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原文】

「繫辭傳·上」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佔,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釋字詞】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善:本義是先天之本能、本性。既包括良好的本能也包括惡劣的本能。特指則為良好的本能。

性:指後天形成的狀態及其本質。

仁者:對別人有愛心和同情心並樂於奉獻的人。

知者:聰明的人。知是“智”的本字、初文。

鮮:少、寡。

諸:兼詞,相當於“之於”。

富有:廣泛、充足地擁有。

大業:指大者之事業。

日新:天天有不同的變化,指變化顯著迅速。

盛德:其德處於興旺階段。

生生:生的樣子,這裡指不斷地息長。

神:指聖人之遊魂,神就是聖人去世後脫離肉體的靈魂。聖人生平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或特別受人崇敬,死後受公眾普遍的奉祀和信仰,於是就成了神。故神者,先聖也。聖人有非凡的智慧和道德,故死後就被神化了,神為形容詞時,形容非常的、非凡的。

【解讀】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這一章主要講《易》道的本質和《易》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狀況以及《易》道中一些基本概念。《易》道不能暢行於天下,故本章有強烈的批評意味,但礙於當時統治者的顏面,故言辭晦澀,吞吞吐吐。

《易》道的本質就是利用陰陽來推演萬事萬物的變化及其基本規律。《易》有三層境界:變易、不易和簡易。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解釋,那就是說,事物是運動變化的,這就是“變易”;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而規律是不變的,這就是“不易”;掌握了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我們就可以透過紛繁複雜的變化現象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化繁為簡,把一切複雜的事簡單化,這就是“簡易”。《易》的最高境界就是“簡易”,古聖先賢把萬事萬物加以高度抽象,萃取出事物最基本的共同屬性,那就是陰陽,然後以陰陽為基本元素設卦觀象,來推演萬事萬物之規律,這就是《易》道。《易》道者,唯一陰一陽而已,故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

先天之本為善,後天所成為性。先天之本是從先輩繼承下來的,現代術語叫基因,故曰

“繼之者善也”

。在先天之本的基礎上,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不斷成長,從而形成了特定階段的特定狀態及其屬性,這就是性,故曰

“成之者性也”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由於人們對“善”的理解有誤,於是歷來有人之初“性善論”和“性惡論”的爭論,其實這種爭論是無意義的。“善”字的本義是指先天的本能,包括良也包括惡,後又特指良。這正如“臭”字,其本義就是指氣味,包括香味也包括惡味,後又特指惡味。人之初無所謂善良也無所謂惡劣,而是一種本能,是先天性的,故無可厚非。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易》與天地準,故《易》幾於道,道就是真理,而真理是唯一的。《易》道本身是真理,但是對《易》道的認知和把握,歷來因人而已,缺乏全面性和精準性。人有五德者,仁、義、禮、智、信也。人有五德而聖人兼之,常人則有所偏頗。對《易》道的認知和把握,仁者側重於仁,智者則偏頗於智,而平民百姓則根本無所知也。故曰: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這裡順隨講一講“見仁見智”,“見仁見智”就是一種偏見,缺乏全面性和精準性,但現代人卻以為“見仁見智”是很正常的,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從而從心理上磨滅了追求真理的雄心和執著,是十分有害的。《易》道是君子之道,鑑於對《易》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狀況,不禁令人嘆息,故曰

“君子之道鮮也”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在世俗的眼光中,《易》道僅被用來標榜和展示仁德,而在其它方面的具體應用中卻隱而不現。世俗的統治者鼓吹心懷天下萬物卻不能與聖人同憂,從而使《易》道流於淺薄。《易》道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真理不能暢行於天下,所以聖人弘道任重而道遠也,弘揚真正的《易》道,這實在是聖人的至盛之德和至大之業啊!故曰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使《易》道廣佈於天下,使天下人充分地擁有《易》道,這就是聖人之大業;讓禮崩樂壞的社會復於正道,並使這種趨勢天天都有新的變化,這就是聖人之盛德。故曰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易》以卦推演其道,卦中有爻,不停地訊息,陽消則陰息,陰消則陽息;息長是主動的,消亡是被迫的。故爻只有不斷地息長,才能推動卦隨著時間的變化不停地演化。故曰

“生生之謂《易》”

。生生者,萬物變化之原動力也。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在《易》中,積極主動、追求成就之象謂之乾德;從不爭先,唯效法順從的謂之坤道。《易》以“艮為成”,又“艮為終則有始”也,終則有始者為大成。又《周易·乾·文言》中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以成德為行者,君子之道也,乾道也,故曰

“成象之謂乾”

。《易》以“坤為順”,《周易·坤·文言》中說:“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坤道順從,從不爭功爭先,故以效法為其德,故曰

“效法之謂坤”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物極必返,數極必變。數極為窮,窮則思變,變而有道。聖人循道,故可預知數極之後,事物進一步會如何變化,並預知未來變化的結果,這就是占卜,故曰

“極數知來之謂佔”

。事物是運動變化的,所以要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和處理問題,這樣才叫做事。對事物變化的趨勢瞭如指掌,然後根據事物的變化趨勢做出妥當的應對,這就是所謂“通變”。只有通變才能適時而為,才能幹事,故曰

“通變之謂事”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以陰陽推測萬物之道,是《易》最基本的方法。聖人精通《易》理,思想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故不必再測以陰陽,就可瞭然其道,這實在是太神了,故曰

“陰陽不測之謂神”

。這裡的“陰陽不測”並不是說超越陰陽之外而不可預測,而是指不必以陰陽測之,未測而可知矣。

子夏故壇深度解析「繫辭傳·上」第五章

(本文2345字,子夏故壇原創,帶你一起學《易經》)

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