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戰爭的“空中指揮所”,空警-2000預警機

空警-200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全天候、多感測器空中預警與指揮控制飛機。該機以伊爾-76運輸機為載機平臺,加裝了中國自主研發的相控陣雷達、電子系統、碟形天線,超級計算機、任務控制檯、資料傳輸系統、敵我識別系統及配套軟體等系統,集情報探測、指揮控制、通訊導航、電子對抗、資訊傳輸於一體,屬於戰略級空中預警指揮飛機。主要用於擔負空中巡邏警戒、監視、識別、跟蹤空中和海上目標,指揮引導中方戰機和地面防空武器系統作戰等任務,也能配合陸海軍協同作戰。

資訊化戰爭的“空中指揮所”,空警-2000預警機

空警-200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全天候、多感測器空中預警與指揮控制飛機

以伊爾-76為載機平臺

空警-2000選擇伊爾-76運輸機為載機平臺,是由當時的國情決定的。由於預警機一般要長時間在空中執勤,再考慮到我國疆域面積較大,所以要求飛機在1000千米距離上執行任務的時間大於4小時,也就是說飛機的航程應當大於5000千米,續航時間不小於7小時。當時國內能滿足這個條件,並且能夠獲得的飛機平臺,只有伊爾-76運輸機或對大型民航客機進行改裝。但是大型客機基本上是採購自西方國家,很可能遭到技術禁運,生產和維護沒有保障。而且客機不具備在野戰機場起飛的能力,對機場條件要求高,因此可選擇機型只剩下了伊爾-76。

伊爾-76運輸機是蘇聯伊柳申設計局於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一款大型運輸機。該機長49。59米,機高14。76米,翼展50。45米,最大飛行速度85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750~8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5500米,航程5000千米,可以滿足我國對預警機的執勤要求。而且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170噸,載運量40噸,機內貨艙尺寸較大,為20米×3。46米×3。40米,有足夠的載重和機內空間來安裝預警系統裝置,由於機內活動空間大,可以佈置專門的休息場所,讓機上工作人員輪換值班,延長執行任務時間。再者俄羅斯和印度都以該機為載機改裝了預警機,再加上我國空軍已經引進使用伊爾-76運輸機多年,在後勤維護上有一定的保障能力,所以就把改裝平臺定為伊爾-76運輸機。

資訊化戰爭的“空中指揮所”,空警-2000預警機

空警-2000選擇伊爾-76運輸機為載機平臺,是由當時的國情決定的

作為載機的伊爾-76機艙被設計成全密閉式,並分隔成數段,分別用於佈置任務系統裝置、冷卻系統和任務操縱檯等,還增加了如休息室、衛生間等設施,改善了機上乘員的工作環境。機上還加裝了一套大功率發電設施,以便為雷達系統供電。為改善增加“圓盤”雷達罩後對飛機氣動效能的影響,後機身下部還增加了兩片腹鰭。此外還加裝了導彈來襲告警系統、紅外誘餌和干擾物自動發射器之類的自衛保護系統。

獨樹一幟的“雷達”

空警-2000的預警雷達系統採用揹負式“圓盤”構型,與美國的E-3、E-2C/D以及俄羅斯的A-50預警機一樣,將預警雷達安裝在機背上方的“圓盤”狀雷達罩內。採用這種安裝方式的好處是機身不會對雷達造成遮蔽,沒有雷達盲區,可以滿足360度掃描覆蓋。但缺點是外形龐大,阻力大,氣流對垂尾有影響,對飛機的安定性也有影響。

與上述幾款預警機不同的是,空警-2000的雷達天線雖然也是“圓盤”狀,但採用的卻是相控陣雷達,而不是機械掃描雷達。採用相控陣雷達有明顯優勢,首先相控陣雷達在內部傳輸上的損耗低於普通雷達,因此探測距離更遠;其次相控陣雷達的目標訊號重新整理速度快,E-3上的雷達,天線罩轉速一般為每分鐘6圈,這就意味著目標訊號更新週期為10秒,在目標稀疏的空域問題不大,但是在目標密集、情況緊急的時候就顯得太慢,容易丟失目標。

而相控陣雷達無需機械轉動部件,可以靈活地控制波束的掃描,目標訊號更新週期可以縮短到4~5秒,還能對重點區域進行重點掃描,能夠提高這一方向上的雷達探測距離;第三,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是由幾千個收/發(T/R)元件組成的,即使損壞一部分雷達也還能繼續工作,因此持續無故障時間高於機械掃描雷達。而且相控陣雷達的旁瓣很低,功率大,抗干擾能力強。

資訊化戰爭的“空中指揮所”,空警-2000預警機

空警-2000的預警雷達系統採用揹負式“圓盤”構型,雷達系統採相控陣模式,而非機械掃描雷達

空警-2000雷達罩內部安裝有三部相控陣雷達,呈三角形安裝,每部負責掃描120度空間範圍,三部可構成360度全方位探測。該雷達可進行全向探測,對空中目標的最遠探測距離為470千米,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跟蹤距離可達200千米,能同時跟蹤60~100個空中目標(包括低空目標和巡航導彈),並同時引導10多架飛機進行作戰。

先進的資訊系統

空警-2000預警機的通訊和資料傳輸系統包括資料鏈系統、超短波電臺、短波電臺、K波段衛星通訊和內部通訊系統等,用於保障預警機與作戰飛機、其他兵種自動化指揮系統的計算機交換資料,還可使機組人員與操縱人員相互交換資訊。

該機的預警探測雷達能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實時獲取目標的方位、距離、高度及速度等資訊,形成對不同批次、不同性質目標的連續跟蹤、監視。在敵我識別系統對目標進行識別後,再由資訊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分析和綜合處理。然後將情報彙總、任務簡報或作戰指令透過資料鏈,以語音、影片、文字等格式,分發給位於空中、地面或海上的各個作戰平臺,指揮、引導己方的陸、海、空作戰力量對敵實施攻擊。同時,當我通訊系統遭受干擾破壞,或者前出作戰單元的通訊距離超出最大作用範圍時,空警-2000的機載通訊裝置還可實施空中轉信,以保持指控平臺和武器平臺之間的資訊聯通。如此,防空作戰就能做到防則預有準備、攻則直指要害。

資訊化戰爭的“空中指揮所”,空警-2000預警機

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的一個機組有17名成員,分空勤和戰勤兩組

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的一個機組有17名成員,分空勤和戰勤兩組。其中空勤組5人,分別是機長、副駕駛、領航員、通訊員和空中機械師。戰勤組有11人,職位包括指揮長、引導員、雷達情報員、雷達操作員、電子對抗情報員、通訊操作員等。通常每架預警機需要配備兩個機組,做到歇人不歇機。

作為空中機動指揮平臺,空警-2000能在較大的範圍內全面掌握空中態勢,進行戰場監控,綜合、處理、分析、研判各種戰場資訊,及時為各級指揮員和各種作戰兵力提供態勢判斷,並負責將己方作戰力量及時引導至有利的戰術位置,以創造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條件。特別是在中、遠距空戰中,預警機的實時情況通報和準確指揮引導,對己方作戰力量及時發現目標、連續跟蹤目標、正確戰術機動、集中優勢火力,具有關鍵作用。

結語

空警-2000預警機的成功研製和部署使用,不僅使中國在武器裝備體系功能上彌補了空中預警探測的空白,而且在防空作戰指揮上也實現了從“平面”到“立體”的跨越,對於人民防空由“立足境內”轉向“立足境外”具有劃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