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記一次遊山玩水

國慶節第二天,筆者偕好友陳先生到心儀已久的木蘭湖•山走馬觀花遊了一遭。因緒多客觀原因,此行雖未能全面領略傳言中的那般`美妙`,但也不期然遭遇`老天爺玩變臉‘給`遊山逛水‘引出別樣情趣而印象深刻。

我們一早從漢囗火車站廣場搭乘去黃彼的班車,從縣城關再轉直達木蘭湖的旅遊大巴,抵達目的地約十時左右。

一下車,綿々秋雨和著疾風便撲面而來,我不禁打了個`冷顫‘,環顧四周,新近落成的,木蘭廣場臨時設定的主席臺上方,一紅色橫幅上書`湖北省首屆木蘭文化節塈招商大會‘的遒勁大字猶在,此時偌大的埸地卻杳無人影,顯得十分空曠。

據說節前曾四方賓客雲集,八方文人匯聚,綵球高懸,歡歌陣々,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沒幾天即曲終人散,風雨肆虐下的廣場,愈顯冷清。

在廣場一側,我們就近躲入一家景區招待所裡暫避,傳說中的美麗木蘭湖近在咫尺,期待中的泛舟湖上,賞玩婍妮風光,因著惡劣的天氣頓成泡影,不無遺憾!

玩水不成,只得退而求其次,去岸邊看水吧,於是冒雨頂風來到湖邊,眼光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地觀賞了一番,秋風冷雨下的木蘭湖。

此時此刻的木蘭湖,給寥寥無幾的遊客呈獻出的,是別樣的美,那煙雨寵罩下的湖面,灰濛々水天一色間,彷彿是某位丹青大師剛在此‘揮毫‘畢,以淡墨大寫意的筆觸,隱々勾勒出大小遠近不同,造型各異的小島及遠山輪廓,距站立處右方不太遠的湖畔岸沿,孤伶々地泊著一條裡外無人的小遊船,正隨風浪一起一伏,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唐人佳句頓然浮現腦際;湖上空濛的雨簾,隱約的小島,泊岸的孤舟,行蹤近滅的人跡,蕩然的廣場,錯落而立的幾家賓館樓宇…好一幅雅淡迷人的水墨山水畫卷,立體地鋪展在天地湖山處,頓時被木蘭湖以其特定的時節,呈現出的,異樣的魅力所折服,而留下極愜意的印象。

如此糟糕的天氣,‘逛水’未能盡興,接下來的遊山將會如何?

帶著滿腹狐疑,經一道轉乘,登上一輛專送遊客去木蘭山主景奌的‘中巴’,除我們倆,車上僅有一位高齡老太,與之簡短交談得知,這位面善可敬的老人,已多次單個從鄰縣趕來此山廟堂,進香朝拜,儼然是位虔誠的佛教徒。

車在山腳候客約刻把鍾,停車場車竟比人多,司機方才不情不願似的關門啟動,往山上馳去。

這是條景區專用,典型的盤山公路,路面平整,靠外側砌有一道水泥矮牆,給上下山的車輛遊人帶來些許安全感,車在約四十度的,徒直山路上行約十多分鐘,即抵達刻有`木蘭勝景‘高大石牌坊前的停車場。

剛一下車的感覺比料想更為了得,一來海拔更高〈據稱此山高約五百米〉,二來正位於兩峰之間的鞍腰處,再加巳近午時,衣單腹空,尤如初冬的冷風裹挾著絲々雨霧,一陣々劈頭蓋臉橫掃過來,幾乎難以立腳,此時此刻的我已處於`飢寒交迫‘之中,遊興幾乎被趕得精光殆盡;直至與友人閃進一家歺館,稍事規避了一下秋風冷雨,順便`狼吞虎嚥‘了一席便飯加一瓶啤酒,方才恢復`元氣‘。

筆者注意到有相同感受的遊客,在店門口出々進々,在通往主景區的上山石階處上々下々,雖然說不上如織,倒也熙來攘往。

據說大凡准入教者〈若僅為泛泛信教者當不至如此吧〉首先得受誡,大概是看你有無誠心,一旦削髮入教〈指合法宗教。邪教免淡〉均遠離塵世,遁入山門古剎,經年孤燈作伴,廟觀一座,粗茶淡飯,無慾無求,誦經打坐,直至圓寂,其精神動力,全來自於信仰,君不見那最令人震撼的鏡頭,正是藏傳佛教中人,以磕長頭的形式,去丈量雪域高原每寸土地,一路如此這般地前往心目中那神聖的朝拜之地,其虔誠執著之心感天動地,對於非`教’中人,既歎服又難以理喻。

面對肅殺的風雨,彷彿窺見木蘭女神正佇立山巔,面向`凡夫俗子`的我們念々有詞:想當年我一介村姑,為精忠報國,心切々以男兒裝替父從軍,馳疆場,御外侮,灑熱血,金戈鐵馬,何等英武卓絕,遂傳為美談,承蒙鄉民厚愛,將吾神靈供奉於此山,其香火逾千年不滅,爾等既上得山來,欲拜於斯,偶遇風寒便畏縮不前,誠心何在?

或許真是`仙風佛氣`之環境使然,亦或只為不虛此行,頓時振作起精神,不懼風雨購票登山,去拜碣一下木蘭神是何尊榮吧。

面對幾呈六十度角的通頂石階,我們幾乎是手腳並用地拾級而上,不一會又遇見同車的那位早巳年過古稀的老太婆,顯然巳了卻心願面露滿意之色,正側身扶石而下,近八十高齡的她,在如此惡劣的氣候,登攀如此徒峭的山路,只為替虛無的神靈上注香,嗑個頭,甚或隨個喜,其信仰程度之深,向佛心之誠,實在令人感佩不已,見狀忙上前攙扶一把,且囑其小心點,她以當地口音笑著說:常來冒得事!

