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會重複這句話是誰說的?

文/迦森.奧托爾

譯/洪世民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rhymes。”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馬克吐溫

名言調查員在《新詩》(Neo Poems)選集、加拿大藝術家約翰.羅伯特.可倫坡(John Robert Colombo)所寫的一首詩裡發現了這句話。含有此句的實驗性作品標題為〈名言詩〉(A Said Poem),其格式十分創新,是由一連串引言組成。前四句如下[2]:

名言詩

給羅納德和碧翠絲.葛羅斯(for Ronald and Beatrice Gross)

「我見過未來,那行不通的,」羅伯特.富爾福德(Robert Fulford)說。

「如果世上沒有波蘭,就不會有波蘭人,」阿爾弗瑞德.雅裡(Alfred Jarry)說。

「我們可不是在拍由他們承包的電影,」羅伯特.佛萊赫堤(Robert Flanerty)說。

「歷史從不重演,但會押韻,」馬克吐溫說。

二〇一一年四月,名言調查員聯絡約翰.羅伯特.可倫坡詢問那句話的來源[3]。可倫坡記得他是在六○年代某個時期在某件出版品上邂逅那句話。或許是《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的專欄。他認為那句話屬於「傳說中的諺語」,他從未見過確切來源。

這句格言也在一九七○年一月出現於《紐約時報》版面。某位首字母為W.D.M的人士寄了封信給該報社,詢問那句話的淵源。問題刊登在Q&A,但很遺憾,後來讀者並未提出令人滿意的答案[4]:

W.D.M想找出這句據說出自馬克吐溫的話究竟是源於何處:「歷史從不重演,但會押韻。」上面兩次引用都列在近期重要的參考書籍,亦即耶魯大學出版社的《現代諺語辭典》中[5]。

一八四五年,一個主旨相近但使用修飾語「神秘的韻腳」(mystic rhyme)的前例,被刊載於出版品《基督提醒者》(Christian Remembrancer)上[6]。

畫面將會重現;旭日再度東昇;歷史會在無意中重複,押著同一個神秘的韻腳。這個時代是其他時代的原型,而時間彎彎曲曲的路將帶著我們繞過一圈,再次回到原地。

馬克吐溫與鄰居查爾斯.杜德利.華納(Charles Dudley Warner)合著的小說中的確用過前半句「歷史從不重演」。一八七四年版的《鍍金年代》(The Gilded Age: A Tale of To-Day)巧妙運用「萬花筒」這個生動鮮明的象徵[7]:

歷史從不重演,但「現在」這猶如萬花筒的組合,似乎總是由支離破碎的古老傳說建構而成。

一八九六年,幽默作家麥克斯.畢爾邦在他的散文〈一八八○〉(1880)裡用了一句俏皮話來形容歷史學家[8]:

俗話說:「歷史不會重演;歷史學家則互拾牙慧。」

在評論自己那篇著名的〈卡拉維拉斯郡的知名跳蛙〉(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時,馬克吐溫亦提到歷史重演。這個一八六五年的短篇故事在一九〇三年出了別具巧思的雙語版。那時馬克吐溫已經發現這個青蛙故事有個版本是以古典希臘為背景,他原以為那則趣聞是古代之事,後來才知道,希臘版是一名英國教授參照馬克吐溫的文字創作的[9]:

筆記:一九零三年十一月。當我以為〈跳蛙〉是兩、三千年前的希臘故事,我由衷高興,因為這無非是以惹人注目但令人滿意的方式驗證了我最愛的理論之一:所有事件都不孤獨,都在重複過往已發生過──而且或許是時常發生的事。

一九四一年,《芝加哥論壇報》刊出一篇標題與主旨都頗相近的文章[10]:

歷史或許不會重演,但看起來很像

一九六二年,加州發行的文學期刊《接觸》(Contact)刊出一部把歷史描述成韻腳詩的作品。〈一組鏡子〉(Suite of Mirrors)的第五節有下列詩句[11]:

你或許以為歷史會帶來教訓;會重複;

一頁又一頁,一首押著完美韻腳的詩

紙張的兩面為新生和葬禮

反覆敲著迴響的鐘,為不老的愛麗絲、

哈姆雷特的謬見報時者──

是已消失的星系最近發出的光。

一九七○年,約翰.羅伯特.可倫坡發表〈名言詩〉,如前文所述,詩中包含以下這句[12]:

「歷史從不重演,但會押韻,」馬克吐溫說。

一九七○年一月,如前文提及,《紐約時報》刊出讀者來函,想知道這句被歸給馬克吐溫的話實際源自何處。

一九七一年,詹姆斯.艾勒斯(James Eayrs)撰寫的《外交及其不滿》(Diplomacy and Its Discontents)一卷引用該說法一例,並歸給馬克吐溫。這個版本的措辭略有差異,用了「不會」而非「從不」[13]:

