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老南京味道-牛肉鍋貼

南京炸鍋帖怎麼樣

尋找老南京味道-牛肉鍋貼

週末早上6點半去吃的牛肉鍋貼

南京的牛肉鍋貼有很多種,安徽人做的,蘇北人做的,蘇南人做的,還有回族人做的。最有特色的就是回族人做的。

牛肉鍋貼的由來:

據傳,北宋建隆三年春正月庚申初一,因皇太后喪事剛完,宋太祖不受百官朝賀新春,不思茶飯。午後獨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氣飄來,頓感心曠神怡,便尋著香氣走到了御膳房,但見御廚正將沒煮完的剩餃子放在鐵鍋內煎著吃,看到太祖進來大氣不敢出。這時太祖幾天也沒好生進補,此時香味勾起了食慾,就讓御廚鏟幾個嚐嚐,這一嘗不要緊,直覺得焦脆軟香,煞是好吃,一連吃了四、五個。後問這叫什麼名子,御廚一時答不上來,太祖看了看用鐵鍋煎的餃子就隨口說那就叫鍋貼吧。正月庚午十一太祖到迎春苑宴會射箭,宴請大臣時讓御廚做了這道鍋貼賞給大家享用,御廚們從口味到外形加以改進,眾臣食後倍加讚賞。後來這道鍋貼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又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研究和改進,最終成為今天的鍋貼。(引自百度百科)

尋找老南京味道-牛肉鍋貼

就是他大伯

相傳民國時期,南京城南,城中聚居著回族移民,有些廚藝的人就露天燒賣荒飯謀生,人稱“回回飯攤子”,比較有名的就是馬回回,後來他的攤子成了民國時期乃至今日有名的馬祥興菜館。

南京的牛肉鍋貼傳承了北宋的傳統技法,又經過回民的不斷改進,發展成了今天這樣:外觀焦黃酥脆,內裡鮮嫩多汁,咬一口既酥又脆。上部柔嫩,底部酥脆,牛肉餡味鮮美,滋味別具。

尋找老南京味道-牛肉鍋貼

整鍋排列有序

今年南京的大街小巷陸續又開了多家牛肉鍋貼店,裝修明亮整潔,大有復古風潮。

小編常常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起個大早去吃那金黃色的鍋貼。再配上一碗牛肉混沌或者牛雜湯,那叫一個美味呀。

尋找老南京味道-牛肉鍋貼

牛雜湯(芫荽放多了)

鍋貼有幾層吃法(類似馬未都先生吃餃子的方法):一般小夥子點2兩(10只),先白口吃兩個,感受它的原汁原味。再蘸醋吃兩個,開胃,酸爽,解膩。剩下6個要蘸著只有鍋貼店才有的辣椒醬吃,微辣微鹹,那才是最爽的。

尋找老南京味道-牛肉鍋貼

牛肉混沌

這裡還有個點睛之筆,牛肉煎包。皮煎的焦黃,裡面餡又飽滿,還流著湯汁。

小編有個特別的吃法,這個煎包要泡進混沌的湯水裡,就著湯,外皮變得既酥脆又軟嫩,極美味。

給大家分享幾個套餐:

A,老饕客會點一碗陽春麵,配一兩鍋貼,外加一個煎包。

B,二兩鍋貼,一碗餛燉(或者一碗牛雜湯),一個煎包。這一天的精神註定飽滿。

價格嘛,幾乎每家店都差不多,鍋貼5-6元一兩5只,餛燉8-10元一碗,牛雜湯8-10元,牛肉煎包1。5-2元一隻,陽春麵8元一碗。

小編最近減肥了一個月,瘦了將近20斤。總想犒勞一下自己,就吃了鍋貼,體重反彈兩斤。這玩意雖然好吃,也要適量,畢竟油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