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三線之四十一:灌縣行(都江堰)

吃過午飯,孟祥告別祝元坤夫婦,回到縣招待所;見時間還早,便出門沿街信步而行,來到一座橋上。昨天前往招待所時,孟祥就注意到,這是建築在堤壩上的一座橋,江水從寶瓶口後的內江分流而來,經過橋下的堤壩時,大股水流從壩上跌落河中,因為有四、五米落差,頓時水花四濺、形如飛瀑、響聲如雷。水流在壩下深潭中翻滾回旋,再急匆匆向下遊流去。

孟祥這時感興趣的不是飛瀑,也不是流向遠方的清澈江水,而是壩上護欄前的幾位釣魚人。

釣者有四十開外年紀,手中的釣杆在當地叫“車車杆”,下部有一轉輪,上面盤有結實的尼龍魚線。魚線穿過杆上的小瓷圈,從魚杆頂端拋入壩下深潭。孟祥看見釣翁們有節奏地挑動魚杆,魚線立即逆水流顫動。當魚線被水衝到河口附近,釣翁才轉動線輪收起魚線,重新拋到心目中的理想位置。在收起魚線的時候,孟祥才看清線端沉重的錫墜,和魚線上密密麻麻空著的大魚鉤。

這種釣法孟祥幼時曾經見過,叫做“掛白鉤”,意思是不用魚餌,靠不停地在水中運動的魚鉤鉤取大魚。壩下潭中鯉魚集中,是掛白鉤的好地方;不過,能不能鉤著魚全憑運氣。聽橋上圍觀的人講,有時幾天鉤不到一條魚,但運氣來時一天可以鉤好幾條,而且都是幾斤重的大鯉魚。孟祥等了許久,一直無緣見到魚兒出水,見天色已晚,這才慢慢返回招待所。

第二天在招待所吃過早飯,按照服務員的指引,從城中最大的一條街道,徑直走到玉壘山下,順著上山的石階向上攀登。

方到山脊,眼前便豁然開朗。山脊上的古城牆依然存在,沿著城牆前行不久,就到了玉壘關。關下是聞名於世的都江堰關鍵工程寶瓶口;繼續前行到達灌縣西門,城牆繼續沿著山脊向東北方向蜿蜓起伏而去,漸漸隱沒在群山之中。

孟祥出西門一路下山,來到半山腰上的二王廟。岷江從北面的大山中洶湧奔騰而出,衝擊著腳下的玉壘山,再沿著玉壘山流向寶瓶口。站在廟門前,岷江中的魚嘴和飛沙堰,以及江上的安瀾索橋盡收眼底。

都江堰是秦時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二兒子親率民工修建,將為害成都平原的岷江河水訓服,用來灌溉沃野千里的農田。自此之後,成都平原才有了天府之國、魚米之鄉的稱謂。

岷江出山後,被江心的魚嘴分為內江和外江,冬季水少時,有六成江水被外江中的竹籠石逼進內江,經寶瓶口流向成都,沿途灌溉農田。每年清明放水時節,將外江中的榪杈砍倒,江水立即沖毀竹籠石湧進外江,僅剩四成江水流向寶瓶口。每到漲水時節,奔騰咆哮的洪水,雖經魚嘴分流,仍會浩浩蕩蕩撲向寶瓶口,在寶瓶口前的深潭內猛烈迴旋,將潭內砂石拋向飛沙堰,並把過多的洪水透過飛砂堰排入外江。

廟門為三層飛簷結構、巍峨高聳,在第三層門楣上書有“二王廟”三個大字。後人不忘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績,立廟祭祀,稱為二郎廟。宋朝皇帝將李冰父子敕封為王之後,才改稱二王廟。

喜愛瞻仰名勝古蹟的孟祥,沒有在門前停留多久,便返身走進大門。廟內遊人稀少,角落處青苔遍佈,枯枝落葉隨處可見,但總體儲存完好。歷經文革浩劫,尚能如此,已屬不易。

廟中正殿祭祀李冰,後殿祭祀二郎;四處石壁之上,常常可以看見用厚重、雄渾的筆鋒寫就的石刻碑文:“深淘灘、低作堰”,“遇彎截角、逢正抽心”等。透過碑文,把都江堰的歲修原則和治水經驗告訴後人。

瞻仰了李冰父子的神采和功績後,孟祥循原路回到城中,下午時分才來到離堆公園。他沒有在奇花異卉的園中過多停留,尋路來到寶瓶口前的深潭旁邊。

只見清澈透明的江水,沿著玉壘山腳,快步奔來,流進碧藍色的深潭,再穿過二十來公尺寬的寶瓶口,向成都平原急奔而去。

寶瓶口的巖壁上,刻有顯示水深的標尺。寶瓶口其實是在玉壘山的餘脈上,人工開鑿的豁口。豁口將玉壘山餘脈分離出來的部分,稱作離堆。顧名思義,離堆公園就是建在離堆上的公園。

在寶瓶口上方的離堆頂上,有一座名叫“伏龍觀”的廟宇,隱藏著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修建都江堰的時候,江中有一條孽龍興風作浪,使建成的堰體多次被毀。二郎見狀,持劍躍入江中,與孽龍搏鬥了幾天幾夜,才將孽龍降服,用鐵鏈鎖在深潭之中。伏龍觀就是為了鎮壓孽龍而修,伏龍觀後潭邊,象徵鎖住孽龍的鐵鏈至今猶存。

傳說雖不可信,但可以側面反映出兩千多年前開鑿寶瓶口的艱辛。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還處於青銅器時代,那時沒有鋼鑿、沒有炸藥,靠的是火燒水冷讓岩石爆裂,工程是何等的艱鉅!

其實傳說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那是孟祥幼時,從奶奶那裡聽來的。奶奶告訴他,在灌江口的江邊,曾經住著一個孝順的孩子,父親早亡,家裡只有母親一人。他在河灘上放牛的時候,在草叢中發現了一顆晶瑩剔透的珠子,怕被其他牧童搶去,便把它含在口中。那裡知道竟然不小心呑入腹內,瞬間身形大變;等他的母親趕來時,他已經化身為龍正在入水,只有她匆忙抓住的一條腿沒有變成龍爪。母親在時,他擔心無人奉養;死後也常在她的墓地周圍徘徊,遲遲不肯歸海。他動時翻江倒海,出行則風雨交加,常給家鄉父老帶來災難。和二郎爭鬥之後,他才忍痛告別母親的墳塋,順江而下;十里一回頭浪翻沙湧,立即在江心留下一個望娘灘;一路上共留下了二十四個望娘灘。

灌縣之行,既辦事,又參觀了仰慕已久的都江堰工程,更令孟祥高興的是,遇見了十多年前的故人,總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