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到底要不要切?看了你就明白

很多人在檢查發現膽囊息肉後,第一反應都是要切掉,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手術的恐懼。那麼,膽囊息肉到底要不要切?今天我們就把這事兒說明白!

什麼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指起始於膽囊壁,呈息肉樣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由於此類病變在術前只能在超聲檢查下才能看見,且多無臨床症狀,是很多種疾病的統稱,且難以在術前進行良、惡性的定性,為了將其與胃息肉、腸息肉等一般的息肉區分以避免誤解,常稱之為“舊囊息肉樣病變”。

膽囊息肉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由於膽囊息肉實際上並不是某種單一的疾病,因此其病因比較複雜。膽囊息肉的發生主要與膽固醇代謝不良和膽囊的慢性炎症有關,肥胖、吸菸、高脂血症、高胰島素血癥、肝硬化等因素也與膽囊息肉的發生有一定關聯。

膽囊息肉有哪些表現?

事實上,大部分膽囊息肉的患者都沒有任何不適,疾病往往是在體檢進行腹部B超時偶然發現的。比較少數的有症狀者最常見的是可耐受的上腹脹。只有噹噹膽囊息肉位於膽囊頸部,影響了膽囊的排空時,才會發生餐後,尤其是脂餐後右上腹的疼痛或絞痛,合併有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的患者腹痛會比較明顯。另外,如果膽囊頸部的息肉阻塞膽囊管,或息肉脫落嵌頓於壺腹部,還可以出現阻塞性黃疸、膽道出血、急性膽囊炎、胰腺炎等表現。

怎麼知道膽囊息肉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想要明確診斷膽囊息肉是良性還是惡性,只能膽囊切除後進一步進行病理檢查。

但是,由於惡性腫瘤細胞會迅速增殖,瘤體會迅速增大,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定期隨訪追蹤B超檢查,測量息肉的大小來判斷息肉有沒有癌變以及會不會癌變。一個很小的膽囊息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變大,我們就估計它很大機率上不是惡性的。當然這種方法是有風險的,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準確。

良性的膽囊息肉會癌變嗎?

良性的膽囊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息肉、膽囊腺肌症和炎性息肉,一般認為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屬於良性病變,無惡變潛能,而膽囊腺肌症被視為癌前病變,其癌變率約為3%~10%。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血管瘤、纖維瘤、平滑肌瘤和脂肪瘤等,被認為是膽囊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最常見的是來源於膽囊上皮的腺瘤。研究認為,膽囊息肉>10 mm時,其惡變可能性明顯增大。除了息肉大小,研究發現其他一些因素也和膽囊息肉的惡性潛能密切相關,如:年齡>50歲、合併膽囊結石、基底寬大、病變快速增大等。

膽囊息肉需要切除嗎?

由於膽囊癌的治療效果目前很不理想,因此,為了預防息肉癌變和解除臨床症狀,部分膽囊息肉需要採取積極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膽囊息肉如果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才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1。 單發,病變直徑>10mm。

2。 無蒂性或廣基病變。

3。 病變在短期內基底變寬、有增大趨勢或病灶周圍黏膜有浸潤、增厚表現。

4。 合併膽囊疾病,如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有明顯臨床症狀者。

5。 合併硬化性膽管炎、膽總管結石等膽管病變。

6。 息肉、長蒂或膽囊頸部息肉,影響膽囊排空,有膽絞痛發作等臨床症狀者。

7。 彩超測及血流或CT、MR顯示病變強化。

8。 合併膽囊壁不規則增厚者,超聲等輔助檢查懷疑膽囊惡變可能。

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膽囊息肉惡性可能性較低,如果沒有明顯症狀,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要定期隨訪即可。

膽囊息肉手術一定要切除膽囊嗎?

不是的。現在已經有了微創“保膽取息肉”的手術。如同胃鏡、結腸鏡檢查一樣,在腹腔鏡下將患者膽囊底部打一個0。5釐米大小的小洞,插入膽道鏡,將膽囊放大6倍以上,切除息肉,並進行術中快速的病理化驗。如果是息肉良性的,就不需要切除膽囊。

看到這兒,你一定已經明白了,檢查發現膽囊息肉不一定要切除,不用過於緊張。而且,目前進行的膽囊息肉和膽囊切除手術大多數都是腹腔鏡下的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不用對手術過於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