告別老人繼續蹬級而上,首先來到一座名為`迥光殿‘的廳堂內,但見幾位`信徒‘,正在那燒香拜神,一條兩頭起翹,中段平直,向外的幾面刻飾著不算精細的,雷雲紋及瑞獸的彩色供桌,前置幾塊織錦包紮絮棉或草編的莆團,背朝大門依次擺設開,供桌上放有以玻框圍住的泥塑彩繪神像,一老道士身著傳統道服,左手擊鈸,右手司鼓,囗唱似湖北大鼓韻律的,當地道家曲牌,一唱一歇,啍々嘰々,聲調輕慢地,隨滿屋的香菸繞樑不去,久聽有令人昏々欲睡的感覺,有一鄉民模樣的中年男子,正跪在莆團上,腰肢上下起伏算叩拜一次,反覆再三,其狀頗為認真,口中還念々有詞,旁人均不知所云,筆者在一旁觀摩良久,便胡捉摸開來,此君無非是求神靈護佑,若拜者心誠所至,金石為開,定能心想事成,逢凶化吉,發家致富,人畜平安,閤家幸福雲々…。

聯想到每年農曆初一競相進廟觀燒頭注香,尤其是不少高考升學者家人,來此抽籤測字,以求鴻運高開,跳出'農'門…,幾成春節的一道有`社中特色‘的風景線!

然而真會這樣嗎! 顯然只是一種精神寄託,一廂情願罷了,把它作為`心理自慰‘倒也無可無不可嘀。

此山雖名為木蘭,大小多幢樓堂閣殿錯落有致,且都供有各個不同的牌位神像,始於何年本人不太瞭解,實則不止她一位尊神,諸如道家的張天師、丘處機的牌位、天•地•水•火四官之神位,更有財神、關帝、送子娘々、觀世音菩薩造像等々一個不少,彷彿是宗教界各路神袛之`聯合國’,釋•道•佛齊聚一山,匯入一爐,形成特殊的神界`統一戰線‘,那些從上至下順山勢而建的,各類風格不同,有新有舊的磚石混搭之屋宇,在醒目的題額下,分門別類,互不幹憂,各得其所,香火不斷,共同興旺繁榮。

如我等來此純粹是遊玩者有之,拜神祈禱者有之,善男信女們一路進這宮,出那殿,各取所需,甚或統々拜到,一網打盡者亦有之…,從各宮觀堂所前屋後院那成堆的殘鞭碎屑,各式香爐裡厚積的香灰,空氣中瀰漫不消的煙霾,從鈔票幾近溢位囗的紅色功德箱,足夠證明了,正是那些逐漸富裕起來的鄉民們,希冀用多少不一的錢來買通諸神,換取更大的,精神物質雙豐收…。

來到這迷信色彩十分濃厚之地,確實大有人在,對於巳然跨入新的世紀,科學日益昌盛的今天,此情此景幸事乎!遺憾乎!仁智各見,就此打住。

且登且看不覺巳來到稱作`金頂’的山頭,所站之處方圓不足二三百坪,為木蘭山最高奌,也是觀景的最佳所在,也許是我們奮力登攀,不曾懈怠,且在各路仙家牌位尊像前,均作了注目禮,雖末燒香跪拜,燃鞕隨喜,也算是'心領神會'恭敬有加嘛,顯然`感動‘了緒神而顯靈,環顧周遭,不知何時巳然霧散雨住,空氣清新令人十分舒爽,視野因之極為開闊,遠近景物顯得格外清晰。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極目處的木蘭河〈因不知其名姑妄稱之),及兩座相對而立的山峰,尤如一幅解甲歸田的木蘭女出浴圖,正坦露著兩峰挺秀的乳房,扭過纖細婀娜的腰身,一撒手,將圍在脖頸的淡黃色紗巾,極隨意地向下一拋,即刻幻化作一條長河,環繞木蘭山近乎一圈,然後依々自西向東逶迤而去。

而在水一方,眾多為濃蔭遮蔽的村舍,仿如木蘭女遺下的顆々綠玉墜,這一塊那一塊錯落散放在山林各處。

極目遠眺,那連綿起伏,黛色的大別山餘脈,與高天鉛色雲滃相接,恍惚間似見木蘭將軍正率滾々鐵騎,以風駛電掣之勢,朝敵陣席捲而去…。

聯想日益強盛的祖國,不正是得力於千萬個當代木蘭及壯士,護衛著萬里河山,國人方可安居樂業,去建設、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想到此,一股壯闊雄渾之豪氣,頓時充溢於胸…!

身邊的友人也觸景生情地感嘆不已,且言及距此不遠,便是他的祖居及出生地,他和家鄉的祖輩們,便是吮吸這條母親河的乳汁繁衍生息嘀,幼時逢夏天,常與小夥伴們來河灘嬉水耍鬧,據稱是其與親人和鄉鄰們,共同渡過的最幸福最難忘的,一段美好時光, 有些細節,雖時隔幾十年,其情其境,其音容笑貌竟清唽如昨。

作為唯一的聽眾,我也如身臨其境般深受感動。

適才沉浸在溫馨回憶中的他,將思緒拉回到現實,接著對我說,雖生於斯、長於斯,卻從未登過這座家鄉的名山寶地,今日偕友一遂夙願,更是格外高興而感概萬端,較之筆者,友人彼時的心情,想必多了幾許鄉情,及思念逝去親人的幾分柔情。

回到武昌,筆者的思緒,仍徘徊在木蘭湖山光水色間不肯離去,故寫下上面這段文字,留此存照!

於節後第四天補記

這是多年前的一篇遊記,稍作整理首發於本人部落格,現個`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