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話來自一位年過八旬的女科學家

在“龍芯”的研究團隊中

你能看到這樣一個身影

一個瘦弱的、滿頭白髮的老人

但是你永遠想不到

這位瘦骨嶙峋的耄耋老人

會是一名以柔弱之軀

打破美國晶片壟斷的科學家

她就是黃令儀

“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話來自一位年過八旬的女科學家

生於戰火之中 年幼立志報效國家

1936年,黃令儀出生在廣西

襁褓中的她就歷經了流離失所之苦

因為經歷過山河破碎的絕望

見證過民不聊生的恐慌

在黃令儀的心中

早早地埋下了

救亡圖存、立志報國的鴻鵠之志

成年後,黃令儀以優異的成績

考上了華中工學院

(今華中科技大學)

1958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並被推薦到了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學習

當時,清華大學是

為數不多的開辦半導體專業的學校

這意味著

她在這一刻踏上了

為中國科技崛起而奮鬥的征程

這一路

她走了60年

“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話來自一位年過八旬的女科學家

1960年,學有所成的她

回到了母校華中工學院

開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她對半導體的研究

經過淬鍊變得更加深入與透徹

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對夢想的追求

令黃令儀有信心

在半導體領域有所發展和突破

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建立了

國內首個半導體實驗室

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

終於研發出了我國的半導體二極體

於無聲處驚天動地

1962年

黃令儀被調到了中科院計算所工作

1965年時

為了突破“兩彈一星”中的瓶頸

國家開始成立計算機所二部

專攻微型計算機和三極體等專案

這是中國第一個晶片研究團隊

在缺資料、缺裝置

缺人才、缺材料的情況下

她帶領團隊嘔心瀝血

成功研製出半導體三極體

隨後步入艱難的晶片研發之旅

1966年

我國自行研製的空間計算機成功問世

1973年

中科院決定研製大型通用計算機

作為積體電路上的載體

晶片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對國家科技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話來自一位年過八旬的女科學家

我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

黃令儀和她的團隊

為了能夠儘快研製出效能穩定的儲存器

一步一步開始突破

他們研製的晶片也即將到達世界先進水準

截至1984年時

電晶體研發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中國的積體電路和晶片發展

已經無限逼近於世界水平

但是不久後

因為中科院經費緊張

大規模積體電路研發被叫停了

得到訊息的黃令儀

蹣跚地走出計算所大樓的北門

禁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讓中國晶片走上國際講臺

1989年

黃令儀受邀參加美國的國際晶片展覽會

偌大的會場裡

她跑遍了展臺

卻沒有發現一家中國企業

好不容易在擁擠的人群中看到了幾個國人

手中拿著長城公司的塑膠袋

她立馬迎上去親切地問:

“你們是來參展的吧?”

“不,是來參觀的。”

心中猛然一震

只有她最明白

1963年我國的積體電路的研究水平

與國外是同步的啊!

為什麼現在差距如此?

內心的痛苦使她掉下了眼淚

她暗自下決心

一定要設計一塊高水平的晶片來參展

洗刷恥辱

她在日記中寫道:

“琳琅滿目非國貨,淚眼漣漣”

“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話來自一位年過八旬的女科學家

經過不懈努力

她設計的晶片專利在

2000年國際發明專利博覽會被評為了銀獎

這個成績雖然優異

可中國依舊沒有能力獨立造出屬於自己的晶片

那時的中國缺的不僅是設計晶片的工藝

還有製造晶片的裝置

沒有製造裝置

再好的設計工藝也是白搭

她甚至無奈道:

“一個科技工作者最大的痛苦,

就是他用心血灌溉的珍貴晶片做出來了,

卻沒有用!”

有人說她只會幹活不會說話

可她卻說

這是自己的肺腑之言

退休後再“出山” 參與設計龍芯

2001年

65歲的黃令儀已經進入了退休生活

但她的志向還沒有實現

此時

中科院胡偉武教授

向全國發出了打造中國芯的集結令

他找到黃令儀

邀請她一起搞晶片

面對經費不足等重重困難

黃令儀還是毅然選擇加入龍芯研發團隊

成為了專案負責人

2002年8月10日

我國首款通用CPU“龍芯1號”研製成功

雖然效能上差距很大

但卻真正打破了國產計算機無芯可用的歷史

“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這話來自一位年過八旬的女科學家

2004年龍芯研究小組成員照片

黃令儀曾公開說過: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匍匐在地

擦淨祖國身上的恥辱

黃令儀用自己的汗水與努力

搭建著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天梯

努力擦拭著中國過去的恥辱

她經受過落寞

也經歷過輝煌

她所有的奉獻

不為了後世留名

只為中國晶片有朝一日

可以站在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