歷史的麻煩在於,雖然史學家會重複彼此,歷史本身卻從不重演。無論如何,它們不會完全一樣。(馬克吐溫曾宣稱「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這話說得非常精闢。)

一九七一年夏天,《多倫多大學季刊》(University of Toronto Quarterly)收錄一篇評鑑可倫坡《新詩》選集的文章。評論者覺得,被歸給馬克吐溫的那句話值得一提,於是加以轉載[14]:

另外,能有機會看見這可能不小心錯過的寶物,我心懷感激。一如馬克吐溫的這句話:「歷史從不重演,但會押韻。」

一九七二年五月,詹姆斯.艾勒斯教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溫莎的《溫莎星報》(Windsor Star)寫了一篇社論,用了這句格言的另一種形式,但沒有提供來源[15]:

歷史也許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不列顛哥倫比亞《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的一位專欄作家說該格言出自艾勒斯,這位專欄作家或許是看到了上述未標明出處的引文[16]:

詹姆斯.艾勒斯。「歷史也許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一九七四年,《歷史老師》(History Teacher)期刊刊出另一個歸給馬克吐溫的版本。這個例子用了「過去」代替「歷史」[17]:

關於歷史連續和不連續之間的關係,馬克吐溫這句雋語可說表達得最為貼切:「過去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總而言之,就目前證據顯示,這句廣受歡迎的引言最早出現在一九七○年,但一九七○年距離馬克吐溫過世已數十年,因此沒有實證支援語出馬克吐溫的說法。提及歷史和押韻的前例在一九七○年即已刊出,但那些敘述既不簡潔、也不風趣。

註釋:

[2] John Robert Colombo, Neo Poems (Vancouver, BC: Sono Nis, 1970), 46。 Verified in hard copy。

[3] John Robert Colombo, email message to author, April 18, 2011。

[4] [Untitled Q&A appeal to readers],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January 25, 1970, 47。 Accessed in ProQuest。

[5] Charles Clay Doyle, Wolfgang Mieder, and Fred R。 Shapiro, eds。, The Dictionary of Modern Proverb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 121。 Verified in hard copy。

[6] Review of A History of the Church in Russia, by AN Mouravieff, Christian Remembrancer 10 (October 1845): 265。 Accessed in Google Books, https://goo。gl/83aKE2。

[7] Mark Twain and Charles Dudley Warner, The Gilded Age: A Tale of To-Day (Hartford, CT: American Publishing, 1874), 430。 Accessed in Google Books, https://goo。gl/T5DuiE。

[8] Max Beerbohm, The Works of Max Beerboh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896), 41。 Accessed in Google Books, https://goo。gl/tzt21x。

[9] Mark Twain, The Jumping Frog: In English, Then in French, Then Clawed Back into a Civilized Language Once More by Patient, Unremunerated Toil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1903), 64。 Accessed in Google Books, https://goo。gl/rmFih5。

[10] “History May Not Repeat, but It Looks Alike,” Chicago Tribune, May 11, 1941, 16。 Accessed in ProQuest。

[11] Harold Witt, “Suite of Mirrors,” Contact: The San Francisco Collection of New Writing, Art, and Ideas 3, no。 3 (August 1962): 21。 Verified in hard copy。

[12] Colombo, Neo Poems, 46。

[13] James Eayrs, Diplomacy and Its Discontents (Toronto, 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1), 121。 Verified in hard copy。

[14] Michael Hornyansky, review of Neo Poems, by John Robert Colombo, University of Toronto Quarterly 40, no。 4 (Summer 1971): 375。 Verified in hard copy。

[15] James Eayrs, “Policy Toward Greek Colonels Found Wanting,” Windsor Star (Windsor, ON), May 3, 1972, 11。 Accessed in Google News Archive, https://goo。gl/PgIWCt。

[16] Trevor Lautens, column, Vancouver Sun (Vancouver, BC), December 19, 1972, 33。

[17] David Pratt, “The Functions of Teaching History,” History Teacher 7, no。 3 (May 1974): 419。 Accessed in JSTOR。

※ 本文摘自《海明威才沒有這麼說》,原篇名為〈「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作者:迦森.奧托爾 * 翻譯:洪世民

往期推薦

涼州為什麼這麼重要?《周易》中有答案

澳門大學教授李憑:隴西李氏的根源其實是姑臧(武威)的前涼李弇

甘肅省博物館怎麼樣,值得去嗎?裡面都是姑臧的涼州文化展示嗎?

供奉釋迦牟尼像寺院——涼州天梯山廣善寺、鳩摩羅什寺旃檀瑞像

史料中頻頻出現的涼州是啥地方,《涼州詞》為什麼是武威獨有的?

我是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