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弄懂麋氏在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對麋芳降吳動機的認識就無法深入

未弄懂麋氏在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對麋芳降吳動機的認識就無法深入

劉備帝王像 圖片來自網路

劉備也沒有想到,跟隨自己幾十年的兩位老兄弟麋芳和傅士仁會在關鍵時刻投降了東吳,讓公安和江陵這兩座雄城落入東吳之手。

難道是自己對他們不夠重用嗎?

要知道,傅士仁鎮守的公安可是劉備的發家之地。此地東聯漢滬,西接巴蜀,南控湘粵,北通陝豫,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七省孔道”之稱。

劉備在此地建城,取“左(將軍)公安營紮寨”之意,把該地改名為公安,就是把此地作為連線荊、益二州的戰略樞紐。

若非傅士仁是自幽州時期就跟隨自己幾十年的老兄弟,劉備又豈能把這麼一塊戰略要地交由他鎮守?

公安一失,就意味著關羽想要透過陸路退往益州的道路不通。

再來說說由麋芳鎮守的南郡。

荊、益二州雖然有十幾郡的地盤,但要論戰略位置重要,就沒有超過南郡的。甚至可以說,南郡就是劉備集團的首郡。

南郡控遏著漢水和長江,既是發起北伐的出發地,又是阻擋東吳勢力向西發展的前哨。若非麋芳是劉備的小舅子,他又豈能當此重任?

南郡一失,就意味著劉備集團失去了漢水和長江,關羽手下那支能夠和東吳水師抗衡的精銳水軍也將不復存在。

失去了水軍的支援,即便劉備奪回了荊州,也守不住。

既然劉備對傅士仁和麋芳這麼重用,那這二人為何還要投降東吳呢?難道就是因為怕死?

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未弄懂麋氏在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對麋芳降吳動機的認識就無法深入

麋芳像 圖片來自網路

傅士仁在這次投降東吳的事件中雖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要從劉備集團整體上來說,他就是個“小人物”。“大人物’是麋芳。

據《三國志》記載,麋竺和麋芳兄弟屬於劉備集團的元老,是初期重要的創始人和合夥人,並且對劉備忠心耿耿,可謂是“高官在前不動色,利刃加頸不動搖”。

況且,麋氏兄弟和劉備還是姻親關係,只要麋夫人能夠生下一個兒子,那麋氏家族就是外戚,將來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不可限量。

要知道,甘夫人雖然入門比麋夫人要早兩年並且還生下了一個兒子,但地位始終是“妾”,而麋夫人的地位卻是夫人。

按照封建社會的嫡庶之別,只要麋夫人生下了兒子,那將來劉備的繼承人肯定會是這個嫡子,而非劉禪這個庶子。

我們讀《三國》不知道是否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前半生一直處於飄零之中,生存問題僅能依靠給各路軍閥做“僱傭軍”維持。可夠嗎?遠遠不夠。

大家都忽視了麋氏兄弟的出身與他們在劉備集團中的作用。

據《三國志 麋竺傳》記載:

“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

麋竺兄弟祖輩都是大商人,家中有奴僕過萬人,財產過億。雖然麋竺在劉備遇到危機的時候捐獻了大量錢財和2000名奴僕,讓劉備“賴此復振”。可剩下的錢財和8000名奴僕到哪裡去了?難道麋氏兄弟從此就不再做生意了?

很顯然,這個龐大的商業團體是不會停下經商的腳步的。那麼,賺來的錢財到哪裡去了呢?

在亂世之中,沒有一支武裝力量保護,哪怕再大的商人也無法安心經營。毫無疑問的是,劉備派出了有力的部隊來保護他們經商。

麋竺兄弟呢?則把掙來的錢財大部分補貼給了劉備養兵。二者互為依存、捆綁發展,這才是麋氏兄弟甘願放棄高官並且把妹妹給劉備的真正用意。

劉備一生得到過商人的兩次幫助,一是,中山大商人蘇雙和張世平,他們二人給劉備提供了創業的原始資金;二是,麋氏兄弟,他們在劉備創業陷入危機的時候注入資金,屬於風險投資。

