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秋詞》寫得好,但其實李白早就這樣寫過!可惜沒幾人讀到

世人皆知劉禹錫《秋詞》寫得好,但在他之前,李白其實早就已經這樣寫過。

在《秋詞》中,劉禹錫一反詩歌中的悲秋論調,書寫秋之昂揚與豪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讀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劉禹錫《秋詞》寫得好,但其實李白早就這樣寫過!可惜沒幾人讀到

白鶴飛

而在他之前,李白也曾在一首秋日的送別詩中,抒發過類似的豪情。既逢送別,又屬衰秋,照理應有雙倍哀愁,柳永就寫: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但在李白這裡:不存在的!

在這首《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中,他下筆就寫道:“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僅10個字,便把人帶入一種積極昂揚的情緒之中,讀一讀,收穫詩仙的豪情。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

李白

我覺秋興逸, 誰雲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 水與睛空宜。

魯酒白玉壺, 送行駐金羈。

歇鞍憩古木, 解帶掛橫枝。

歌鼓川上亭, 曲度神飆吹。

雲歸碧海夕, 雁沒青天時。

相失各萬里, 茫然空爾思。

李白的詩大多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開篇兩句即體現了這一點,他說:我就覺得秋天令人放逸開懷,誰說秋天令人悲愁呢?

宋玉在《九辯》中寫“悲哉,秋之為氣”,他說秋風蕭瑟,草木搖落。而秋之葉落草枯,也很容易令人聯想到生命的必然走向衰落,“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詩壇上大都一片悲秋之聲。李白當然知道這一點,但他開篇便放出如此豪言壯語,起得高。

劉禹錫《秋詞》寫得好,但其實李白早就這樣寫過!可惜沒幾人讀到

落日

接下來的寫景同樣緊扣這句的情緒,在詩人眼中,秋之景是群山將落日遠遠送去,滿目的水與晴空交相輝映。雖寫落日,卻無一點衰頹悲涼之氣,反而是闊大之景,結合下句,與首句“逸”字呼應。兩句句式特別,別有一種秋之山水明淨之感。

秋景不見衰微,而送別的宴席之上,也不見悲愁之語:滿滿的是玉壺美酒,歌聲樂起,開懷暢飲。詩仙的飄逸與樂觀在這幾句寫宴別的詩句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第三、四句寫周遭景物之後,插入敘寫宴席時的熱鬧情景,到收尾處,詩人再以兩句寫景的詩收束,他寫:“雲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此時已值黃昏時候,冉冉白雲飄向碧海,大雁的痕跡從青天消逝,已然到了離別的時候。

劉禹錫《秋詞》寫得好,但其實李白早就這樣寫過!可惜沒幾人讀到

曲終人散,此後相隔萬里,詩人終於流露出了離別的悵然情緒。但從整體來看,這首雖是離別詩,讀來卻並不令人低落,反而流蕩著豪放情緒。尤其開篇四句,格調高昂,豪氣滿滿,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