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槐朔源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國槐朔源

姜寶兵

我住的樓前有一棵國槐,是小區初建時栽種的,至今已經十多年了。每當春末夏初,槐樹從沉睡的寒冬漸漸甦醒過來,高大美麗的樹冠,一根根蓬勃向上的枝條,便綻放出嫩綠嫩綠的幼芽。進入7月,這是國槐的開花期,一束束米粒狀的花蕾,縮放在千枝萬葉間,過不了多久,便綻放出橙黃色的一束束花穗,那一簇簇花團錦繡,佈滿枝頭,繁花似錦。每當夏風輕拂,香氣嫋嫋,濃濃的槐花香味沁人脾肺,更引來無數的蜜蜂。酷暑來臨,驕陽似火,烈日炎炎,槐樹以她那茂密的綠葉,遮日蔽天。讓人們在她那綠蔭的庇護下,納涼、小憩。站在槐蔭下,看著滿地金燦燦的槐花,不由得對國槐的淵源感起了興趣。

國槐朔源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據記載,中國人植槐最早可能起源於古代的“社壇立樹”。 《周禮·地官·大司徒》載:“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名其社與其野。”說明樹是社的標誌。而槐樹是西周時的社樹之一。 在《尚書·逸篇》載:“大社唯松,東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慄,北社唯槐。”國槐不同於洋槐,國槐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樹種,而洋槐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刺槐”,開白花,是從外國引進的。

中國民間有一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在這裡人們把槐樹譽為招財進寶的吉祥之樹。中國人將槐樹譽為吉祥的化身,源於首先將它視為神靈的棲息之所。如果追根溯源,當起源於周朝。《太公金匱》中記載:“武王問太公曰:天下神來甚眾,恐有試者,何以待之。” 太公說道:“ 請樹槐於王門內,有益者人,無益者距之。” 這裡講的是周武王與姜太公關於祭祀神靈的一段對話。武王對太公說:天下來的神很多,我們將如何安排他們歇息呢?太公答道:請在王宮門內栽植槐樹。社神就有了棲息之處。

國槐朔源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在哪裡?大槐樹下老鴰窩。”說的就是山西移民的歷史。民國《洪洞縣誌》載:“大槐樹在城北廣濟寺左。按《文獻通考》,明洪武、永樂間屢徙山西民於北平、山東、河南等處,樹下為集會之所,傳聞廣濟寺設局置員,發給憑照、川資。因歷久遠,槐樹無存,亦發貢於兵燹。” 這裡說的是元末山西洪洞縣城北廣濟寺旁驛道邊有株“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明初鑑於長年戰亂,中原荒蕪,朝廷多次組織將山西之民移往冀魯豫皖等地。當時洪洞縣人口稠密,地處交通要道,故移民尤多。每次移民多在深秋,官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凡移民都要集中在這裡登記造冊,“發給憑照、川資”,後由這裡編隊遷送。據說當時明朝官府廣貼告示,欺騙百姓說:“不願遷移者,到大槐樹下集合,須在三日內趕到。願遷移者,可在家等待。”人們聽到這個訊息後,拖家帶口、熙熙攘攘,紛紜趕往古槐樹下。到第三天,大槐樹下聚集了十幾萬人。突然一大隊官兵包圍了大槐樹下的百姓,一位官員宣佈了大明皇帝的敕命,“凡來大槐樹之下者,一律遷走。”由於是強迫性移民,所以移民們在這裡登上了離鄉背井的征程,他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悲傷哭啼,頻頻回首,漸行漸遠,親人的面孔逐漸模糊,只能看見大槐樹和大槐樹上的老鴰窩。因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了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據考證洪洞古大槐樹移民分佈在全國11個省市的227個縣。槐樹也就成了移民們懷祖的寄託,所以移民們到達新地建村立莊時,多在村中最顯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種植上一棵槐樹,以此表達對移民活動的紀念和對故土祖先的懷念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幼槐成了古槐,古槐就成了故鄉、祖先的象徵。

中國人崇拜槐樹不僅是因為將它作為神樹、吉祥之樹,也不僅是因為它的材質堅實且富彈性,耐水溼,是古代建築、車輛、農具、雕刻的優質原料,還在於它的花、實、葉、枝、木皮、以及生長在它樹身上的槐耳都是良好的中藥藥材。在饑饉年代,它的葉子是人們的救命食物。即使在今天,它的嫩芽也是一道美味的野菜,用它的嫩芽作飲代茶,更有治病的效果。

國槐朔源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作者簡介:姜寶兵,字劍梅,號劍梅樓主,清風堂主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協理事,《禹城文學》編委。

作品《夜讀魯迅》榮獲全國“與共和國同行 好書伴我成長”讀書徵文比賽二等獎,《從飲食變化看社會變遷》獲建國六十週年國慶徵文一等獎。《青青的梧桐樹》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和偉大祖國一起成長》獲“福彩杯 我與新中國”有獎徵文一等獎。《黃河故道懷古》在第四屆中國夏津椹果詩歌(散文)大賽中榮獲散文組優秀獎。

部落格 劍梅樓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點號清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