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知乎上有個提問:幸福家庭的共同點都有哪些?有個高贊回答:事過不記仇,家裡不積怨,從不翻舊賬,相處有溫度。

家庭裡的親情來源於我們每個人彼此間真實感恩的折射,親密的家庭關係,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底氣和後盾;

和諧的大家庭氛圍,是我們老年人晚景幸福的根源,更是親情陪伴的基礎。

幸福和睦的大家庭,正如

作家穆尼爾所說的這樣:

“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歡樂,浸透在親密無間的家庭關係中。”

大家庭裡的父母與子女之間,

往往一句話就能溫暖一顆失落的心,也能擊碎一個感恩親情的人。人老了,我們做老人的與子女之間的相處,千萬不要說以下這三件事,以免破壞了親情,也會影響我們老人的晚景。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家庭裡的過往恩怨,父母不要跟子女說

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寫了一句話:“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

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家,是我們一輩子都離不開的靠山;家人是我們一生最好的情感依靠,也是為我們託底的至親之人。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沒有金錢的晚年,而是老了無依無靠,孤苦萬分。

當我們走到人生暮年的時候,身邊的親朋好友也逐漸離我們遠去,我們最終依靠的也只有我們的子女,若我們與子女關係相處不好,讓子女嫌棄厭煩,那麼我們的晚景不堪設想。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的時候,

不要反反覆覆地跟子女傾訴家庭裡的恩怨

,尤其是那些過去久遠的事情。因為每說一次,就是在自揭傷疤,自己給自己家庭里加鹽,損傷自家人的顏面。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年代久遠的事情,就讓它翻篇吧,若做老人的反覆提起,只會讓家人難堪,甚至還會產生積怨,對老人,對子女都是一份痛苦的折磨。

有個同事,年少時學習很好,父母覺得她是個女孩子,應該早些工作掙錢貼補家裡,讓她弟弟去讀高中上大學。幾經折騰,女孩子如願讀了大學,有了好工作,而她弟弟因為成績不好,初中就輟學進了工廠。幾十年後,女同學的生活比他弟弟要好得多,

父母見她一次就嘮叨她一次不懂事,害得她弟弟只能靠賣苦力掙錢,強迫她用錢貼補弟弟,時間長了,這個女同學就不再回父母家看望老人,弄得她們姐弟之間也矛盾重重。

做父母的總是把子女間的事情掛在嘴巴,把某個子女的生活不好,強加在另一個過得好的子女身上,不僅

傷害了父母子女間的親情,更加讓子女間的親情受損。

人老了,別把家庭過往的恩怨強加在子女身上,倚老賣老地逞一時口舌之快,卻

把親人推出了家,讓親情冷漠,讓自己的晚景不堪。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家庭裡的存款不要告訴子女,以免自己身陷兩難境地

都說:錢,是人性的照妖鏡,是人心的考量尺,是感情的試金石。

金錢不僅能夠照出人性裡最黑暗的地方,也能讓親情反目為仇,甚至更加不堪。

人老了,自己的錢最好放在自己的兜裡,也不要輕易地告訴子女,以免讓我們老人自己身陷兩難境地,尤其是

多子女家庭,做父母的更要守好自己的養老錢。

社群裡78歲的秦阿姨,在老伴走了以後,聽了女兒的話,

把自己所有的養老積蓄和退休金工資都交給了她打理

。誰知,當秦阿姨住院時需要墊付醫療費用時,女兒卻說錢取不出來,只能三個子女平攤一下。

秦阿姨其他兩個兒子知道後,不僅不管秦阿姨,就連秦阿姨生病期間都不去照顧伺候,

他們覺得秦阿姨把錢給了誰就讓誰管她好了。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秦阿姨出院後就被女兒送去了養老院,她在養老院裡很孤單,給女兒打電話,想讓她去看看自己,

女兒嘴上答應就是不去,給兩個兒子打電話,兒子都不接電話。

這讓秦阿姨倍感失落孤寂,可這些又是誰的過錯呢?如今秦阿姨後悔自己把存款告訴了女兒,讓自己現在身陷兩難境地,

回不去自己的家,也見不到子女。

人老了,為啥不要把自己的財產告訴子女呢?因為“錢是一根偉大的魔棍,隨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

在金錢面前,人性裡的惡會被放大,不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還是手足親人之間,絕對不可能,

只談親情,不談金錢

人越老,越會發現,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最終也會落實在金錢的現實裡。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子女的能力,做父母不要總拿出來對比,更不要指責

一個和睦的大家庭裡,親人之間,能夠做到,遇事不要過分苛責,不必事事都分對錯,必將是家和萬事興。“

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兇子,就是穩固親情的關鍵。”

電視劇《人世間》裡最讓觀眾產生共鳴的幾個名場面,就是周父與周秉昆之間的親情怨懟的大爆發。很多觀眾說,

這不就是演我家的場景嗎?

周家老么周秉昆是父母眼裡最沒有出息的孩子,娶了他們看不上的小寡婦還帶著個拖油瓶,沒有學歷,工作也不體面,沒有做市長的周秉義和當大學教授的周蓉,更讓周家父親臉上有光,出門“耀武揚威”地被四鄰羨慕。

周秉昆的默默地付出,最初沒有得到父親的認可,是他內心最大的悲傷,

尤其是在火車站送父親走的時候,父親對周秉昆咆哮著:

“你有什麼出息,你哥你姐讀大學,讓你去考,你能考上嗎?”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父親的指責嚴重傷害了人到中年的秉昆,一直不肯給父親寫信,即使買了新房居住,也不給父親說,知道周父退休了,回到曾經的小矮房,被肖國慶送到秉昆的大房子後,父子之間的巔峰吵架,秉昆也對周父喊出了心底的積怨:

“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都是一個爹一個媽生的,都是一個爹一個媽養的,就我沒出息,我多難受你知道嗎?我這輩子最大心願就是讓我爹我媽滿意我,你不安慰我不說,你就撒鹽,什麼話難聽你說什麼話,哪疼你摳哪兒。”

在父母看來是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語,卻傷了子女半生,也只有在彼此真誠坦誠地交流溝通後,才能夠真正做到冰釋前嫌。

這是電視劇裡演的,真實的生活裡,有多少父母能夠跟子女化解內心的積怨呢?

老人對子女生活的指手畫腳,對子女的能力一次次的痛訴,都是損傷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甚至還會

結下仇怨,老死不相往來,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老人自己。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不要說這三件事,以免影響自己的晚景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與子女間,應該是把最好的情緒,言語和愛留給對方,而不是哪裡疼往哪裡戳。

我們做老人對子女多一份包容,我們的晚景就多一絲親情的陪伴;多一份對子女的理解,我們的晚景就多一縷親情的縈繞。

有人曾說:“理想幸福的家庭既不遙遠,也不會自天而降。它應靠自己的力量去求得,靠全家人齊心協力去建立。”

人老了,與子女之間相處時,不該說的就忍了,不知該不該說的就算了,多思慎言,少管子女的事情,不說家庭裡的恩怨,不吐露自己的錢財,不指責子女的能力,我們才會有晚景的親情快樂陪伴,否則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