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為何沒娶周芷若?要怪張三丰,你看他送無忌的字畫有何典故

郭靖從頭到尾心中都只有蓉兒,最終他們夫妻一同鎮守襄陽,城破之時以身殉城;楊過雖是見女就撩,卻也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與小龍女堅守彼此十六年,後來一起退隱江湖,而到了射鵰三部曲的終結篇《倚天屠龍記》中,或許是為了突出主角性格的差異化,張無忌這人就明顯不如前兩位那麼專一了。

張無忌為何沒娶周芷若?要怪張三丰,你看他送無忌的字畫有何典故

(張無忌、趙敏、小昭劇照)

“愛我極深、很想嫁我的,除了芷若,自然還有敏妹,還有蛛兒,還有小昭……這四個姑娘,個個對他曾銘心刻骨地相愛,他只記得別人的好處,別人的缺點過失他全都忘記了。於是,每個人都是很好很好的……”

這抑制不住的“海王”般的想法著實讓人不悅,不過這些女子中讓他最為意難平的恐怕還是周芷若,畢竟兩人曾有過婚約,可她們為何沒能走到一起?除了劇情邏輯之外,金庸還在書中埋下了一個小的彩蛋。

一、張無忌與周芷若

雖說張無忌是在一眾女子之間徘徊,但小昭、殷離相對而言競爭力沒那麼大,趙敏和周芷若才是最讓張無忌糾結的女子。

張無忌為何沒娶周芷若?要怪張三丰,你看他送無忌的字畫有何典故

(趙敏劇照)

而張無忌最終能和趙敏走到一起其實是有些勉強的,畢竟趙敏曾經一度站在大元一方的立場殘害中原群雄,整個中原武林差點因她而覆滅,哪怕最後她“棄暗投明”,似乎也很難讓中原群雄對她改觀才是。

不過金庸卻是借趙敏自己說出了那句經典的“我偏要勉強”,為這個角色加分不少,最終她也的確是佔據了張無忌的心。

張無忌為何沒娶周芷若?要怪張三丰,你看他送無忌的字畫有何典故

(周芷若、宋青書劇照)

但若是順著最初的劇情讀下來,其實張無忌是完全有理由選擇周芷若作為自己的伴侶的,一方面是因為二人原本都出自名門正派,一個是武當弟子,另一個是峨眉弟子,除此之外,兩人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馬的關係。

幼時她對張無忌有餵飯之恩,到長大重逢之後,兩人也互生情愫,確定了情侶關係,而周芷若這個角色的汙點莫過於為了奪取倚天劍和屠龍刀“殺害”了蛛兒,後來蛛兒沒死,的確是有點兒強行洗白周芷若的意思,當然,她依舊是有殺害蛛兒之心,並沒能洗白,只是讓結果不那麼難以收場罷了。

故事發展到這裡,周芷若和張無忌漸行漸遠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她們的命運其實早有暗示。

二、張三丰的大禮

當年張無忌和周芷若大婚,各大門派都派人送上賀禮。

“崑崙、崆峒諸派與明教向有仇怨,但一來大都萬安寺中張無忌出手相救,已於各派有恩,二來周芷若是峨眉掌門,是以各派掌門也都遣人送禮到賀。崆峒五老的賀禮尤重。”

這些人送的無非就是一些傳統意義上的禮品,並不稀罕,真正珍貴的乃是張三丰送的禮物:“張三丰親書“佳兒佳婦”四字立軸,

一部手抄的《太極拳經》

,命宋遠橋、俞蓮舟、殷梨亭三大弟子到賀。”

張無忌為何沒娶周芷若?要怪張三丰,你看他送無忌的字畫有何典故

(張三丰劇照)

這《太極拳經》自然是十分寶貴的東西,多少武林人士求而不得,卻是被張無忌得去了,足見太師父對張無忌的信任和寵愛。

不過也正因為那《太極拳經》過於搶眼,多數人忽略了另一件東西,筆者所指正是那“佳兒佳婦”四字立軸,張無忌和周芷若的分離,或許就與這字畫有關,答案就藏在這四個字背後的故事中。

三、一段悲劇

文學作品中常常會用一些極具暗示性的話語來推動劇情的發展,比如郭襄這個角色原本只是一個聰慧可人的小妮子,後來為何能成為峨眉祖師?其實書中早有伏筆。

在《神鵰俠侶》第三十八回中,金輪法王要傳她武功,她就不假思索的回了一句:“

呸!我學了和尚的功夫有什麼用?我又不想做尼姑。

這話看似無心之言,站在作者金庸的立場來看,卻是有意為之,完全就是預示了郭襄未來的命運,還真就當了尼姑。

同理,張三丰送給張無忌和周芷若的那“佳兒佳婦”四個字也是有寓意的,從他的立場,自然是祝福這對新人,誇讚他們,但這四個字背後的寓意卻不那麼好。

張無忌為何沒娶周芷若?要怪張三丰,你看他送無忌的字畫有何典故

(倚天四美劇照)

這“佳兒佳婦”四字是當年唐太宗送給其子李治與他原配王皇后的話。

《資治通鑑·唐紀·永徽六年》:“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

太宗皇帝自然也是對兒子、兒媳送上美好的祝福,但後來王皇后的命運又是如何?她本人被武則天殘害至死,族人被全部流放嶺南,簡直不要太慘。

金庸無疑是想借助這“佳兒佳婦”四個字背後的典故來暗示張無忌和周芷若最終難免走向分離的結局。

這便是金庸故事的有趣之處,除了故事本身足夠精彩,書中還會留下一些彩蛋等待讀者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