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見李白的第N天,想他……

杜甫:不見李白的第N天,想他……

作者 | 王老邪

本文一共6000字,閱讀需要8分鐘

1。

很多年後,杜甫仍將無數次懷念和李白攜手同行的那些日子……

那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四月的一天,清晨的陽光像金色的絲線,灑落在東都洛陽的大街小巷。

也照在了杜甫的書桌上。

桌上的習題堆積如山,杜甫正埋頭瘋狂刷題,無暇顧及像海岸線一樣日益後退的髮際線。

彼時的杜甫,年方33,已經經歷了一次落榜,正待業借宿親戚家備考,準備二戰公務員考試。

和很多沒遭遇社會毒的年輕人一樣,杜甫有點心高氣傲,不喜歡洛陽這個浮誇的城市,討厭身邊那些攀附權貴、急功近利的人,他多希望認識一個和他一樣志向高潔的朋友,可以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羶腥,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贈李白》

李白就是這個時候出現在杜甫的生命中的。

剛剛被皇帝賜金放還的李白,心情不是太好,他沒有回去山東看自己的孩子,而是繼續像個浪子一樣四處漫遊。

名氣大起來了,錢包鼓起來了,他像一隻脫韁的馬兒,又開始放飛自我了。

他一路溜達,很快就來到了洛陽。

街頭巷尾都在熱議:那個被玄宗親自喂羹湯,讓高力士脫鞋子,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的李太白來了。

雖說追星影響學習,但那人可是李白啊!考試常有而見李白的機會不常有,杜甫稍一權衡,果斷丟下課本,衝在了追星的最前線。

想要請李白喝酒唱K的官員權貴從洛陽排到開封,李白十分隨和,看著這位狂熱的粉絲,李白隨和地一笑:走,大哥帶你修仙去。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贈李白》

就這樣,兩人正式開啟了為期半年的漫遊(不務正業)生涯。

杜甫:不見李白的第N天,想他……

2。

河南商丘、開封一帶古稱梁宋,這裡名勝古蹟頗多,愛旅遊的李白自然不會錯過。

來到此地,杜甫突然想起一位老朋友:不知道老高找到工作了沒?他肯定也在家閒得扣腳,不如叫他出來一起玩兒……

就這樣,高適也加入了他們的漫遊。

梁宋是高適的地盤,此時的他已寫出了《燕歌行》《別董大》這樣的名篇,名氣頗高,但始終沒有一官半職,40多歲了還靠種地捕魚為生,處境十分落魄。

高適和李白同齡,但倆人的個性天差地別,一個成熟穩重,一個不著邊際,卻都和杜甫十分投緣。

秋日的開封,秋高氣爽,視野開闊,是打獵的好天氣。

三人策馬揚鞭,在開闊的原野上競逐賽跑。林中野兔野雞成群,虎嘯山林,三人彎弓射獵,縱馬狂歡。

高適自不必說,他是將門後代,人高馬大,又長期從事農業生產,身材健壯,肌肉發達,打獵對他來說就是小兒科。

杜甫也不簡單,雖然他年紀最輕,看上去還像個書呆子,但其實人家打獵技術可是專業水平,前幾年在山東一帶漫遊的時候終日穿著貂裘,騎著駿馬,彎弓射鵰,儼然唐代版郭靖,打獵技術能差嗎?

有詩為證: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

呼鷹皂櫪林,逐獸雲雪岡。

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鶖鶬

——《壯遊》

至於李白,年輕時候自稱俠客,十五歲就學習劍術,還曾經“十步殺一人”(有吹牛的成分),身體素質也是槓槓的。

三人縱馬疾馳,各顯神通。

直至傍晚,整個山林的動物都被他們誅了九族,三人才意猶未盡地離開。

晚上,當地刺史和縣令早已擺上酒席、備好歌舞來為這位前翰林待詔接風洗塵了。

他們通宵達旦地飲酒、狂歡,快樂得像剛剛放暑假的少年。

3。

他們在繁華的市區閒逛,這座充滿俠氣的城市正對他們的胃口。

他們在酒樓喝酒,酒酣耳熱,意氣風發,渾然忘了他們三個一個失業,一個待業,一個無業。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遣懷》

他們陪著李白去名勝古蹟打卡。

梁園、吹臺,處處留下他們的身影,在燈火輝煌的梁園舞劍,在泗水河邊高歌。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別人喝醉酒耍酒瘋,李白喝醉了就吟詩、舞劍,天真而飄逸,瀟灑而風流。

