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迎嫁娶,人生頭等大事。

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西大梁子村,我老家的村子。我小的時候,村中男女老幼超過兩千人吧,光棍子可不少。何謂光棍子,就是到了結婚年齡娶不上媳婦的男人。光棍子的生活也叫打光棍。

一般家裡有男孩子的話,在結婚年齡到來前幾年就張羅著說媳婦了,婚前兩家相互走動兩、三年,結婚年齡一到立馬走形式領證入洞房,這都是常規操作。

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投胎是門技術活,自古至今,一向如此。有的男人運氣不好,或家窮,或人醜,或家窮人醜,說個媳婦就相當困難了,就只有打著光棍,心急火燎地慢慢熬,說不定哪天碰上個人家不嫌棄的,就算熬到頭了,就不再打光棍了。在我們村,終生娶不上媳婦,打了一輩子光棍的男人有的是。

“從小看到老”,有的男娃還在穿開襠褲的時候就被村人在田言村語中烙上了“光棍子”的標籤。打光棍的主要因素是家窮人醜,但這不是關鍵因素,關鍵因素是家窮人醜的不利條件下還沒有姐妹幫忙。

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其實姐妹幫助兄弟成親在村子很有市場,沒錯,這就是換親和轉親。

換親,顧名思義是兩家交換成親,比如張家有適齡兒女,李家也有適齡兒女,兩家的兒子婚娶條件都不咋地,正常情況算是娶妻困難戶,那就張家的女兒去李家做媳婦,李家的女兒去張家做媳婦,兩不吃虧,兩廂情願。

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轉親,就要有三個主家了,當然三個以上主家也算轉親,但最普遍的就是三家轉,畢竟不是網際網路時代,湊成三個相對合適的主家也需要媒婆付出大量的腿腳和口舌。好吧,還是以上面的張家和李家做簡單說明,媒婆在撮合張家和李家婚事時,發現有個困難戶劉家也有個待娶的兒子和待嫁的女兒,那就張家女兒到李家,李家女兒到劉家,劉家女兒到張家,親上加親,皆大歡喜。

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轉親比換親更普遍,因為換親是兩家互換,兩家成了親戚,在稱謂上非常不自然,張新郎官既是李新郎官的姐夫,也是小舅子,反之亦然。將來有了娃子,要喊對方新郎官舅舅或姑父。至於其他人之間的親戚稱謂,更糾結。轉親,就避免了上述所有尷尬。

有人會說了,待嫁的女人怎麼會心甘情願嫁給可能不是自己心儀的物件呢,更何況男人又醜家裡又窮?其實,她們開始都反對過,都抗爭過,但最終選擇了順從,有的甚至違心捨棄了自己的初戀。

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我家向南過三個巷子,那個為弟弟娶媳婦轉親嫁到我們村上的的女人總是苦笑著說:轉就轉唄,誰家結婚不是轉,有兒子娶媳婦,有女兒的嫁別人,無非你們轉的圈大,我轉的圈小就是了。仔細一品,似乎還真是這個理。

唉,這些女人啊,為了父母兄弟搭上了自己的一生幸福,但又有哪個女人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哥哥或弟弟終身不娶、光棍一生呢?

曾經常見的脫單惡俗:換親和轉親,農村光棍們的最後盼頭

時過境遷,惡俗移除,我們村的適婚男青年依然不少。雖然他們現在不叫光棍,改稱單身狗了,找媳婦的壓力卻一點兒都不減,甚至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