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荻花秋瑟瑟,黃蘆苦竹繞宅生,談談白居易《琵琶行》裡的蘆荻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到底是蘆花還是荻花?

說起晚秋初冬的盛景,不能忽略的就是水岸蘆花荻花。上古之人逐水草而居,有水源河流的地方必有澤草。其中蘆葦和荻草是最常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楓葉荻花秋瑟瑟,黃蘆苦竹繞宅生,談談白居易《琵琶行》裡的蘆荻

這首詩經裡的《蒹葭》被歸為周朝的秦國民歌,此時秦諸侯國在甘肅陝西一帶。

周朝中期,黃河流域下游到處可以生長梅樹。《詩經》中就有五次提過梅。《秦風》中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竺可楨

那麼在周朝,諸侯秦國雖然是在陝西甘肅,那時溫度和現在長江流域類似,自然水澤豐茂,生長著繁茂的水草。

那麼還有一點,這裡的蒹葭是指什麼呢?

後來許多人都將蒹葭看成一體,有說蘆花,有說荻花。有說蒹是蘆葦剛剛抽出的嫩莖,葭是蘆葦開花。有人乾脆將蒹葭說成是水澤蘆荻這類植物的總稱,因為它們何其近似。

現在的人很難想象在周朝,陝西甘肅地帶如同現在的長江流域,黃河之水,至少比現在清澈,湖泊眾多,水草豐茂,那蘆荻站在水中,一如後來的澤國風光。

而蘆葦和竹子的運用在那時非常多。那時黃河流域普遍生長竹子,所以用竹子代替了絲綢和龜甲,用以記錄文字和書寫。而蘆葦中空,可以製成和竹子一樣的樂器,其質地輕盈,更能在音樂中感受那種輕靈和自然呼應的美。

楓葉荻花秋瑟瑟,黃蘆苦竹繞宅生,談談白居易《琵琶行》裡的蘆荻

雖然將冬至節氣納為重要的節氣是在漢朝,但是冬至節氣裡有非常神秘的儀式,絕對不是起源漢朝,而是更古老的西周時代,那就是葭灰佔律。

所謂葭灰,就是蘆葦中空中間那種最薄的膜燒成的灰。在古代這種膜用在蘆笛和竹笛的孔上,因為特別輕盈,可以讓聲音共振。而蘆葦被認為是最能感應太陽變化的一種植物,在冬至裡,必然會有蘆葦發出新芽。

在冬至時節的交節,據說,將蘆膜的灰放在密室,時間一到,這些灰會自然飛出,表示冬至的到來。

那麼這裡也可以反過來證明,蒹葭的葭,就是蘆葦,而非荻草,因為荻草枝幹是密實的。

這首蒹葭,應該是指的生長在先秦時代黃河流域的蘆葦。蘆葦並非想象那麼柔弱,相反是巨大的,可以高達3到8米、海量的蘆花,在秋冬,代表著最深的鄉愁,而所謂伊人,也未必是嬌柔的美女,倒像是英俊高大的男子。

那麼實際從東漢開始起,黃河流域就進入了低溫期,到了隋唐時代,溫度雖然上升,北方肯定比這首詩經年代要冷,於是大規模的水域蘆花已經很難看到,它們生長在更溫暖的南方水域。

楓葉荻花秋瑟瑟,黃蘆苦竹繞宅生,談談白居易《琵琶行》裡的蘆荻

白居易是中唐詩人。

他的老家是河南,少年時在安徽符離,這兩地雖然南北,但是並不以多水著稱。白居易28歲中進士之後,有十幾年都是在京城作宮官。但是44歲的時候,他因為上書皇帝要求緝拿殺害丞宰相武元衡,被皇帝和權臣厭惡。理由是,你一個宮廷文官,有什麼資格做諫官?

那麼可以看到白居易的地位,實際是因為皇帝的喜歡,讓他在宮廷做類似內官的職務,並非真正的朝廷大員,而且他的生活雖然不優越,但是侷限在宮廷之中,也適應了這裡典雅的氛圍和北方氣候。

直到一紙調書,將他打發到江西九江作刺史。實際這是貶謫,不再讓你呆在宮廷,越遠越好,大約看哪裡有官缺,就直接劃哪裡。

於是白居易兩眼一抹黑,沮喪南下,去往他從來沒有來過的長江流域。

他是初冬時節到達的江西的,這裡的景色,不僅是氣候有別於北方,溼冷蕭條,湖泊眾多,更重要的是他心情沮喪。

這不亞於當年屈原被楚懷王厭棄,直接發往荒蠻的湘江。

而被貶謫的官員,通常皇帝一朝厭惡,皇帝不死,你基本就無翻盤的可能,所謂君臣之誼,用你的時候是真用,比如白居易家窮,皇帝寵愛他的時候,連他母親的病和家裡有無過冬的衣裳藥錢也放在心上,經常變相賜些什麼,噓寒問暖,白居易那是以為自己恪守清貧,有皇帝知己,一生無憾,未免就話多了點。結果就撞槍口上,其實不過是皇帝厭倦他已久,現在更好,找個理由打發了他。

