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中國近代的歷史,並不是僅僅有外國列強的侵略和國人對侵略的抗爭,還有我國民眾向國外的擴張,只不過這種擴張並不是以武力的形式,而是以和平友好、共同發展的方式。

在國內民眾不屈不撓地反抗列強的同時,我國南部有一些百姓,翻山越嶺或遠渡重洋到南洋各國謀求生計,他們把中國文化帶向南洋各地,結果這些地方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中國城。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武力侵略得來的利益是有限而暫時的,文化融合所帶來的效用是無限而長久的。

1901年,有一千多名福建人遠渡重洋到達了世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和當地政府簽訂條約,租借土地999年,如今才過去一百多年,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當地已經成為一座不折不扣的中國城。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黃乃裳

而這座中國城如今一切的輝煌,都源於當初清朝末年福建省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出身的讀書人黃乃裳。

一介布衣發起的大遷徙

黃乃裳家裡本是地道的農民,黃乃裳本身也只是一個一邊種地一邊讀書的文人,手無縛雞之力。

黃乃裳命運真正發生改變是在1895年甲午海戰之後,那年清政府所打造的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一次大戰之後就完全敗給了日本,並且清政府還為此割地賠款,這令黃乃裳痛心疾首。

更令他傷心欲絕的是,他的弟弟黃乃模當時也是北洋水師的一員,而且是鄧世昌所帶領的致遠艦上的一名軍官,在大戰中致遠艦撞向日本艦船時,鄧世昌掉入大海殉國,黃乃模也一併追隨而去。

北洋水師本來擁有亞洲先進的艦船和大炮,但是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剋扣軍費,間接導致水師的慘敗。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黃乃裳本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甲午海戰後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讓他深切地意識到國家之流弊,於是憤然前往京城,和康有為一起發起了維新變法。

後來維新變法失敗,黃乃裳對清政府徹底失望,便產生了前往南洋開闢屬於中國人的一片新世界的想法。

回到家鄉福建之後,黃乃裳更是看到家鄉民眾生活之艱難,以及清政府壓迫之日甚,於是憤然離開福建到南洋各地考察。

當走到世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的時候,發現島嶼北部的砂拉越地區的詩巫一帶到處都是荒地。

當地政府的首領正好希望有人前來墾荒種田,黃乃裳自己考察了當地土壤和水份,驚喜地發現這裡正好是適合人居住之地,於是他瞅準時機,馬上和當地政府的首領簽訂墾荒條約。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黃乃裳

為了簽訂條約方便,黃乃裳先建立了“新福州墾荒公司”,打算將來把一起來到這裡的華人都歸入公司名下。

在墾荒條約中規定,砂拉越政府把詩巫城郊區的新珠山作為專門的墾區,交給該華人公司墾種。

黃乃裳在國內深切體會到百姓被清政府壓迫之嚴重,於是華人在墾區的權益是他最為看重的,這也是他之所以要到南洋來開闢一片新土地的原因。

黃乃裳經過和同行幾人一起深思熟慮,專門在條約裡寫上:華人在當地沒有服兵役和納稅的義務,但是有言論自由、結社自由、使用槍械等武器保護自身安全的自由……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除此以外,最令人深為敬佩的是,黃乃裳苦口婆心、鍥而不捨地和當地政府進行多次談判,最終把華人租借墾區的期限敲定為了999年。

此訊息傳到國內,讓許多人對黃乃裳大為敬佩,當時中國在外國列強的欺凌之下,先後多次向外國人割地賠款,國土被割讓得七零八落,而黃乃裳卻以友好談判的方式,為華人在國外開闢出了新土地,於國家也是大功一件。

孫中山當時對黃乃裳的做法讚歎道:“此為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同外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之條約。”

條約簽訂之後,黃乃裳馬上帶著喜悅返回中國福建,開始尋找華人同伴一起前往南洋開闢新的生活。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許多福建人在當地幾乎已經沒有了活路,紛紛選擇和黃乃裳一起前往南洋,1900年,黃乃裳以招聘公司職工的方式,找到500多人願意和他一起前往加里曼丹島的詩巫。

為了保險起見,他們首先帶領91名華人乘船途經新加坡前往了詩巫。

第一次移民航行並不順利,一路上遭遇了各種艱難險阻之後,到達詩巫時僅剩下了72人。

有的人中途放棄,乘船返回了福建,還有的人決定留在了路途中的新加坡等地方,而最終來到詩巫的72人也給了黃乃裳一定的自信心。

第二批和第三批移民中黃乃裳分別帶去了五百多人,從此以後,黃乃裳從福建帶到詩巫的一共一千一百多人便在一片荒地之中紮下根來,墾荒種地。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白手起家,荒地變成中國城

雖然是遷徙到外國居住,但是黃乃裳始終心繫國內,為了讓同胞們永遠不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將詩巫的華人城區命名為新福州。

在新福州前期的生活中,許多困難共同考驗著這一千多名華人,有人生病的時候,在當地都很難找到像樣的醫生,許多人因為環境衛生條件差而生了瘧疾沒有得到及時醫治不幸去世。

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大山裡,需要買什麼生活用品都要翻山越嶺到外地的集市上,再加上會當地語言的華人很少,和當地人做生意也是一大困難。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於是出於這種種需求,黃乃裳找來相應的善於看病和經營生意的華人,在埠江邊上開設了診所、商店等,華人在當地大力墾荒的同時,工商業也在他們的推動下逐漸發展起來。

