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八大山人水墨畫最突出的特點是“少”而“空”,用他的話說是“廉”,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卻神情畢具。筆致簡潔,惜墨如金。正是他的這種極簡畫風,才有了簡疏曠達的神韻。歷代文人畫,筆墨簡潔,以“少”見長。但與文人畫不同的是,八大山人的畫於少的筆墨中沉積著一種“空”的意象。這與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皇族的滅亡與仕途上的無望,使他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未來,萬事皆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給他的藝術人生留出了大量的空閒時間,囤出了一大片純淨的空間,他可以毫無眷戀地投入到藝術創作的新領域。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八大山人遁入空門幾十年,思想、行為深受佛教的影響。佛教認為萬物本空,空是事物的本質,任何事物都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生死輪迴。大乘佛教認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有形質的一切萬物。人間之物質、身體本系空無實體,而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故稱空即是色。此萬物為因緣所生,並非本來實有,四大若離散,則復歸空無,因此其當體是空,此謂之色即是空。一幅畫作要呈現在讀者面前,首先需要筆墨、色彩、創作工具、材料、形象等來塑造可視的影象,當我們看到畫面這種表象就是“色”,而產生這種“色”的因緣,諸如人的思想、心境、意象等便是“空”,畫中如果有了思想、心境、意象等這種“空”,便會產生作品這種“色境”,可謂空即是色。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中國寫意畫熱衷於空山無人、任物興現,體現人對大自然中空茫、曠遠的感受。《莊子》雲:“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所謂“心齋”,指的是一種虛無空明的心境。中國古詩中也有如此佳句:“亭空寂無人,秋光自蕭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面對八大山人的作品,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大面積的空白,計白當黑,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畫面上的一隻鳥、一條魚,或者一塊石、幾片葉,其它地方除了題款鈴印,全是一片空白,即空之色,形成簡潔、飄逸、孤寂、空靈的意象,這也正是中國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虛靜”“淡泊”“高遠”“幽深”境界。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在八大山人的畫中,色是一切有形或能被直接感知的筆墨、形體、色彩,空是那些不為人知或沒被感知的空白、思想、意境。色與空永恆變化、相互轉化的本質,可謂“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佛法講“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們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積極進取、淡泊名利,以解除身心的束縛,獲得身心的解脫和自在。八大山人在畫荷花時,非常善於利用空間。畫面上出現的大面積空白,不僅為了造成視覺上的形式美,而且留給觀眾豐富的想象餘地。在荷花世界裡感悟到寫意畫“實相無相”“空即是色”的意境,荷花荷葉只不過“一顆蓮花子”,真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對於空的表現,妙在構思創意,言簡意賅。朱耷每每取一大幅宣紙,或繪一條鼓腹之魚,或畫一隻孤零之鳥,無水,卻似水中游;無靠,卻冥冥中有倚。透過大面積的空來凸顯小面積的實,也暗示著畫家對故國的思念。八大山人約在58歲時開始創作魚鳥,畫上一條游魚,空無所依,白眼向天,不僅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畫中以空靈、含蓄、減省為最高審美的藝術法則,更透過游魚的白眼將八大山人一己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現在藏於南京市博物館的《梅花圖》是朱耷創作的紙本墨筆畫。僅繪一枝梅,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孤立地綻放。因為其簡,枝端的花苞就凸現畫面,讓人入眼就領略到滿目孤寂淒冷的茫茫大千世界中蘊含的生意,領略到畫家心中的落寞與悽苦,以及對生命的期許。此圖用筆二三,屈指可數,筆簡意賅,以至極意。不由令人想到鄭板橋的評價:“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讓人領略到畫家生於心而應於手的功力。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荷石水禽圖》描繪的是河塘邊上的景色。在畫面的下方,兩隻水鴨一前一後蹲在石頭上,相向而立。數柄荷葉,從畫中的不同角度伸出,大小不一,構圖互相呼應,動感十足。看似草草描繪,但卻達到了筆簡意賅、神氣完足的境界。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桃石千秋圖》是八大山人74歲時創作的水墨畫,這幅構圖簡潔,只有一石兩桃,石塊傾斜於一角,樹枝從石中橫空而出並垂下來,整體感很強卻不復雜,但很少人能用極少物體畫出如此高的境界。八大山人有一首題畫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表達了自己作畫的審美與精神追求。

八大山人水墨畫的“少”而“空”

朱耷的水墨花鳥畫,遠師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其風格頗近現代意味的大寫意花鳥畫,兼有梁楷的減筆與倪瓚的逸筆,以極簡的線條與墨色在白紙之上,達到中國寫意畫持黑守白的極至之境,超凡脫俗地結束了中國繪畫的中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