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沒了觀眾,臺上也要把戲演完,是什麼原因?

現在有了手機和電視,村裡鎮上搭臺唱戲的越來越少了,之前戲班也多,逢年過節村裡都會請戲班來唱戲,這也是六七十年代最盛大的一種文化娛樂。

說起唱戲,有很多人見過唱戲時,臺下觀眾越來越少,到最後一個觀眾都沒有了,可是臺上的鑼鼓也要繼續敲打演奏,演員還要認認真真唱完,這是為什麼呢?

臺下沒了觀眾,臺上也要把戲演完,是什麼原因?

有人說梨園有個規矩,戲一開場便不能停,戲已開腔八方來聽,一方為人,三方為鬼,四方為神,即便人都走了,也有可能臺下還有鬼神在聽,若是中途終止演出,怕激怒鬼神。

其實這都是一種封建迷信說法而已,臺下就算只剩下一個觀眾,或者沒有了觀眾,演員也要繼續唱,一是因為觀眾買過票了,就得對觀眾負責;二是一種職業操守,戲開場了,把戲唱完是演員必須具備的戲德。三是半途而廢怕傳出去影響戲班的聲譽,以後誰還會再請這個戲班唱戲呢,那不是自毀形象嗎?

臺下沒了觀眾,臺上也要把戲演完,是什麼原因?

大多數劇團都會秉承老一輩的傳統“戲比天大”這一說法,戲開演了,就必須一直演完,無論颳風下雨,都不能借此理由退卻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傳言說法,後臺忌打傘,忌下象棋,說是後臺打傘戲臺會走散;忌下象棋,象棋裡的術語:“別象眼、別馬腿、”不吉利,下象棋時說“你走、我走、紅先走,黑後走”都有不吉利的寓意。

臺下沒了觀眾,臺上也要把戲演完,是什麼原因?

這只是一種迷信說法而已,我想真正的意圖是為了保證演出質量,維護好後臺秩序,尊師重教,團結一致把戲演好而已。

藝高不如德高,演員要重視自己的素質涵養,好好唱戲,有始有終是對觀眾的尊重和對藝術的敬畏。正因為如此,戲曲界才星河璀璨,戲曲這門藝術才得以不斷延續。

臺下沒了觀眾,臺上也要把戲演完,是什麼原因?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