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關縣水泉鎮達連莊窩村的傳說

達連莊窩村為偏關縣水泉鎮下轄行政村,根據史料記載,元朝時住蒙古民族(俗稱韃子),且為周圍十幾個村的中心 聯絡地,故名韃聯莊窩,後將韃變為達,聯易為連,稱達連莊窩,光是從名字上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和水泉長城沿線軍事前沿的功能定位。

山西北方地區,一般稱呼北邊遊牧民族為“韃子”,稱呼南方人為“蠻子”,偏關黃河、長城兩大軍事防禦體系在歷史上對保護漢民族經濟、社會、文化穩定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歷史上一撥一撥彪悍的遊牧民族不斷衝擊著這裡,雖然從匈奴到北元,曾經佔領和統治過這裡,但是最後終究或退回老巢,或被漢文化通話,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所以說黃河和長城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軍事防禦體系,更是漢族文化的象徵,是一種精神符號。

偏關縣水泉鎮達連莊窩村的傳說

偏關民間廣為流傳著一些和抗擊遊牧民族有關的故事,比如“殺家韃子”,相傳在元朝末年,北元統治者為了抵禦全國四處揭竿而起的起義軍,在長城沿線南邊50裡地內陳兵百萬,達連莊窩村就駐紮著一個叫當剌兒罕的千戶長,領兵一千餘人,負責三十里地的軍事防禦。當剌兒罕生性殘忍,在他統治的三十個村子裡不允許出現一星點鐵器,要求農民將所有鐵質的農具、刀具、鎖具等等全部上交,每年地裡產出的糧食也要上交,搶掠姦淫無惡不作,百姓敢怒不敢言,見了面互相都不敢交談,生怕引來殺生之禍。

朱元璋的起義軍打敗劉福通和陳友諒之後,將進攻的目標對準了元王朝,百姓看到了一絲希望,暗地裡支援起義軍,有一年八月十五,在義軍一位首領的授意下,百姓藉著團圓祭月為由,院子裡擺上月餅,酒食等,誰家住有韃子,就會加上一張桌子,義軍的探子就會明白這家人家住著元朝官兵,到了半夜,義軍直奔住著韃子的人家,一晚上就把駐紮在達連莊窩村以及附近的韃子殺光,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為明朝的建立掃清最後的障礙。

後來,殺家韃子這個詞彙就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