所以在江西的第一年,他非常不適應。這裡的景色雖美,但是這裡可不比北方舒坦,溼冷,那種溼冷,是氣候也是心情。

這年的秋天,他在潯陽江上送客,寫下著名的《琵琶行》

楓葉荻花秋瑟瑟,黃蘆苦竹繞宅生,談談白居易《琵琶行》裡的蘆荻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節錄。

這首詩很多人都會背,因為情感飽滿,開篇就有佳句,楓葉荻花秋瑟瑟。

這應該是晚秋,因為晚秋楓葉才開始變紅,那麼這裡沒有用蘆花,是用的荻花,這是非常寫實的。在南方的長江湖泊水域,其實野生荻草比蘆葦多。

上面說了,蘆葦高大,可以高達三米以上,適合流水緩慢的江灘沼澤溼地,而荻草雖然類似蘆葦,但是相對低矮,通常只有一米左右,在水邊,在溼地,這種荻花自然生長,因為不影響觀瞻,所以人們很少像蘆葦一樣秋冬砍去。

那麼白居易是在江邊碼頭送客,因為唐朝水運發達,有碼頭的地方,自然不會有太高的蘆葦,相反碼頭多種植耐水的楊柳,楓樹,不但可以固沙保岸,還是行人遮風避雨的地方,在腳邊晚秋搖曳的荻花和楓樹柳樹構成常見的碼頭景觀。

實際荻花之美,更有長江或者江南的婉約氣質。

它的枝幹柔韌,適合在江風裡任意起伏,它的花穗是扇狀,且無風自然有垂懸的低頭美,比如蘆葦更加小巧清麗,在風中更加飄蕭,彷彿少女齊著脖子的頭髮,在風中飛揚。花色並非雪白,開始是煙紫,後來轉成枯黃色。

在白居易晚秋的送別裡,岸有楓樹,腳下是搖曳的荻花,人在其中,正好對著滔滔江水流,夕陽落照,舟船將發,晚來的江風帶著寒氣,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水鄉晚秋之美,在他心裡,都是淒涼。

因為到過這裡的人都知道,這傍晚在江邊不加點衣裳,直接就凍感冒。

好在這是碼頭,人們很難相見這首詩的背景,他是怎麼遇見琵琶女的,很簡單,碼頭舟船林立,有很多小生意都在船和船之間進行。這位琵琶女,是賣唱賣藝的。但是她很有點生澀和不情願的意思,只是彈著琵琶,並不主動招徠客人。

而白居易在宮廷歌舞之地流連多年,他一聽就知道,這不是普通鄉民小曲,才主動邀約。

然後才有了聽聞琵琶女的琵琶和她的故事。曾是京城名伶,也曾經有過動人青春,然後年老色衰,生意落下來,就嫁給了商人作妾,而商人重利輕離別,只讓她守著船,但並不回來,她一方面等待丈夫,其實另外一方面,不用說也知道,賣曲賺錢。當然我說她是妾,是外室,是有理由的,因為正妻不是這樣的待遇。而且如果男子長期不回,這個女子很可能真的會從賣藝到淪落風塵,漂泊病老在江湖間。這是白居易最貼合他內心的那種傷感,被拋棄,然後漂泊。

如同風中的落葉,搖曳無主的荻花。

這裡並不多談琵琶行的藝術魅力,因為那是一口井。

楓葉荻花秋瑟瑟,黃蘆苦竹繞宅生,談談白居易《琵琶行》裡的蘆荻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白居易《琵琶行》節錄

那麼在談到白居易自己時,他說自從去年從京城貶謫到這裡,一直多病。這個地方沒有京城的繁華熱鬧,一年到頭也沒有聽到美麗的音樂。而我住的地方,靠近江邊,只有黃蘆和苦竹,圍繞著房子,茂盛生長。

那麼這裡的黃蘆,就是蘆葦和蘆花,高大茂密,在低溼的地方生長,這也是實際的景色。

苦竹是什麼竹子呢,就是野生或者莖稈瘦小的野竹,這種竹子可以遮陰避雨,做成籬笆,但是它沒有太大的用處,比如書簡和建築材料,那需要的是挺拔的大竹,就算是用作樂器,那也要枝幹秀美中空。

蘆和竹子本來就是用作樂器的材料,但這裡的蘆葦和竹子,顯然不能夠作天籟美音,而是一種野生荒蕪的狀態,自然生長,自生自滅。

在這樣的環境裡,雖然可以享受天籟,但是對於白居易半生是在乾燥溫潤的地帶度過,又十幾年在京城典雅富麗的環境裡薰陶,這蘆黃竹野,遮天蔽日,對於他來講,簡直是溼冷的地獄。

大約周穆王時代水災中的黃竹之感,也滲透了他的心吧。

白居易是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就算是極有感情色彩的《琵琶行》,在景物的描寫上,也沒有太多的虛詞,比如荻花就是荻花,蘆花蘆葦就是蘆葦。

楓葉荻花秋瑟瑟,黃蘆苦竹繞宅生,談談白居易《琵琶行》裡的蘆荻

荻草和蘆葦是兩種水澤溼地的植物。荻花和蘆花有著近似的美,而蘆葦更像挺拔的男子,荻花更綽約。

你分得清蘆花和荻花嗎?你知道曾經北方地區也有大片的蘆葦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