上立有11尊雕像,高5。5米,中間持有十字架做祝福狀者是耶穌基督。正面兩端上方各有一壁鐘,右邊鍾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左邊鍾為羅馬時間,另有6個大銅鐘,每逢佳節,銅鐘齊鳴,抑揚頓挫,非常悅耳。

拾級而上,是教堂的前廊,也是由馬泰爾諾於1612年設計的。高20米,長71米,寬13。5米。在廊簷下,有文藝復興初期著名畫家喬託所作的鑲嵌畫——《小帆》,是1620年從舊教堂的牆壁上移嵌於此。畫面描寫的是耶穌門徒在小船上遇到風浪、顛簸前進的情景。

藝術殿堂梵蒂岡

第一門-聖門

(圖源:big_michael)

再往前走,便是教堂大殿,大殿正面共有5扇門。從右到左依次是:第一門為“聖門”,平時緊閉,每25年才打開一次。規定每25年的聖誕之夜,聖門開啟後由教皇領頭走入聖堂,視為走入天堂祈禱之意。此門極富工藝之美,全門分16格,每格為一幅雕工精美取義多端的浮雕。第二門是“聖事門”,上面有有關天主教會的7件聖事圖。第三門為“中門”,是一扇最古老的門,原是舊教堂的大門,門上有6幅畫像。第四門是“善惡門”。第五門是“死門”。

藝術殿堂梵蒂岡

第二門-聖事門

藝術殿堂梵蒂岡

第三門-中門

藝術殿堂梵蒂岡

第四門-善惡門

藝術殿堂梵蒂岡

第五門-死門

透過中間高大的中門,我們來到了聖彼得教堂的內部,教堂內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137米,能容納5萬人。屋頂和四壁上飾有以《聖經》為題材的繪畫,不少是名家的作品。在教堂右側的《母愛》小堂,遊客可在這裡欣賞到米開朗琪羅24歲時的雕塑作品《母愛》,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簽名的作品。這尊雕像將聖母抱著死去的兒子時的悲痛感以及她意識到這是上帝的旨意時的那種順從感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教堂中殿的正壁上有一個圓形光環,光環中央為一聖靈信鴿,象徵天主聖神,周圍是小天使和雲彩,全都用紫銅製作而成。從中殿正壁折回就到了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穹窿頂下。穹頂周長71米,直徑42。76米。圓穹一側有狹窄的“之”字形階梯,共有333級臺階,穹頂尖端高達137。8米,為羅馬全城最高點。為方便遊客,教廷安裝了電梯,可把遊客送到通往穹頂的臺階處,到時遊客可拾級而上,登頂俯瞰羅馬全城。

這是米開朗琪羅一生中最偉大的建築傑作。站在巨大的圓形穹頂下,你會覺得教堂其他的東西都那麼渺小,即使貝爾尼尼雕刻的青銅華蓋有5層樓房那樣高,也顯得微不足道。青銅華蓋由四根青銅巨柱組成,氣勢雄偉。華蓋的下方是宗教祭壇,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昇的旭日,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

藝術殿堂梵蒂岡

聖彼得教堂內部

在宗教祭壇前方凹下去的地方有一座懺悔祭壇。宗教祭壇的正下方,為一鍍金鐵檻,裡面是祭服龕,是公元6世紀的作品。祭服為長條形,預備給新當選的大主教在舉行特殊儀式時穿用。

藝術殿堂梵蒂岡

在中殿的盡頭,兩件貝爾尼尼的作品引人注目。一件是“彼得寶座”的青銅座基。“彼得寶座”由教會初期四位聖人的雕像支託:前邊兩位代表希臘教會,後邊兩個代表拉丁教會。另一件作品則是“彼得寶座”右邊的教皇烏爾巴諾三世墓。“彼得寶座”左邊為教皇保羅三世墓,由德拉漢波爾塔所作。在貝爾尼尼所做的青銅寶座上,有一把鑲有象牙飾物的木椅,後經考證,乃是875年聖誕節教皇聖若望七世在聖彼得教堂舉行加冕典禮時,加洛林國王理查二世所贈送。在“彼得寶座”的椅背頂上裝飾著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此外,教堂內還有聖禮小教堂、唱詩堂等。

梵蒂岡博物館

藝術殿堂梵蒂岡

梵蒂岡博物館

參觀教堂後,我們便來到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全稱梵蒂岡博物館和藝術陳列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位於聖彼得教堂北面,建於公元5世紀末。原為教皇宮廷,後改為博物館,總面積5。5萬平方米,分12個不同型別的陳列館和5個藝術長廊。這個藝術寶庫,收藏的古今稀世文化和藝術珍品,堪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巴黎盧浮宮相媲美。

藝術殿堂梵蒂岡

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海倫娜的石棺,和他女兒君士坦堤娜的石棺。(網路圖)

在希臘十字架大廳內,有兩個公元4世紀的石棺,它們是君士坦丁大帝母親和女兒的棺材,地板上是一幅古羅馬時代的鑲嵌畫。在大廳內,還收藏著有愛神丘位元、愷撒大帝及異教諸神的很多雕像。

庇護-克萊孟特廳,陳列著各種雕塑作品,其中有公元2世紀的名雕,太陽神阿波羅和9個女神石像。女神體態豐盈,或坐或立,或舞或躍,各執樂器,分別代表各種藝術流派。太陽神阿波羅相貌年輕,是純潔和高尚的象徵。

藝術殿堂梵蒂岡

繆斯殿-雕塑-繆斯女神與展廳正中的《殘軀》

(網路圖)

