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珩上學記6: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個山裡女娃兒的漫漫上學路

6

四年級下學期時,守珩父母終於結束兩地分居狀態,一起調回老家白楊坪公社。於是,她和弟弟隨著又轉學到白楊坪公社蛤蟆口小學。

蛤蟆口小學也不大,有一排東西走向的教室,和幾間南北走向的老師辦公室。教室前面是一個還挺大的操場。一、二年級的學生不多,只是附近幾個生產隊的。三、四、五年級的學生較多,因為整個公社所有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必須來這裡上學。

學校與守珩家只隔一條河——白河。站在衛生院的院子裡(守珩家住在衛生院裡),不僅可以看到河對岸的學校,連學校上下課的鐘聲都可以清晰地聽到。

在沒有修橋的時候,守珩會踩著河中央長長的一串大石頭,蹦蹦跳跳地過河去上學。但當夏天發洪水時,守珩不能上學了,就搬個小板凳坐在門口,看天上的雨和河裡的洪水,還有學校裡跑來跑去的學生。

由於是老家的學校,一個班上的同學總免不了會沾親帶故的。比如,守珩二姑(親的)和她在一個班,還有從小就一起上山採果子下河摸小魚的小夥伴們,現在都聚在一起了。所以在這個學校裡學習,守珩從來沒有感覺到被排斥,也不覺得有隔閡,過得是無比輕鬆愉快。除了上課,其餘時間她和夥伴們就是各種各樣的瘋玩。

那個期間是守珩玩遊戲專案最多的時候。他們鬥雞、跳繩、跳房、打沙包、踢毽子、抓石子兒、打陀螺、滾鐵環等等。下課的十分鐘,操場上永遠充滿笑聲。三五成群的學生,聚在一起,玩著自己喜歡的遊戲,

各項遊戲的“高手”們經常會相互約戰,在一次次挑戰對抗中,評出第一、第二。想當年,別看守珩個子小,卻能在鬥雞比賽中打敗班上的男生女生,名列班級前茅。她的戰鬥風格以“穩、準、狠”而出名。守珩個子雖矮,但不容易摔倒,也意味著不容易被打敗,只要不倒下,一切皆有可能。當然,副作用是,膝蓋總是青青紫紫的,沒有個好的時候。但跟勝利者的快樂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

那個年代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那時候,只要聽說有人家殺雞,就厚著臉皮去要漂亮的長羽毛,用五六根來做毽子,剩下的夾在書本里,等下次再用。做毽子還要用到的一個材料就是“銅錢”,當年絲毫不知道銅錢有一天會變得值錢。為了玩耍,先是搜光自家的銅錢,然後到親戚朋友家要。拿到銅錢,用兩層布包著,用針線沿著邊緣縫一個圓形,針腳很醜,但沒人在意。用剪刀沿著銅錢邊緣剪成圓形後,再把漂亮的雞毛圍著銅錢中央的孔,呈放射狀均勻縫好,最後把雞毛全部立起來垂直銅錢,用線拴成一束,一個毽子就做好了。女孩子們的書包裡幾乎都有一個或兩個毽子。

女孩子們除了做毽子,還會做沙包,做沙包雖然技術要求沒有做毽子那麼高,但要把一個小布包縫得不漏沙子,還是需要動一下她們的小腦瓜子的。而男孩子們也會做自己的玩具,比如他們做陀螺,做鐵環、做小手槍等。守珩的兩個弟弟居然做了一個帶有方向杆的滑板車,雖然只有一塊木板,三個輪子,一個方向杆,但當他們兄弟倆坐著滑板車從街道上滑行時,後面跟著一群羨慕不已的孩子。那一段時間,兩個弟弟藉此成為街上的“孩子頭兒”。

學校的作業太少,因為那時候沒有什麼複習資料,作業只有課本上課後的一點點兒練習題。所以,放學一回到家,守珩和弟弟就坐在屋外先把作業做好,然後開始放飛自我。女孩子就約在一起跳繩、抓石子兒、踢毽子等,而男孩子們則拿著自己做的手槍,滿大街跑著打仗,你追我趕,驚天動地。

天熱的時候,男孩子們會一起下河游泳。這時候家長們還在上班,也沒人管。於是意外可能會突然降臨。守珩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河游泳的男孩子們全回來了,郵電所的金叔發現自家兒子還沒見影子。問了一圈也沒找到,最後在他們游泳的地方找到了沉在水下的兒子。三十幾歲的男人,一路悲嚎,抱著兒子發瘋似地衝向衛生院,可惜為時已晚。他妻子當場暈了過去,而金叔那悲痛的哭聲讓整個街道安靜了很久。

除卻這些意外,在蛤蟆口小學的學習生活真是無比快樂,課業不難,玩的時間特別多,成績也一直不錯,就除了一個不好的,那就是每週三的勞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