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公元二二零年,成都,漢中王府內。劉備此時癱坐在自己的寶座上,渾身發抖,全無了昔日與曹操決戰時的漢中王氣概。

就在剛剛,使者送來了一個幾乎讓劉備氣暈過去的訊息:

荊州失守,關羽戰敗身亡。

昔日桃園結義時發出的誓言“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就彷彿發生在昨天,失去了異姓兄弟的劉備怎能不傷心,不過隨後,使者又帶來了一個令他憤怒的訊息:

劉封不援關羽,丟失上庸。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使者告知細節後,劉備這才知道,自己的這個長子,在關羽求援時不願意發兵,並且在之後丟失了上庸三郡,現在已經敗退回到成都。

不知該如何責罰的劉備望向了諸葛亮,諸葛亮搖著自己的羽扇,

隨後對劉備說了十一個字,聽後,劉備果斷下令:賜死劉封!

那麼,

諸葛亮說了那十一個字究竟是什麼?

關羽求助,拒不發兵

孫劉聯盟在赤壁大戰擊敗曹操後,劉備開始了勢力的壯大,先是和孫權“借”了荊州,然後又輕取南方四郡,之後更是西入益州,擊敗劉璋。

不過,也正是在益州對峙的時候,諸葛亮、趙雲和張飛幾名劉備的得力助手也分別進入益州,只留下關羽留守荊州,這也為之後的襄樊之戰埋下伏筆。

攻取益州後,劉備又在漢中與曹操迎來了正面決戰,曹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被劉備在漢中正面擊敗,至此,劉備勢力達到頂峰,並且自立漢中王。

劉備的崛起,不僅讓曹操忌憚,就連劉備的盟友孫權也開始不安起來,劉備佔據了西方益州、北方漢中以及重要的荊州地區,實力已然超越孫權。

三方勢力一旦有所失衡,那麼必然會導致另外兩方勢力的不滿。而據守荊州的關羽屢次挑釁東吳,這更令孫權怒不可遏。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此時的關羽,得知漢中大捷後,自己也率兵開始北上伐曹,意欲直取襄樊。關羽利用大雨之勢,水淹七軍,降了于禁,斬了龐德,一時間威名無兩。

曹操帳下司馬懿獻計,離間劉備和孫權的關係,

讓孫權配合曹操一起攻打關羽,

事實證明,孫權也早已有了想要攻打關羽的想法。

孫權的大都督呂蒙假裝患病回家,並且向關羽示弱,關羽放下戒心將南方的軍隊全部調往北方,南方出現空隙。

於是,曹操和孫權雙方暗中合作,孫權先是從南方出兵,佔據了關羽在南方的勢力,並且降了本就對關羽不滿的糜芳;北邊襄樊的曹仁也見機攻打關羽,關羽陷入包夾之中。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要知道,那時的訊息傳播的速度非常慢,當初諸葛亮幾人從荊州去往益州也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關羽在荊州地區要想求援,只能找劉封。

劉封作為劉備的長子,此時正據守在上庸地區,和荊州相距不遠,向劉封求援無疑是關羽的第一選擇。

可令關羽沒想到的是,他派遣廖化帶著自己的親筆書信前往上庸,可廖化到了上庸求援時,卻遭到了劉封拒絕,這是為何?

據《三國志》記載,

“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意思就是,

劉封認為當時上庸剛拿下不久,此時發兵,容易動搖上庸軍心,上庸可能會因此淪陷。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事實上,關羽是在自己圍攻襄樊的時候請求援兵的,那時候的關羽還沒有陷入絕境,反而是士氣正盛的時候。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劉備在之後怪罪劉封不發兵支援關羽,更是有人認為劉封不支援關羽,是他被賜死的原因。

其實不然,具體原因後文再討論。而且,理智分析的話,劉封的做法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妥。

首先,

劉封的確是剛剛佔據上庸不久,確實不便出兵救援;

其次,

彼時的關羽哪怕是處於腹背受敵的情況,由於兵力差距和所需時間,哪怕劉封帶兵前去救援,也未必能夠起到作用。

劉封只不過是在兩件事情上面做了合理的取捨,可以說劉封有過,但是不至於把他歸咎於關羽生死的原因,這一點也不至於讓劉封被劉備賜死。

義子劉封,屢立戰功

影響劉封最終命運的一個重大原因,在於劉封的出身。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劉封確實是劉備的長子,但是卻不是親生的。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先主至荊州,以未有子嗣,養封為子。”