事後證明,麋氏兄弟這次的“風投”賺了,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也有讓麋氏兄弟鬧心的地方,那就是麋夫人沒有為劉備生下兒子,並且還突然“失蹤”了。

《三國演義》的描寫是,麋夫人在劉備兵敗長坂坡的時候為了不連累趙雲,毅然投井而死。

可事實是這樣嗎?恐怕未必然。

據《三國志》記載,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東征:

“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緊接著話風一轉,就變成了

“關羽亡歸先主。”

根本就沒有提劉備的甘夫人和麋夫人以及劉備子女的下落。

未弄懂麋氏在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對麋芳降吳動機的認識就無法深入

圖片來自網路

據《三國志 蜀志 二主妃子傳》記載:

“於時困逼,棄後及後主,賴趙雲保護,得免於難。”

根據這段記載來看,甘夫人已經回到了劉備身邊。

甘夫人究竟是怎麼回來的?史書中沒說,總不至於是被曹操放回來的吧?

當然,也有可能是關羽“千里走單騎”帶回來的。

可是,為何麋夫人在被俘之後就悄無聲息了呢?不然,以麋夫人在長坂坡那種剛烈的死去,史書上應該大書特書才是。

可令人遺憾的是,史書中隻字未提。

即便女人在封建社會地位不高,但一來,麋夫人為了不受辱剛烈自盡,值得大家敬佩;二來,她孃家有人。無論公私,都不應該讓麋夫人這樣默默無聞。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麋芳反叛,讓麋氏家族在蜀漢丟盡了臉面,所以才在史書中故意不提麋夫人。

這話也說不通,連劉備都沒有因為麋芳反叛的事情怪罪麋竺,劉禪還起個什麼勁呢?因此,麋夫人之死肯定沒有這麼簡單,或許她根本就沒有離開許都。至於原因,那就只能為尊者諱了。

先把麋夫人的事情放放,繼續來說麋氏兄弟。

劉備佔據荊州後,麋氏兄弟開始“揚眉吐氣”了。

原本麋氏兄弟在劉備手下屬於“民商”,而在劉備佔據荊州後,則變為了“官商”。麋氏兄弟公私兼顧,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麋氏家族世代經商,經商範圍遍佈全國,漢水以北曹操的地盤,長江以東孫權的地盤都有麋氏商隊活動的影子。

如果在幾方沒有發生大戰,尤其是劉備和孫權之間沒有發生大戰的前提下,麋氏商隊的經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一旦孫、劉兩家翻臉,首當其衝的肯定會是麋氏家族這種“官商”,這是毫無疑問的。

劉備佔據益州後,形勢又為之一變。

商人的逐利本質在任何時候都是改變不了的,不“逐利”,就說明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

因此,麋氏商隊也跟隨著劉備的攻蜀大軍進入了益州。

地盤大了,管理起來就麻煩。因此,劉備把地盤劃分為兩個大區,一個是益州大區,由自己鎮守;另一個是荊州大區,由關羽鎮守。

麋氏兄弟也把自己的商團一分為二,麋竺隨劉備入川,負責益州大區的商業;麋芳留在荊州,負責荊州大區的商業發展。

公元219年,關羽起兵攻打襄樊。

可沒想到,這一打就打了近5個月的時間,準備工作不足的關羽開始缺糧了。

按理來說,關羽大軍本就不應該缺糧。一來,荊州本來就是漁民之鄉;二來,糧草透過長江和漢水運輸,損耗較小;三來,荊州土豪們紛紛獻糧,如:襄陽馬氏、林氏等都捐獻糧食幾萬石不等。

可由於關羽“水淹七軍”擊敗了于禁,俘虜了近2萬人,憑空多了2萬多張吃飯的嘴,荊州的糧食供應才一下子緊張起來了。

由於傅士仁和麋芳一直都是按照2萬餘人的標準往前線供應糧草,一下子多出來近一倍的數量,造成供應不及時,逼得關羽搶了東吳在湘關的糧米。因此,才會有了關羽“還當治之”這句話。

世人據此認為,正是由於關羽的這一句威脅之言才使得傅士仁和麋芳害怕關羽“秋後算賬”而叛變。

如果這麼認為,那可就太片面了。

未弄懂麋氏在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對麋芳降吳動機的認識就無法深入

圖片來自網路

傅士仁是劉備在幽州時期就跟隨的老兄弟,論資歷比關羽也不差多少,關羽能夠隨便處罰他?