當地有許多人信仰基督教,身在異鄉的華人也入鄉隨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仰宗教,黃乃裳為此斥資修建了五座教堂,為了保證農工子女們能夠接受教育,小學、中學等新式學堂也開始拔地而起。

勤勞能幹的中國人不僅僅在異國他鄉順利站住了腳,而且富有智慧的他們也不斷想辦法在當地開闢新的行業。

加里曼丹島位於南半球南部,已經不適合種植中國南方的水稻,大家經過一番摸索,最終還是選擇了把當地人所種的橡膠,作為了他們主要的種植產業。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隨著種植行業慢慢走向穩定,大家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於是開始致力於創造更多的財富。

首先是當地山上大量的樹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如果將木材砍下來運到外地賣掉,往往能掙得一筆可觀的收入,於是農工們在種田時間以外,將伐木作為第二大工作。

後來長此以往,樹木被砍伐得越來越多,為了保護綠色環境,大家逐漸減少了砍伐的數量,開始向輕工業、金融業等方向發展。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以農業為重,而當詩巫城的華人們的農業發展到飽和以後,大家在向其他領域擴充套件的過程中也同樣表現出了華夏民族所具有的潛力智慧。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當時因為船舶運輸業的落後,出海是一件相當不方便的事情,好幾天才能等到一艘從砂拉越州前往中國的船,在這種情況下,當地華人決定自己發展造船業和船舶運輸業。

憑藉過去在福建沿海地區出海捕魚以及後來伐木、做木工的經驗,福州人在詩巫逐漸做起了造船行業。

從剛開始承接一些小船的製造工作,到後來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造船公司,再到如今發達的造船業,每年生產的船隻的總噸數是馬來西亞整個國家的第一名。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華人船舶公司不僅僅完全滿足了詩巫城乃至整個砂拉越州的船舶需求,還致力於對外銷售船隻,長期在南洋各國的運輸業中佔據著一席之地。

如今在馬來西亞的各個港口,隨處可以見到由詩巫華人船舶公司生產的大小船隻,從大型貨船到小型快艇,應有盡有。

除了大力發展造船業以外,詩巫華人們還在當地開辦了銀行,起初主要為創業的華人們提供資金支援,後來在砂拉越州發展成了數一數二的儲蓄銀行,因此華人在當地金融行業的影響力也極為強大。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華人除了在詩巫當地的各個行業幾乎都佔據著龍頭地位以外,最為影響深遠且最引以為豪的是華人在文化上所擁有的絕對影響力。

大家剛剛到達詩巫的數年時間裡,詩巫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是華人,其中大多數都是福州人。

走在詩巫城各處,隨處可以見到華人商鋪、華人餐廳、華人舉行的社會活動,一張張淳樸的中國面孔,讓整座城市充滿了華夏民族氣息。

後來隨著華人把詩巫逐漸發展起來,這座城市越來越繁華,隨之有更多的馬來人相繼到此地生活,華人在當地的人口比例逐漸減少,一直到如今,華人的比例逐漸減少到了百分之四十。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但是即使如此,華人依然擁有著最大的影響力。

充滿融合力的漢文化

在這座城市中,不僅僅是華人們透過中文來交流,而且當地僅有的少數馬來人也受到文化的薰陶,逐漸說起了福建話。

福建話在當地是所有人習以為常的語言,在直到現在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這座城市已經被漢化。

而讓這座城市最終成為中國城的,無疑是當年帶大家漂洋過海前來謀生的黃乃裳。

其實在華人到來的幾年之後,黃乃裳就把各種經營事務交到其他人手上,自己則返回國內,追隨孫中山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中。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孫中山

回國後他先是在上海見到了宋教仁等革命黨人,然後在新加坡與孫中山相識,並加入同盟會。

在孫中山為推翻滿清王朝而發動的數次起義中,其中在潮州發動的黃岡起義就是由黃乃裳參與領導。

1911年,在10月的辛亥革命還沒有發生時,黃乃裳早在3月份就和友人在福建家鄉促成福建脫離清政府的管轄,成立了軍政府。

但是沒有了清政府的撥款,福建軍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正當黃乃裳為此憂心忡忡之時,他曾經一手帶領的詩巫華僑們向家鄉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寄來捐款,解了福建軍政府的燃眉之急。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華僑同胞們不僅寄來了捐款,還向黃乃裳表達了關心和問候。

雖然黃乃裳在1904年就已經返回中國,但是大家依然始終按照他當初制定的發展規劃在開墾詩巫的墾區,華僑們逐漸致富之後,大家都沒有忘記黃乃裳為大家的生計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後來華人墾區和詩巫城連為一片之後,華僑們為了銘記黃乃裳的功績,專門在城區裡興建了“黃乃裳學校”、“乃裳公園”,並且把其中一條路命名為“黃乃裳路”,在廣場上樹立了黃乃裳雕像。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與身在美國的華僑們在一些城市建起唐人街相比,身在詩巫的華僑們所建立起的是一座規模遠遠比之更為龐大的中國城,在那裡華人享受著政府所提供的各種良好待遇,是一個充滿國際氣息的華人世界。

其實在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的動盪年間,有許多中國人翻山越嶺或遠渡重洋前往南洋各國謀求生存。

他們的足跡遍佈南洋各地,從越南、寮國到緬甸、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到印度尼西亞,外來列強以野蠻武力的方式入侵中國的同時,這些中國人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將漢文化帶入到了南洋各國,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充滿漢文化氣息的城市。

1901年,一千中國人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國城

向無數衝破艱難險阻謀求生計,將漢文化傳遍世界且始終心繫祖國的愛國華僑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