劉封本名其實是寇封,是劉備認的義子。

劉封和劉備並沒有血緣關係,不過由於劉封性格很受劉備喜歡,所以劉備也的確是將他當作親生兒子來對待的。

也是在那段時間,劉備真正的長子劉禪出生,所以劉封的位置其實很尷尬,劉備就是因為沒有兒子才認他為義子,結果那段時間劉禪又出生了。

不過當時的劉備實力不大,滿腦子擔心的都是如何從曹操手下逃生,

劉封作為一個武將,在劉備人手短缺之際依然很受重用。

劉備一行離開襄陽躲避曹操追兵的時候,劉封立下過一些戰功,不過真正讓劉封得以表現的,是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那時的劉備正駐紮在蒹葭關和劉璋對峙,諸葛亮,趙雲,張飛等人便從荊州從南方一路攻入益州,劉封也赫然在列。

“溯流西上,所在戰克”,一路上,劉封隨同張飛等將一路上是屢戰屢勝,攻無不克,立下了累累戰果,此戰後,劉封也被劉備升為副軍中郎將。

隨後,在與曹操的漢中之戰裡,劉封更是騎馬前往曹操陣前,挑釁閉門不出的曹軍,氣得曹操大罵:劉備你個買鞋小人,竟然派你的假兒子來挑釁,等我黃鬚兒子曹彰來再和你鬥!

這一戰後,劉備方實力大增,劉封等人也一同升官。

隨後,之前和法正一起投靠劉備的孟達即將攻打上庸,劉備便派遣劉封一同前往,二人隨後順利取下上庸,劉封擔任太守。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這樣看來,哪怕劉封不是劉備的義子,憑藉他的武藝,憑藉他的戰功,劉封未來可謂是一片光明,而且,劉封此時年齡也才二十多歲,可以算是劉備帳下第二代武將的天花板了。

可問題就出在這,劉備義子的這個身份,遲早會導致劉封的悲慘結局,因為在這一年的秋天,劉備正式立劉禪為太子。

當然,劉備還沒有“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所以,那些所謂的皇家子弟內訌的事情還不會發生在劉備的後代身上,劉封只需要好好表現,劉備並不會冷落他。

問題就出在這,

劉封到了上庸之後,他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

劉封雖然武藝高強,但是對於據守一方,管理領土這些事情毫無天賦,況且上庸本就是一處混亂的地方,亂世之中經過幾個勢力的管理,城內問題十分繁多。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作為劉封搭檔的孟達卻是這方面的高手,他本是文官出身,加上以往也曾擔任過太守,所以對於治理方面的事務遊刃有餘。

按理說,劉封孟達一文一武治理上庸應該得心應手才對,可劉封自恃身份高貴、戰功顯著,所以,屢次對孟達出言不遜,這導致二人之間矛盾頻發。

孟達也並不是任人欺負的性格,多次在背後說劉封壞話,劉封得知後,一氣之下將孟達的儀仗隊奪了過來,相當於是直接打了孟達的臉,於是孟達開始心有企圖。

要知道,當初拒絕關羽的求助,孟達也有份,所以在關羽兵敗之後,

孟達害怕被劉備怪罪,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寫了一封信給劉備,然後帶領自己的部隊向魏軍投降。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就這樣,

本事一心想要在上庸做出一番事業的劉封,最終卻把孟達氣走,上庸也變得混亂不堪,劉封的後果,可想而知。

慮其剛猛,狠心賜死

劉封逃回成都時,劉備正在氣頭上、關羽的死、上庸的丟失、孟達的叛變,劉備一股腦全怪罪於劉封。

即便如此,劉封畢竟是自己的義子,何況武藝高強,戰果累累,是蜀軍中生代的頂樑柱之一,

劉備哪怕是再氣憤,也沒有要取他性命的意思。

可諸葛亮的十一個字,卻讓劉備下定決心要處死劉封。

顯然,對於劉封,諸葛亮有自己的看法,劉封敗退回到成都後,劉備在如何處置劉封的問題上考慮了很久,諸葛亮則是說:

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

這句話的意思,

大概就是劉封為人剛猛無比,在以後(劉備去世後),恐怕沒有人能夠制約劉封。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諸葛亮隨後建議劉備賜死劉封,聽到諸葛亮的分析,劉備也下定決心,賜死劉封。劉封受到命令後,嘆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隨後自裁。

再看諸葛亮所說,其實這才是劉封被劉備賜死的根本原因——封剛猛,難制約。

不得不說,諸葛亮對於劉備內政的考慮還是十分周到的,畢竟劉禪剛立為太子,

比起劉封,劉禪似乎並沒有拿得出手的功勞,何以服眾?