廳內還有一座稱為《英雄軀幹》的殘石像,頭顱已無,兩臂、雙膝皆缺,僅存大段軀幹。但雕刻精湛,筋肉發達,身體結構完美,歷來相傳為大力士赫拉克拉斯石像。這座殘石像,因其在解剖學上最為完美,全世界的藝術家均為之傾倒,尤其是米開朗琪羅對之傾慕備至,曾反覆研究,自稱是殘石像的忠實信徒。因此,他一生所作雕刻和繪畫,深受這座殘石像的影響。他的作品,男則寬肩厚臂,肌肉發達,女則身段發達,肥胖異常。

藝術殿堂梵蒂岡

動物展廳

動物雕塑廳,猶如一座天然動物園,獅、犬、鷹、鳥等飛禽走獸,騰翔竄躍,千姿百態,一隻馬身人面的怪物,正捕捉住一隻狡兔,而得意洋洋。

藝術殿堂梵蒂岡

壁氈陳列廳一眾以耶穌生平事蹟為題的巨大掛氈,每幅均精細無比。(圖源:視覺中國)

藝術長廊上壁畫、天頂畫、鑲嵌畫、掛毯畫,如繡似錦,絢麗繽紛。其中掛毯廊,掛著繡有耶穌生平事蹟的19幅華麗的壁毯。地圖廊裡,40幅鮮豔奪目的圖志,描繪著義大利各城市和沿海島嶼的地形圖解,出自16世紀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建築師伊格拉齊奧·但丁的手筆,被認為是當時地理上最重要的文獻。另外,各派名畫師的畫室或陳列室,也都陳列著他們的代表作。

藝術殿堂梵蒂岡

拉斐爾畫室內景,左側壁畫為《雅典學院》

拉斐爾畫室,是博物館精華所在。1508年,25歲的義大利繪畫大師拉斐受教皇朱利奧二世之邀,來到羅馬,在梵蒂岡宮內創作了一系列宏偉壁畫。主要有《教義之年》《辯論會》《雅典學院》《詩壇》《三德像》等。其中《雅典學院》最為著名,它同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米開朗琪羅的《末日的審判》一起被列為文藝復興時期壁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作,被美術史學家譽為“文藝復興盛期三大傑作”。在此,遊人可以充分欣賞拉斐爾秀美、典雅、和諧、明朗的藝術特點。

西斯廷小教堂

藝術殿堂梵蒂岡

西斯廷小教堂

來梵蒂岡必去西斯廷小教堂,西斯廷小教堂之所以聞名遐邇,是因為藝術大師米開朗琪羅在這裡創作了繪畫珍品《創世紀》和《末日的審判》。電影《萬世千秋》一片就是描寫米開朗琪羅作西斯廷教堂巨畫的故事。

藝術殿堂梵蒂岡

《創世紀》

《創世紀》為天花板上的天頂畫,面積為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組成。主要描繪《聖經》裡的故事。畫中有343個人物,其中有100多個比真實人體大兩倍的巨人形體。每個人體都是理想化、英雄化、大力士型的,充分表現了人體的力量美。

藝術殿堂梵蒂岡

《最後的審判》

《末日的審判》是米開朗琪羅在花甲之年創作的祭壇畫,是《創世紀》天頂畫的繼續和發展。該畫取材於《聖經》故事,描繪的是世界末日來臨時,基督把萬民召集在自己面前,分出善惡,善者升入天堂,惡者則被打入地獄。全畫共有200多個裸體巨人,充分展示了人體的力量與健美。藝術家透過上帝分辨善惡,表達了自己愛憎分明的情感。這是藝術家繼《創世紀》之後又一部人物眾多、構思雄渾的紀念碑式的傑作。

梵蒂岡圖書館

藝術殿堂梵蒂岡

梵蒂岡圖書館內景

梵蒂岡圖書館,是世界著名的收藏早期手抄本和古版本的圖書館,全稱“梵蒂岡阿波斯托利圖書館”,通稱“教皇圖書館”。在教會初期即已設立,不過規模較小,且專為教廷內部私人之用。後曾幾次興衰,現在的圖書館是1475年由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建立。

目前,館裡藏有7萬餘冊古代珍貴手抄本,7500冊15世紀前的古版本,印版、雕版或印刷物3。3萬種,書籍5000萬冊。這些珍本平日不輕易示人,只有少量謄抄在羊皮紙上的聖經供參觀者鑑賞。它們大部分來自歐洲收藏中世紀古籍豐富的博比奧修道院手稿珍藏館,帕拉蒂內古代聖書、抄手藏書室以及庇護九世教皇獻出的原屬紅衣聖教安傑洛·馬伊的4000冊手稿。在這些手稿與手抄本中有4世紀的希臘文聖經、四到六世紀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著作抄本,四到六世紀重寫在羊皮紙上羅馬政治家、作家西塞羅的《共和國》一書,以及義大利作家、《相浩》的作者加丘,文藝復興時代詩人、以寫14行詩著名的彼特拉克,義大利雕刻家、畫家、建築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和德國神學家、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得的親筆手稿。

在閱覽大廳的玻璃櫃裡陳列著各種史地一類的手抄本,在右面第一個櫃內有一本1612—1659年繪製的《中國地圖》手抄本,展開的一頁是湖廣地圖,大城小鎮,名湖細川,列舉詳細。圖書館內有各種版本的聖經,最大版本長約2尺,寬約尺半,厚則尺餘。小的版本只有1寸半長,1寸寬,3分厚。館內還有無數珍奇古玩,為幾個世紀以來各國君王貴族饋贈,都是精美絕倫,名貴無比。其中有兩隻高大的燭臺,系拿破崙加冕時所用。

- end -

文章來源 | 銀河悅讀

作者 | 張林初 圖片 | 網路

編輯 | 外交官說事兒 青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