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寧強:繡娘飛針走線 “繡”出幸福日子

西部決策網訊

人勤春來早,非遺刺繡忙。連日來,位於漢江源頭的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漢源街道辦二道河羌繡傳習基地,二十多個繡娘加班加點,飛針走線,忙著為客戶趕製羌繡產品。

陝西寧強:繡娘飛針走線 “繡”出幸福日子

王娟(前排一)等繡娘們正在寧強縣漢源街道辦二道河羌繡傳習基地為客戶趕製羌繡繡品

陝西寧強:繡娘飛針走線 “繡”出幸福日子

寧強羌繡傳承人王小琴(右一)正在寧強縣漢源街道辦二道河羌繡傳習基地指導王娟等繡娘生產羌繡繡品

“春節前,我們接到了多家客戶的訂單。為了堅守信譽和承諾,為了保質保量並按時完成產品,春節還沒有過完,正月初五,我們就復工復產了,每天至少有二十多個繡娘從早忙到晚。”2月19日,寧強羌繡傳承人、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小琴一邊帶領繡娘刺繡一邊對筆者說,“其實,我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實現著我們的夢想。我們堅信,我們的羌繡產品會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陝西寧強:繡娘飛針走線 “繡”出幸福日子

寧強羌繡傳承人王小琴正在漢源街道辦二道河羌繡基地指導鄭娥等繡娘生產羌繡繡品

陝西寧強:繡娘飛針走線 “繡”出幸福日子

鄭娥等繡娘正在飛針走線趕製羌繡繡品

被列入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寧強羌繡是寧強縣的文化名片和繡娘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從大山深處走來的王小琴克服種種困難,以“公司+學校+基地+合作社+繡娘”的模式,組建了10個羌繡傳習基地,開辦了3個社群工廠,研發了300餘種羌繡產品,培訓繡娘6000餘人次,帶動留守婦女靈活就業1200餘人,不僅增加了繡孃的收入,傳承了羌文化,還使羌繡走俏海內外。她的公司被授予“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單位”“陝西省巾幗創業就業示範基地”“漢中市巾幗創業就業示範基地”,她榮獲了“陝西省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農民工”、漢中市“天漢工匠”等榮譽稱號。

陝西寧強:繡娘飛針走線 “繡”出幸福日子

繡娘們在展示羌繡繡品

出生在寧強縣舒家壩鎮鄭家壩村的鄭娥,在兩三歲時,因突發高燒用藥不當,致使她從此無法開口說話。長大後,經人介紹,2006年,鄭娥與舒家壩鎮黃家梁村的陳太彥喜結連理,育有兩個子女。平時,鄭娥就在家種地、照顧父母及子女,丈夫就到離家10多公里的縣城建築工地打工掙錢養家。2017年8月,舒家壩鎮舉辦羌繡技藝培訓班,陳太彥立即給酷愛刺繡的鄭娥報了名。隨後,她參加了10天的羌繡技能培訓。在培訓結束的當天,她跟王小琴簽訂了產品收購合同。透過培訓,鄭娥的眼界開闊了,刺繡的技藝有了較大提高,繡出的繡品深得人們喜愛。當年年底,王小琴回收了她的繡品,鄭娥第一次掙到2000多元,當時笑得合不攏嘴。後來,鄭娥乾脆到王小琴的羌州繡娘公司一心一意做起了羌繡活,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在王小琴的幫助下,在鄭娥夫婦的努力下,鄭娥一家不僅提前脫了貧,住上了小洋樓,鄭娥還成為“羌繡名人”——2018年10月,她跟隨王小琴等人前往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參加了“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啟動儀式;2019年7月,鄭娥獲得自強勵志類“陝西好人”榮譽稱號;2019年10月,鄭娥榮獲陝西省脫貧攻堅“奮進獎”;2021年4月,鄭娥榮獲陝西省五一勞動獎……

“我是鐵鎖關鎮周家坎村的一名‘80’後留守婦女。2018年上半年以前,我一直在家照顧父母、帶孩子等。2018年下半年,我參加了鐵鎖關鎮羌繡技能培訓班,從此喜歡上了羌繡,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繡娘。每天只要有空,我就會拿起繡花針繡起來。在王小琴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的刺繡技藝不斷提高,繡出的繡品非常搶手,不僅使我有了穩定的收入——每月至少能掙2000多元,還能照顧到家庭,真是兩全其美啊!”2月19日,寧強縣鐵鎖關羌繡傳習基地負責人王娟笑呵呵地對筆者說,“目前,我們這個羌繡基地已帶動了50多個留守婦女利用空閒時間從事羌繡生產。只要人心細、手巧、勤快,掙些零花錢沒有一點問題。今後,我們要繼續努力,加大培訓指導力度,不斷提高羌繡技藝,帶動更多留守婦女透過羌繡增收致富。”

陝西寧強:繡娘飛針走線 “繡”出幸福日子

王小琴與繡娘們在交流羌繡服飾花紋及針法技藝

談到感悟和今後打算,王小琴說:“多年的堅守和付出,一路走來,我用汗水澆灌初心,用匠心築就夢想,用執著書寫芳華,用委屈做大格局。作為羌繡傳承人,我將繼續秉承‘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匠精神,以大國工匠和身邊同仁為榜樣,做好技藝傳幫帶,珍惜榮譽再出發,不忘初心,築夢芳華,一針一線‘繡’出傳承路,‘繡’出人生精彩,‘繡’出幸福好日子。”(吳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