杜甫:不見李白的第N天,想他……

他們登高望遠,看著烽煙四起的邊境,不由得操心起了國事。

這些年唐玄宗荒廢朝政,任用奸臣,把兵權放心交給安祿山,給予打勝仗的邊將超格的獎勵,變相鼓勵開邊戰爭。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兵車行》

亂世的硝煙,已悄悄地點燃。

當然,對於李白來說此行還有個重要的目標——尋仙訪道。

雖然別人看來有點不務正業,但李白對於修道這事是極為認真和虔誠的。

他拉著杜甫過黃河、登高山,不辭辛苦地跑到王屋山尋找華蓋君。

由於訊息不靈通,等他們到的時候,才知道華蓋君早就死了,他的弟子大部分都跑了,道觀中雜草叢生。

他們不死心,非要去看看華蓋君的煉丹爐,只見煉丹爐荒廢多時,早就成了老鼠窩。

李白和杜甫大失所望,又整夜跪在地上,口中唸唸有詞,祈求仙人來接他們。

華蓋君的弟子表示:要是有仙人,我還用在這裡吃土?

這麼荒唐的行為,也就李白乾的出來,也就杜甫願意陪著他幹。

杜甫:不見李白的第N天,想他……

5。

將近年底,李白終於想起被自己扔在山東的兒子明月奴和女兒平陽了。

三年沒回家,不知道他們的後媽對他們好不好,唉,爸爸沒出息,真沒臉回去見你們。

李白對於一雙兒女的感情很深,總是親暱地稱他們“小兒”“嬌女”。

雖然沒承擔多少帶娃的責任,但一想到孩子,他的語氣和目光就露出難得的溫柔和寵溺。

李白和杜甫就此告別。

李白回到山東,用玄宗給的那筆遣散費給孩子買了些固定資產,又開了酒樓,然後終日在酒樓呼朋引伴,醉生夢死。

第二年,杜甫給自己找到了幾個去山東的理由:一是弟弟在那兒做官,二是名士李邕在那兒,為了自己的仕途也該去結交一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去見李白。

這時的李白有了個新的身——一名持證上崗的道士。

半年前他正式接受道籙,加入了道教。。

接受道籙的過程極其複雜,他奔波於河北山東,請高人造道籙,再找另一位天師授籙,最後還要經歷7—14天的殘酷的入教儀式。

李白成功通過了考驗。

雖然考了道士的編制,但並不影響李白繼續飲酒作樂,杜甫見到他的時候,他還是每天爛醉如泥,痛飲狂歌,看上去像個十足的混混。

李白再次見到杜甫,又驚又喜,看他比上次見面的時候更瘦, 就關心他:最近怎麼又黑又瘦的,去當農民工了?

杜甫嘆了口氣:別提了,寫詩太難了,大哥你是怎麼寫得這麼絲滑的?

李白哈哈大笑,當即一揮筆: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

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

總為從前作詩苦。

李白:發個朋友圈,很難嗎?

杜甫:……

杜甫不服氣,回頭抓耳撓腮,苦思冥想,終於回贈了李白一首:

今年秋天再次重逢,你還是漂泊不定,沒有個穩定的工作,整天虛度光陰,囂張跋扈,但我知道,你都是裝出來的……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在李白眼中,杜甫是隻會刻苦努力的書呆子,而在杜甫眼中,李白是整天飲酒作樂不務正業的浪子。

不得不說,他們對對方的評價還是相當犀利的。

杜甫自己就說過他是: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而李白也自稱:

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也只有真的朋友,才敢毫無顧忌地捅彼此的痛處。

杜甫:不見李白的第N天,想他……

6.

李白對待朋友依舊熱情,帶著他翻山越嶺,去尋找隱士範十。

二人騎著駿馬,因為沒有導航,在山林裡迷了路。李白從馬兒背上甩起來,掉進了咋草叢,爬起來的時候衣冠不整,身上沾滿了蒼耳。

天黑前他們終於找到了範十的家,範十看著全身掛滿蒼耳,狼狽不堪的李白大笑不止:你是哪兒來的野人,我認識你嗎?

