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雷諾阿,《船上的午餐》區域性

“在我心裡,一幅畫應該是令人感到

愉悅的、歡快的、當然也需要很漂亮!

畢竟生活中已經有太多本就存在的

令人不爽的傢伙了。”

——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To my mind a picture should be something pleasant, cheerful, and pretty yes pretty! There are too many unpleasant things in life as it is without creating still more of them。”

——

Pierre-Auguste Renoir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1869年的夏天,兩個窮困潦倒卻心懷大志的年輕畫家來到了塞納河郊外的聚會勝地——蛙塘(La Grenouillére)寫生。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克勞德·莫奈,一個是奧古斯特·雷諾阿。

兩位畫家在夏日炎炎的池塘邊,畫出了各自版本的《蛙塘》。這是藝術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他們的畫作中都使用了快速、不加掩飾的筆觸,這種技巧被如今的學者描述為“開創了經典印象派的繪畫語言”。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克勞德·莫奈,《蛙塘》(La Grenouillère)

當莫奈更多地關注光線在場景中的效果時,雷諾阿的版本則更清晰地展現了人物的主題: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蛙塘》(La Grenouillère)

蛙塘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陽光穿過綠葉,在塞納河的水面上閃閃發光。人們聚在這裡,划船、游泳、喝酒、遛狗。在雷諾阿的畫裡,你甚至能看到撐著洋傘的女人梳得高高的髮髻: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蛙塘》(La Grenouillère)區域性

“和快樂的人在一起,你會被感染。”

哪裡有快樂,哪裡就有雷諾阿的身影。對於他而言,快樂的人群擁有一種魔力,將巴黎這座城市變成公共舞臺。除了郊區公園,雷諾阿同樣描繪了遊船上、鞦韆邊、咖啡館的歡樂時光: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船上的午餐》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鞦韆》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煎餅磨坊的舞會》

雷諾阿無疑配得上“生活樂趣畫家”的稱號,因為他總能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描繪代表他同時代人的生活和遊樂,這些畫作洋溢著美和快樂,盛裝打扮的年輕女孩、面對心上人侃侃而談的巴黎知識分子,讓這份愉悅之感衝出了畫布的物理限制,在令人著迷的歡樂旋風中,沉醉在畫中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裡。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在印象派畫家中,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Pierre - Auguste Renoir , 1841 年- 1919 年)

是唯一一位以肖像畫家身份獲得殊榮的藝術家

。在長達 50 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在探索肖像畫的流派。

在描繪主人公的幸福和寧靜以及他們的甜美時刻方面。雷諾阿當仁不讓,在他的筆下,主人公和它們的同伴都包裹在快樂的泡泡裡。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鋼琴邊的兩姐妹》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少女與貓》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戴粉黑色帽子的少女》

在雷諾阿的眾多肖像畫中,《艾琳·卡亨·德安佛斯肖像》大概是最廣為流傳的一幅。卡亨·德安佛斯家族是19世紀巴黎最富有的猶太銀行家族之一。1880年,路易·卡亨·德安佛斯委託雷諾阿為他的三個女兒畫肖像,其中最年長的是艾琳,當時她是個8 歲的小女孩。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艾琳·卡亨·德安佛斯肖像》

(Portrait of Irene Cahen d’Anvers)

這是一幅小艾琳的側身像,瀑布般的亞麻色長髮由一系列細碎短促的筆觸完成,艾琳嫻靜的面容在暗綠色背景的反襯下泛起瑩白色的光,周身的空氣彷彿也沾染上青春的新鮮氣息。

不過,這幅堪稱“真水無香”的高階美畫作讓富豪路易非常不滿。

它一度被掛在了傭人房。等到第二年,雷諾阿再次為艾琳的兩個妹妹作畫時,他細緻地為兩個娃娃畫上了層層疊疊的繁複蕾絲,讓坐著的小模特站了起來,以展示她們的父母雄厚的財力: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卡亨·德安佛斯的女孩們》

(Pink and blue)

真正讓雷諾阿擺脫潦倒、獲得源源不斷的肖像畫邀請的,是在1879年沙龍上展出的《喬治·沙爾龐捷夫人和她的孩子們》。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喬治·沙爾龐捷夫人和她的孩子們》

(Madame Georges Charpentierand Her Children)

這幅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雷諾阿對社會風尚的描繪,以及對人物氣質的處理:入畫的兩個孩子分別是喬治·沙爾龐捷夫人的兒子Paul和女兒Georgette。

當時,巴黎上流階層流行將兒子和女兒都打扮成精緻的雙胞胎娃娃,

蕾絲和緞帶越複雜,越體現出主人對孩子的重視和財富程度。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坐在狗狗上的女孩Georgette,與坐在母親身邊的男孩Paul

《喬治·沙爾龐捷夫人和她的孩子們》區域性

沙爾龐捷夫人的黑色禮裙更顯示出低調的優雅。黑色是雷諾阿的最愛,在《煎餅磨坊的舞會》中,也出現了很多著黑色服飾的男女。雷諾阿曾說:

我畫了40年才發現,

黑色才是所有色彩的女王。”

“I‘ve been 40 yearsdiscovering thatthe queen of all colors was black。”

1881年,雷諾阿前往義大利旅行,為古典藝術風格深深震撼。

他從義大利歸來之後,就從印象主義中脫離出來

,開始把一種更為正式和嚴謹的技法應用到他的肖像中。

當時,法國上流社會的很多孩子們都成為雷諾阿筆下具有古典氣質的小天使。她們面板白皙、透著粉潤的光澤,眼神溫婉寧靜,穿著自己最華麗的小裙子,靜靜等待著一位畫家用色彩,留下她們一生中最美的模樣。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1888年

《卡圖盧·門德斯的女兒們》

(The Daughters of Catulle Mendès, Huguette)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也許有人會問,蕾絲、緞帶、華服——甜美必須要這樣流俗嗎?

1889年,雷諾阿的《雛菊少女》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藝術家筆下的“甜妹”,一半在雷諾阿的肖像畫裡

▲奧古斯特·雷諾阿,《雛菊少女》

A Young Girl with Daisies

面容甜美的模特輕輕拿著一小把野花,穿著樸素、半透明的衣裳,神情溫和,單純如手中的白色雛菊花。在創作這幅畫的前一年,雷諾阿向他的經銷商杜蘭德-魯埃爾宣佈:

“我又重拾了我的舊風格,那種柔和而輕盈的觸感。

我永遠不會放棄它。”

“I have taken up again, never to abandon it, my old style, soft and light of touch。”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微訊號|治癒美術館

小紅書|@治癒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