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國學,常爸小古文筆記|第6篇: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近日,在和孩子一起看《常爸小古文》。我們以為,古文一定很艱澀,但常爸卻用一種孩子能聽得懂的方式來講述典故,無形中讓孩子懂得了生活的經驗、人和人的相處之道、正確的求學態度、高尚的個人品格和宏大的人生格局!

古人總結的智慧受用無窮,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於是決定做一份《常爸小古文》的筆記,不僅能更從容地應對孩子成長中的“小煩惱”,也能用古人智慧來渡自己!——何小河

常爸小古文第六篇

36-4

文|何小河

公眾號|小河親子手記

昨天兒子上完圍棋課後,圍棋老師對我說:“他這兩週棋力進步挺大,但下棋總猶豫,舉棋不定,這一點要改。”

這讓我想起常爸小古文裡的其中一篇: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1。舉棋不定的小小常

一天,小小常和爸爸在下圍棋,舉著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遲遲不肯落下。

爸爸笑著說:“小小常,你這個樣子,倒讓我想起《左傳》裡的一句話——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說的就是這個情形。”

跟我學國學,常爸小古文筆記|第6篇: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小小常眨巴著眼睛問:“這跟藕有什麼關係嗎?”

爸爸告訴他,這裡的“耦”不是我們吃的“耦”,而是指對方。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下棋的人如果舉著棋子猶豫不定,就不能戰勝對方。

其實,不止是下棋,我們做事,同樣不能猶豫不絕。在《左傳》中,“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就是一位大臣勸誡甯悼子時說的,他講的是一個處世的道理。

“甯悼子是誰?為什麼大臣要對他說這句話?”你是不是也跟小小常一樣,腦海裡飄過好幾個問號?

別急,讓我們慢慢聽常爸講來。

2。舉棋不定的甯悼子

甯悼子是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甯惠子的兒子。衛國國君衛獻公昏庸無道,衛國大夫孫文子和甯惠子發動政變,將衛獻公趕下了臺,另立國君。

但甯惠子臨死前,覺得自己做錯了,對兒子甯悼子說:“我死以後,你有機會要把衛獻公接回來。”

一直流亡在外的衛獻公聽說甯惠子死了,就準備復國。他派人聯絡甯悼子,許諾自己復國後,讓甯悼子實際掌權,自己不管朝政,只管宗廟、祭祀的事。

甯悼子猶猶豫豫,不知道怎麼辦,就同大臣們商議。

跟我學國學,常爸小古文筆記|第6篇: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大臣們都極力反對,其中一位大臣說:“你們寧家驅逐了衛獻公並沒有什麼過錯,現在你要把他接回來,是很危險的,這就好像下棋,如果下棋的人

舉棋不定

,肯定要失敗的。對待國君的立廢問題,更是這樣,猶豫不絕,就會招來禍患。”

甯悼子聽了大臣們的勸告,還是猶豫。不過最終他還是把衛獻公接回了國。

結果,衛獻公回國後,就用計把甯悼子全家殺害了。

哎,要是甯悼子不在接回國君的問題上猶猶豫豫,就不會這麼悲慘了。

甯悼子的事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警世,更告誡大家,做事不能猶豫不絕,要當機立斷,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小河感悟——

無論下棋還是做事,該做決定時,就應該當機立斷,不然很容易陷入“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的境地。

人生就像下棋,漫長的旅途中會遇到很多次機會,只要瞅準目標,就應該把握機會,切不可瞻前顧後,錯失良機。

跟我學國學,常爸小古文筆記|第6篇: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這讓我想起一個很有名的

“選麥穗”的故事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帶他的三個弟子走麥田,讓他們選一支最大的麥穗。規則是隻許前進,且只能選一次。

第一個弟子走了沒幾步就摘下了一支大麥穗,但他繼續往前時,卻發現還有很多比這支更大的,只得遺憾。

第二個弟子,舉棋不定,總認為前方還有更好的,結果走完全程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教訓,他走完一小段後,大致對大、中、小麥穗有了區分,在後面的一小段時,就當機立斷,選了大類中的一支美麗麥穗。雖然這不一定是最大的一支,但也算是大類麥穗了。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全域性考慮的思維,養成當機立斷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end-

文|何小河,7年親子閱讀,陪伴孩子一起讀1000+本書,分享家庭教育與成長乾貨,記錄好玩的國學、數學、英語啟蒙等。公眾號:小河親子手記。

圖|錄自常爸小古文,版權歸其所有。

小河說說

古文之美,歸於生活

每天一句小古文,一年積累生活智慧

我是小河,關注我,持續為你分享屬於父母與孩子的小古文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