麋芳和關羽一樣,都是劉備集團的合夥人,並且還是在危難之際帶資進入的。沒有麋氏兄弟,就沒有劉備的今天。

麋氏兄弟是執掌著劉備“錢袋子”的人物,是關羽想動就能動的嗎?

因此,我們只能把關羽的話視為一種恐嚇,只能嚇得傅士仁和麋芳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沒有其他用。

關羽從襄樊撤兵,讓回來就處理傅士仁和麋芳這句話成為了空談。因為關羽撤兵並非是沒糧,而是在得知了公安和江陵危急趕回救援的。

這就意味著,傅士仁和麋芳沒威脅了。既然如此,二人又何必因為害怕被關羽處罰而投降呢?這說不通。

而且,自關羽得知荊州有失到撤兵,間隔時間大約為1個月。如果關羽能夠快速退兵,公安雖然會丟失,但江陵則未必會丟失。

這倒不是關羽不想馬上撤兵,而是曹操派來援助襄樊的是由徐晃率領的一支生力軍,這支軍隊牢牢地把關羽黏住了。

正是因為關羽撤兵不及時,才造成了江陵的丟失。

這麼說並不是要責怪關羽,也不是為麋芳辯解,而是據實而言。

身居高位,又掌握著劉備集團一半經濟大權的麋芳怎麼就投降了呢?

應該說,無論是傅士仁還是麋芳,在起初階段都是假投降。

據《三國志 吳書》記載,呂蒙派去勸降傅士仁的虞翻採用的辦法是“嚇”:

“大軍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此非天命,必有內應。”

意思是說,東吳的軍隊能夠做到讓蜀軍的斥候和烽火都來不及反應就殺到公安城下的原因是:老天幫忙和蜀軍內部有內應,不然他們豈能做到這一點?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傅士仁不投降,內應就要對他下手。

於是,傅士仁投降了。

可是,虞翻根本就不相信傅士仁的投降是真的,因為只要東吳軍隊一離開,傅士仁很容易就會發現虞翻所謂的“內應”一事是虛張聲勢。虞翻再次向呂蒙進言:

“此譎兵也,當將仁行,留兵備城。”

如此一來,傅士仁就不得不由假投降變成了真投降。

麋芳是真投降嗎?也不是。

據《三國志 虞翻傳》:

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蒙未據郡城而作樂沙上,翻謂蒙曰:“今區區一心者麋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從之。時城中有伏計,賴翻謀不行。

由此可見,麋芳在起初階段也是不想投降東吳的,並且還做好了偷襲東吳軍隊的部署,可卻被虞翻識破,功虧一簣。

未弄懂麋氏在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對麋芳降吳動機的認識就無法深入

圖片來自網路

傅士仁和麋芳的舉動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二人首鼠兩端,尤其是麋芳。

麋芳雖然做了高官,但在本質上還是商人,而且還是與麋竺這種“儒商”不一樣的“利商”。

如果麋芳不投降,就意味著他在荊州和東吳所轄範圍內所有的商隊和財富都將被東吳沒收“充公”。

而假投降則不然,既可以避免東吳軍隊對其財產的沒收,又可以在關羽反攻的時候做內應,以功臣的身份保住財富。

如果蜀漢獲勝,麋芳在東吳地區的財富也不會喪失,因為他是“官商”,一旦雙方言歸於好,即使被東吳沒收的財產也會發還。

如果關羽反攻失利,麋芳仍然沒有損失,因為他已經投降東吳了,財富仍可保全。

總而言之,不管關羽和東吳打得有多麼慘烈,麋芳都立於不敗之地,他眼中只有家族的財富,沒有其他。

這才是麋芳手握重兵、據守堅城卻不戰而降的真實動機。

因此,我們絕不能以麋芳害怕關羽“秋後算賬”和怕死的角度來看待麋芳的投降。這種人並不怕死,他們怕的是財富的流失;他們心中的“大義”也與諸葛亮、關羽等人不同,他們心中的“大義”是財富。

未弄懂麋氏在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對麋芳降吳動機的認識就無法深入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