晚上範十炒了幾個農家菜,端來自己釀的米酒招待倆人,李白讚不絕口:山珍海味哥早就吃膩了,還是你這有機菜好吃。

範十:這是蒼耳苗,不但能吃,還能當頭飾呢。

三人邊飲酒邊放聲大笑。

酒酣耳熱,李白脫掉了外衣,醉醺醺地吟唱起了陸機的《猛虎行》: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惡木豈無枝? 志士多苦心。

歌聲慷慨悲涼,杜甫不覺一陣心酸。

他們在範十家盤亙了十幾天,白天手拉手散步,晚上則喝的醉醺醺,蓋一條被子,感情逐漸升溫。

有詩為證: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能和偶像如此親密無間,杜甫做夢都要笑醒了。

跟著李白這樣荒唐地玩了大半年,杜甫漸漸覺得有些迷失:這傢伙天天不學習詩還能寫得這麼好,我可不行,我這大半年都沒寫出一句好詩,不行,我該回去複習功課了。

他看著天天醉生夢死的李白,忍不住勸道:大哥,天天喝酒傷身體呀,要不咱回去找個正經的工作?

當時的杜甫還年輕,他怎麼能理解李白一腔的幽怨和痛苦?

玩世不恭的外表之下,李白其實早已痛苦萬分。他自少年時代就立下遠大志向,要輔佐皇帝,成為一代名相,然後瀟灑地轉身,退居山林中,給世人留下一個帥氣的背影。

這些年他所作的一切努力,無論是隱居名山、上書權貴、結交英豪還是潛心修道,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出名,讓皇帝請他出山。

三年前,當皇帝親自邀請他入宮覲見,並未他手調羹湯的時候,他一度以為自己真的實現了夢想。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唐玄宗早已今非昔比,他請李白出山,並非真心賞識他,只是借了他的名氣,為世人表演了一出禮賢下士的戲。李白一戰成名,然而接踵而至的是與宮中生活的格格不入,同事的中傷妒忌,以及看清了皇帝的真面目。

原來他在這位天子眼中,也不過是個戲子罷了。

杜甫還不瞭解李白,他只是看著他整日喝得爛醉,沒心沒肺的樣子,不由得替他著急。

不久他們就要分別了,杜甫即將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而李白也將南下江東漫遊。

他們在石門惜別,李白為杜甫踐行,二人喝得爛醉,依依惜別。

“杜二啊,考完再來找哥,我們再一塊兒喝酒划拳……”

李白轉身離去,留個杜甫一個瀟灑而寂寞的背影。

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6。

分別後,杜甫前往長安參加制科考試。

這是比進士考試更有逼格的提前批考試,只有有關係的人才能進入這樣的考試,考上就能授官。

杜甫志得意滿,經過幾年的交遊,他已小有名氣,簡歷上自豪地寫著: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王翰就是寫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那個詩人,屬於著名的別人家的孩子,他住的地方房價自然上漲,人人想跟他做鄰居,可他卻反過來要跟杜甫加好友。

李邕更不必說,他是當時身價最高的文人,版稅收入驚人,一字千金,李白都要想盡辦法打入他的朋友圈,而他卻對杜甫讚不絕口。

放到今天,就是“莫言求識面,餘華願卜鄰。”。因此,他對自己的才華相當自信。

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了他一記耳光。

這一年,不但杜甫落榜了,而且同去參加考試的沒有一人入選,奸相李林甫主持本次考試,他跟唐玄宗報告:野無遺賢。

意思是天下英才都已經有編制了,不用再招人了。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考編的出路被掐斷,杜甫再次陷入迷茫,他不得不出入長安權貴家門,應酬那些貴族,希望能求個一官半職。

長安居,大不易,眼看錢也花光了,房租也付不起了,他只得種點藥材賺錢。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當年那個夢想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少年,怎麼也沒想到他會淪落到飯都吃不起的境地。

