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人洪受文中的“光州固始”之謬

文:楊峰

同安縣,別稱銀城,隸屬於泉州府,於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劃南安縣大同場設立,轄區包括今廈門市大部(除海滄區海滄街道、新陽街道、嵩嶼街道、翔安區蓮河村)、金門縣、龍海區部分地區。因縣城呈束腰銀錠狀故稱“銀城”。同安縣古代科舉較為發達,史料統計,在明代,同安縣科舉最為發達的地區不是縣城周邊,而是孤懸海中、位於該縣東南方的“大海中,去縣治九十里,水路五十里”的金門島。

洪受,字鳳明,明同安縣鳳山人(即金門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洪受以貢任國子監助教,後改任夔州通判,任期未滿便去世。洪受一生潛心經學研究,著有《四書易經從正錄》《滄海紀遺》10卷,皆已散失。他的事蹟亦被收錄於民國《同安縣志》《廈門人物·歷史篇》中。現在學者認為,金門地區方誌之先河即濫觴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洪受所撰著的《滄海紀遺》。18世紀中葉,汶水頭人黃鏘另加補綴,而見《滄海紀遺》今之版本。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洪受是一位出生於福建、明代中晚期,比較瞭解福建地方歷史文化的專家、學者之一。

福建許多族譜,在追溯始祖時,都載明“其先來自光州固始縣”,而且還是“隨王審知入閩”的。明代金門人洪受在他的《光州固始辯》一文中就明確指出:

“相傳之謬也。”

陳支平先生主編的《臺灣文獻彙刊》第五輯第二冊《金門縣誌》中就收錄有洪受的這篇文章(原文出自《滄海紀遺》):

光州固始辯

夫閩祖光州,相傳之謬也。蓋亦有之,而未必其盡然也。予讀五代史記,唐末群盜起,有壽州王緒者,攻陷光州,而為其州刺史。以審知兄王潮為軍校。時蔡州秦宗權,會緒擊王巢,緒遲留不行,宗權攻之。緒帥眾南奔,自南康入臨汀、陷漳浦,有眾數萬。緒性猜忌,潮與前鋒將謀殺之於南安。是時,泉州刺史廖彥若,為政貪暴,泉人苦之。聞潮至,耆老相率遮留。潮引兵圍彥若,逾年克之。福建觀察使陳巖,表潮為泉州刺史。巖卒,其壻範暉自稱留後,潮遣審知攻敗之,暉見殺。唐以潮為福建觀察使,潮以審知為副使。潮卒,審知代立,唐拜為威武節度使,封琅琊王。

唐亡,梁太祖加拜審知中書令,封閩王。審知卒,長子延翰立,以延鈞為泉州刺史,延稟為建州刺史,鈞審知次子,稟審知養子也。二人謀殺翰,翰死而鈞立,子繼鵬殺之。鵬立無道,控鶴都將連重遇迎延義立之,義立而鵬見殺。義審知少子也,復為重遇所殺。義殺而延政立,亦審知子也。建州建國,南唐李景破之,遂降於南唐,遷其族於金陵。泉州軍將留徙,効亦降,南唐景以為清源節度使。是歲景之保大四年也。

夫審知未入閩之初,閩之人民蓋亦眾矣,是故有刺史焉,有觀察使焉,所以治之也。及審知之既入閩也,至於漳浦,始雲有眾數萬,則前此之眾未盛可知矣。今全閩郡縣,上自大夫,下至黎庶,莫不曰光州固始人也,不亦誣乎。閒有之者,亦審知之子孫與士卒之餘裔耳。然保大之際,且遷於金陵矣,如之何不稽其本始而謬相沿襲耶。故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予慨夫時俗之不察,故書文以附於此。(鄭夾漈家譜後序雲:夫閩人稱祖皆曰自光州固始來,實由王潮兄弟以固始眾從王緒入閩。王審知因其眾克走閩中,以桑梓故,獨優固始人。故閩人至今言氏譜者,皆雲固始,以當審知之時貴固始。)

明代福建人洪受文中的“光州固始”之謬

金門縣誌中明代洪受的《光州固始辯》

洪受此文後不到十年(《光州固始辯》收錄在1568年洪受所著的《滄海紀遺》一書中),明萬曆丙子(1576 年),陳元光36世孫、閩龍溪肖厓陳燁即從福建到光州祖地任知州。陳燁為明版《光州志》作序說:“燁之先世元光,光人也,唐時隨父政領兵戍閩,因家焉。今來守是邦,則視邦之士夫子弟,皆其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