哪怕是能夠服眾,可劉封也許不服。

正如前文所說,劉封性格剛猛,在上庸時就因為沒有人制約自己,多次欺辱孟達導致其叛變,指不定以後劉封會仗著自己的戰功做出什麼事情來。

這一點,其實和多年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著莫名的相似,馬謖丟了街亭之後,為了殺雞儆猴,嚴肅軍紀,諸葛亮含淚斬了馬謖。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而對於劉封,諸葛亮為了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禍端,可以說是“莫須有”的罪名,就讓劉備賜死劉封。

當然,諸葛亮和劉備還是用

“不助關羽”

以及

“欺辱孟達,丟失上庸”

這兩個原因作為劉封的罪名將其賜死,也就是說,劉封如果守住上庸,還是有機會活下去的。

時間回到幾個月前,孟達選擇向魏軍投降,並且在投降之後,孟達還寫了一封信給劉封,信中的內容是勸劉封也降魏,不過被劉封拒絕了,從這裡來看,劉封對劉備是忠心的。

面對魏國大軍,劉封也沒有選擇撤退,而是率軍出戰,僅僅用三個回合就擊敗了孟達。

不過之後遭到夏侯尚和徐晃的圍攻,可劉封還是憑藉自己的武藝逃了出來。

要知道,徐晃作為魏國五子良將之一,其武藝可想而知,而劉封能夠從他和夏侯尚的手中逃出,也足以證明劉封的勇猛,這也更令人為他的悲慘結局所惋惜。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之前投降的上庸太守申耽也趁機叛亂,和城外的曹軍裡應外合,上庸立即失守,劉封只能撤退,到達成都的時候,劉封身邊只剩下一百多名士兵了。

估計劉封自己也沒有料到,回到成都後,等待自己的會是因為“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這樣的原因而被賜死。

個人為小,國家為大

瞭解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魏、蜀、吳三個國家在自己國內都不免會有矛盾和內亂,不過蜀國在這之中,做得無疑是最好的一方。

先說曹魏,曹丕即位後,狠心解決了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兄弟,就連猛將曹彰也沒能避免,之後更是逼迫曹植寫下了《七步詩》,無不讓人感慨皇家子弟之間的無情和冷漠。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吳國的皇室內亂是最為嚴重的,孫權去世後,吳國政權陷入混亂,就連吳國功勳人士陸遜也因為捲入皇權的爭奪而去世。

相較之下,蜀國的阿斗似乎就顯得比較高枕無憂了,在蜀國內部似乎並沒有任何在政權方面的爭奪,蜀國也顯得更有“人情味兒”一些。

相較於帝位的爭奪,蜀國內部的矛盾也就只有諸葛亮和李嚴之間的爭奪,同為輔君大臣,諸葛亮選擇的是以國事為重,全力北伐。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淡淡地說出11個字,劉備聽後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直到李嚴因為糧草調運不周,才被諸葛亮革除官職,不過“做人留一線”的諸葛亮把李嚴的官職留給了他的兒子。

拋開魏蜀吳三國,哪怕是之前的袁紹,據守北方大片領土,最終也因為兩個兒子互相爭權,敗光了所有家產;荊州劉表的兩個兒子也存在分歧,最終劉表的荊州也被曹操所取。

綜上所述,諸葛亮非常注重國家內部的團結,或許,哪怕關羽沒有戰敗,劉封沒有丟上庸,諸葛亮依舊會找機會給劉封定罪也說不定。

結語

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是武藝高強的年輕戰士,是屢建戰功的威猛將軍,可最終卻因為關羽戰敗,孟達叛變,上庸丟失而被劉備責怪,最後更是因為諸葛亮所說的“無人制約”而直接被賜死。

劉封在未來有沒有反心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至少,蜀軍確實在未來幾十年裡,都沒有出現過因為爭奪帝位而導致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