春日遲遲,他又想起了那個一身仙氣的男子,如果他在身邊,一定會笑著拍拍自己的肩膀:人生如此,拿酒來…

7。

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坎坷的後半生自此開始。

李白的處境也不容樂觀,折騰了大半輩子,本以為該安安分分在廬山隱居,陪老婆帶孩子了,誰知道李白從政的熱情依舊高漲,在將近60歲高齡義無反顧地上了永王李璘的賊船。

杜甫是在流亡到甘肅的路上得知李白被捕的訊息。

那時他自身難保,拖家帶口逃到了西北,想投靠朋友和親戚,沒想到被朋友坑了,一家子大冬天要挖野菜充飢。

凍餓交加,他昏昏睡去,隱隱約約看見李白來到他面前,訴說自己的遭遇。

醒來才知道這是個夢。

大概自己太過思念他,連續好幾天都夢見李白。

夢中的李白總是來去匆匆,他說山高路遠的,來看望老朋友一趟太不容易了。

說完搔了搔凌亂的白髮,似乎是在向自己告別。

杜甫揣揣不安,只怕李白已經凶多吉少。

人人都說李白該殺,他跟著永王招兵買馬,給永王寫讚歌,和朝廷對著幹,實在是大逆不道,晚節不保。

其實永王是被自己老爸唐玄宗坑慘了,說好的讓他在江南一帶招兵抵抗安祿山呢?怎麼弟弟變成皇帝了,這下該聽誰的?

權力的遊戲是殘酷的,永王並未謀反,卻被擊殺,李白自然百口莫辯。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即使跟全世界唱反調,被人視為異類,杜甫也堅定地站在李白身邊。

索性李白命大,流放到一半就欲赦。

世事紛紛,杜甫為了生存從長安流落到甘肅,又千難萬險地翻過蜀道,來到四川。

高適後來在四川做官,杜甫的生計全靠這些老朋友的賙濟。

然而無論在哪裡,他都牽掛著李白。

在這亂世之中,生存尚且舉步維艱,談何實現夢想呢?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他能想到百年以後,人們都在傳唱李白的詩,追想他和盛世的大唐,然而此刻當他如此潦倒、孤獨的時候,又有誰在身邊呢?

8。

在經歷了李白遭遇過得那些世態的黑暗,人情的冷暖,杜甫才真正瞭解了李白。

他想象當年李白在長安引起了轟動,人人爭相一睹謫仙的真面目,然而他們哪裡知道他心中的失望和悲憤。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瀟灑,只是李白的保護色、

他們再也沒見過面,但杜甫對於李白的感情,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日俱增。

從前是崇拜,後來是理解,如今是惺惺相惜。

冬天,在書房裡看書,他想起了他。

書也看不進去了,真想跟著他一起歸隱山林。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冬日有懷李白》

春天,他給李白寫信:我是春天的樹,你是天邊的雲。何時去酒吧,教我寫作文?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不見李白的第N天,想他……

李白,就像杜甫心中的另一個自己,是他夢想中的模樣。

很多人替杜甫不平,覺得他為李白寫了那麼多首情真意切的詩,而李白卻十分冷淡。

眾所周知,李白感情熱烈,對朋友的感情尤其外露,寫給朋友的很多詩大多基情四射,流傳千古。

比如他寫給王昌齡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不,明月都被李白的申請感動,很快就讓他夢想成真——後來李白真的被流放到夜郎了。

不過王昌齡的故事有點悲慘,這是後話了。

還有寫給一位小人物汪倫的,這人也許是個普通的熱愛文藝的農民,因為仰慕李白,而且深知李白是個酒鬼,就騙李白說他家附近有個很好的酒館,請李白過來玩耍。

李白千里迢迢趕來發現被騙,但汪倫給李白招待得很周到,在李白離開的時候還召集了一幫朋友集體跳起了秧歌給李白送行。

李白在船上看得又搞笑又感動,於是留下了這樣一首名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最經典的還要數李白給孟浩然的詩,那絕對是愛過的,比如: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將孟浩然寫得猶如飄飄欲仙的仙人啊。

還有這句: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咳咳,李白老婆表示,這樣的待遇連我都沒有。

然而李白給杜甫的詩僅有兩三首,在李白的詩裡面都算下乘之作。

真是杜甫錯付了嗎?

其實不盡然。

那時候的杜甫,年紀和閱歷所限,遠遠達不到能和李白平起平坐,推心置腹的地步。

而李白聲名卓著,人人敬仰,卻能如此真誠和友好地對待杜甫,可見他的品格絕不低下,是值得杜甫崇敬的。

當杜甫到了李白這樣的年紀,且經歷了更多的磨難,他終於能理解李白。

如果沒有杜甫,我們不會知道他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浪子;

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天才;

他也是“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的懷才不遇的李白。

是“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的孤獨的李白。

他是如此理解李白,就像那是世界上另一個自己。

偉大的友誼,往往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