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中元節俗稱

七月半、七月十四、吉祥月、施孤、齋孤

,佛教稱

盂蘭盆節

。節日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因節日習俗主要以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為主,因此中元節又與清明節、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合稱為中國三大鬼節,不同之處在於寒衣節更多的是流行於北方。

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傳統節日,其核心是敬祖盡孝,而並非是為了宣傳封建迷信和“鬼魅伎倆”的色彩。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截圖來自網路,僅用作說明使用,侵必刪

“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種傳統體現的是古人”慎終追遠“的思想,基於這種思想中元節勢必要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截圖來自網路,僅用作說明使用,侵必刪

中元節又稱為“祭祖節”,最初流傳主要是一種祭祀先祖,緬懷先輩的節日,並沒有“鬼節”的說法。後人在流傳過程不知因何原因逐漸演變出了“鬼節”的說法,並且為這個說法賦予了這個節日很多習俗和傳統。

一、中元節習俗

1、祭拜——祭祖、祭土地、燒紙錢

(1)祭祖

因老一輩的相信逝去的親人會在七月十四晚上返回家裡探親,與家人團圓,所以這一天家裡人為了祭祀親人,會把平時不怎麼移動的祖先牌位請出來,在供桌上擺滿整隻熟雞、糖餅、水果、清酒,病在祖先牌位前擺上香爐,點上香燭,而這一天家裡老人都會叮囑要注意香爐上的香和蠟燭不能斷,如果快燒完要重新點上新的,為的就是讓祖先在這天能吃飽喝足,保佑子孫後代順順利利,無災無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圖片來自網路,侵必刪

(2)祭祀土地

遵循老一輩傳統的,也會在這一天

祭祀土地

祈求迎接來年的豐收。將香插在大地上,在家門口進行禱告,香插得越多越好,這樣也預示著能夠迎來豐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3)燒紙

祭祀必定會需要燒紙錢、紙人、紙車等,因為老人們認為紙錢是陰間貨幣,只要這天多燒紙錢,去世的親人在陰間就有錢過得更好一點,因此在七月十四這天半晚,就會有在墳前燒紙錢或者有在十字路口燒紙錢的做法,但是現在大部分地區已經不允許在墳前燒火,主要是為了避免發生火災,有部分地區已經禁止半夜在十字路口燒紙錢,不過廣西部分地區還有在進行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圖片來自網路,侵必刪

2、跳天燈

天燈舞是廣西京族的傳統舞蹈,盛行於廣西天等一帶,是中元節的一個習俗,舊時用於祭祀,多在節日表演,現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民間體育活動。京族女子跳起天燈舞時,需穿著京族的節日盛裝,頭頂天燈,手捧蠟燭,身形時刻朝前,在鼓樂的伴奏聲中如蝴蝶般穿梭起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圖片來自網路,侵必刪

3、吃鴨

中元節是廣西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廣西家家戶戶都在宰鴨吃鴨,用美味的鴨子來祭祀先人。傳說在中元節這天,去世的祖先會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是因為沒有橋過不來。於是活著的人就做好鴨子祭拜祖先,把鴨子送過去,鴨子游泳就把祖先帶回家了。鴨又有壓的諧音,寓意著把一切不好的都壓下去,祝福家人全年平平安安,多福多壽。所以一到鬼節就有多吃鴨肉的習俗。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圖片來自網路,侵必刪

4)放河燈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是一種漢族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吊念,對活著對人對祝福。放河燈起源於原始社會先民對火對崇拜,現這一習俗主要在中國臺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我們鄰國日本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少男少女亦有沿河順水放燈祈福的習俗。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中元節及其傳統習俗

圖片來自網路,侵必刪

中元節是我們廣西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多數廣西人主要過的是七月十四,有些人也會提前一天過七月十三,不管是哪一天,節日習俗最主要的就是祭祀祖先和逝去的親人,雖然有些習俗在現在的發展後有些已經被弱化或者取消,但是作為我們最傳統的節日之一,也希望能得到保持和繼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