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寧陽縣內建造的幾百座揚水站,座座堪稱紀念碑

半個世紀前寧陽縣內建造的幾百座揚水站,座座堪稱紀念碑

本文配圖:寧陽縣堽城鎮大孔揚水站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處於極度困難時期,農村農業基礎薄弱。本縣內地形多樣,地勢不同,有較為肥沃的平原,也有山區丘陵。平原地區可以打井抽水灌溉農田,而山區丘陵地區打井難度大,很多地方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收成就好,否則就歉收,吃糧困難。為了讓山區丘陵地區土地得到灌溉,糧食增產增收,全縣組織各地勞力修建了很多水利灌溉工程——揚水站。

所謂揚水,就是將揚水站就是在某一個地方,透過抽水機將低處的水逐級抽調到高處的水利工程,建有蓄水池、裝有抽水機、抽水管道,建有高架引水渠。有的揚程高達幾十米,渠長達幾千米。

半個世紀前寧陽縣內建造的幾百座揚水站,座座堪稱紀念碑

揚水站所用材料為石塊、磚頭和水泥,在機械化程度很低,交通不便的年代,每一座揚水站的建設,都是一項艱鉅複雜的工程,圖紙有上級有關部門統一設計,勞動力大多來自當地村民,或在全縣內抽調。所用石料,當地有的就地取材,當地沒有的就用馬車從外地拉運。

半個世紀前寧陽縣內建造的幾百座揚水站,座座堪稱紀念碑

那個年代勞動力出工搞建設,都是統一組織,自備糧飯,飯食大都是地瓜、地瓜乾等雜糧,能吃玉米麵乾糧的就不多。就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各地人民群眾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揚水站,灌溉了農田,養活了一代甚至兩、三代人。

半個世紀前寧陽縣內建造的幾百座揚水站,座座堪稱紀念碑

半個世紀前寧陽縣內建造的幾百座揚水站,座座堪稱紀念碑

透過史料和一組資料,不難想象當年本縣建造揚水站的規模,以及所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更能體會廣大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量。

據《寧陽縣誌》記載:

1959年,在東莊公社東韓莊村北投工日13萬個,完成土石方3。5萬立方米,建起全縣第一座揚水站。安裝鍋駝機(抽水機)1臺,引提汶河水,揚程17米,渠長1000米。灌溉面積300畝。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揚水灌溉發展較快。至1985年,縣內有各類揚水站445處,裝機793臺,9021千瓦,設計有效灌溉面積12。79萬畝。其中,裝機75千瓦以上的揚水站9處:

華豐鎮勝天揚水站

,1959年4月建成,總揚程23米,裝機2臺,140千瓦,有效灌溉面積1500畝;

華豐鎮紅衛揚水站

,1968年10月建成,裝機2臺,110千瓦,總揚程29。5米,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2萬畝;

石集鄉金羊山揚水站

,1973年10月建成,總揚程20米,裝機1臺,100千瓦,設計灌溉面積1500畝,實際灌溉面積700畝;

南驛鎮金家嶺揚水站

,1973年5月建成,總揚程16米,裝機2臺,110千瓦,有效灌溉面積800畝;

南驛鎮孔村揚水站

,1976年11月建成,總揚程40米,裝機2臺,90千瓦,實際灌溉面積300畝;

堽城鎮大孔揚水站

,1978年10月建成,總揚程21米,裝機1臺,100千瓦,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實際灌溉面積0。15萬畝;

磁窯鎮海子揚水站

,1978年建成,裝機6臺,595千瓦,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實際灌溉0。2萬畝;

鶴山鄉琵琶山揚水站

,1978年建成,總揚程27米,裝機3臺,298千瓦,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實際灌溉面積0。4萬畝;

蔣集鄉龍泉揚水站

,1979年建成,三級總揚程72米,裝機7臺,700千瓦,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實際灌溉面積0。8萬畝。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隨著水利工程建設的進步,當年修建的大量揚水站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們仍很堅固,其中有很多依然高高矗立,依然可以發揮水利效用。這些揚水站,彷彿一位位老者,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依然守護著一方水土。它們是歷史變遷的見證者,是矗立在一片片大地上的見證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