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農民軍在對清作戰中失敗的原因

李自成之所以打不贏清朝是無外乎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農民軍戰鬥力、兵源素質均不及清軍。

眾所周知,不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都是農民起義軍,沒有或者很少受過正規軍事訓練,一群流民打仗時拖家帶口,機動性很差,對付明軍還可以,打起仗來一窩蜂全上,靠著眾多人口,攻城掠地,但是在滿清鐵騎面前很難有優勢,清軍在和農民軍作戰時,會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來自於白山黑水的八旗勁旅,從薩爾滸之戰開始、努爾哈赤統領的後金軍隊一舉殲滅明軍主力,斬殺明軍大將劉挺、杜松。至此以後就不斷壓迫明朝在關外的戰略空間,即使在袁崇煥督師遼東時,明朝也始終將最精銳的部隊放在關外,變相給了農民軍生存空間,松錦之戰後,洪承疇被俘、祖大壽投降,明軍舉傾國之力拼湊的13萬軍隊只剩下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一部。而農民軍在和吳三桂在一片石激戰時,八旗軍的突然出現,使農民軍腹背受敵,直接導致了農民軍的崩潰。

李自成農民軍在對清作戰中失敗的原因

二、農民的侷限性

沒有統一的政策,沒有長遠的打算,沒有自己的高階智囊團隊,具有那個時代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目的是吃飽飯、搶大戶,就是沒想好怎麼坐江山。進北京城後一開始紀律還行,後來李自成根本控制不了手下將領,他們開始大肆掠奪,逼迫京中大臣勳戚捐銀助餉,稍有不從即行殺戮。大將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又殺了他的父親吳襄,使本來有投降念頭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轉身就投了多爾袞,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終於在山海關被多爾袞擊敗,倉惶在北京繼位後,過了幾天大順朝的皇帝癮,撒丫子就回陝西老家了,正所謂來時多風光,走時就有多落魄。反觀清軍一方,八旗軍號令嚴明,經過多年的發展和鬥爭,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跟明朝分庭抗禮的封建王朝,有自己獨立的政治、經濟、軍事管理制度 ,相對於毫無組織紀律性的農民軍,領先的不是一星半點,從制度上來講,農民軍是敗局已定。

李自成農民軍在對清作戰中失敗的原因

三、沒有自己的根據地

李自成農民軍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他們像流寇一樣,打下城池劫掠一番就去攻擊下一個目標,根本沒想如何治理,一旦戰事失利,就三十六計跑為上,沒有長遠打算,缺乏問鼎天下的雄才大略。其實在敗退到陝西時他完全可以固守潼關將清軍阻擋在關外,依靠八百里秦川,為自己積蓄力量,即使不能問鼎天下,也可裂地封王,可惜李自成沒有這麼做,隨著清軍的步步緊逼,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接連被擊敗,逐一退出了歷史舞臺。

李自成農民軍在對清作戰中失敗的原因

明末風雲激盪,隨著農民軍接連被擊敗 ,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也相繼覆滅,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人建立的王朝徹底的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