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用一個月的時間縫了一床被子,這被子長啥樣?

導語:孕婦用一個月的時間,做了一個嬰兒的被子,俗稱百家被。這被子長什麼樣呢?

去探望懷孕已經八個多月的朋友,見她在家正手拿著針線,專心致志地在床邊縫補一塊圖案豐富的被子。被子四四方方,就是圖片跟拼圖似得,一塊一塊的。

“這是做什麼呀?”我忍不住問朋友。

“我也不清楚,婆婆叫我縫的,用的是家裡不穿的舊衣服。洗乾淨了,剪成三角形,拼在一塊兒,縫成小孩的被子,說是百家被。”

朋友沒說出個所以然,好奇心十分重的我回家之後詢問家裡的老人,又去上網查閱了資料。

原來舊時生完小孩後,家裡人會去裁縫店找了上百個人的緞子衣角料,拼在一起,做寶寶的小褥子和小被子,名字就叫做百家被。蓋百家被,穿百家衣,吃百家飯,大都是一種祝福期盼,寓意寄託了許多人的美好祝願,祈禱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當今百家被只是用眾多小布塊拼接而成的被單。畢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不可能挨家挨戶要人家不穿的舊衣服,自己家裡穿不完的舊衣服都可以用來做。

怎樣做百家被呢?

首先把不穿的舊衣服整理出來清洗乾淨,然後把布裁成三角形,一片片縫起來就行,至於每塊三角形布塊的大小,就得看你想做多大的被子了。也可以做的有藝術感一點,先畫好圖案,裁好一百塊布塊,然後縫起來就行了,有點像做拼圖那樣。

朋友不會用縫紉機,孕期無聊也不能出門遊玩,就呆在家裡,縫製這個百家被。只是朋友大著肚子不方便,坐一會兒就乏累,一個小小的嬰兒被子竟然被她拖拖拉拉的縫製了一個多月。

縫製嬰兒百家被是某些地區的風俗習慣延綿。就是好像有些地方吃辣,有些地方吃甜的習俗一樣。

在迎接新生兒這件事上,全國各地還有哪些地方有著聽起來和百家被一樣被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呢?

小編家在山東菏澤的一個小農村。我們這裡的孩子在出生第九天,或者第十天。(前提要避開初一和十五的日子。)分別有婆家的孃家人,產婦的孃家人和孩子的姥姥姥爺,姑姑等一系列親戚,來家裡送禮錢,吃酒席。

通常第一個孩子比較慎重,所以孩子家周圍的鄰居也都會來吃酒席,到了那一天可謂人頭攢動,一波又一波的親戚前來祝賀。擠滿了產婦和孩子的房間,我們管這個探望孩子吃酒席的過程叫“送中米。”

當然親戚們也不是空手來的,通常關係越近的,尤其孩子的姥姥姥爺會拿最多的錢。大家都把這個禮錢叫做“看錢”。據說如果不拿錢看望小孩子,會把小孩子看醜的,或者小孩子長不好,當然這是一種十分封建迷信的說法。

除了錢以外,產婦孃家人還得拿好幾百只的雞蛋,還有幾隻大公雞,還有泡麵,小米等等禮品,是給產婦滋補身體的。其他的親戚由近及遠,分別拿六百一百甚至五十塊錢不等的禮錢,以及三四十個雞蛋,和四斤紅糖。當然,這些送來的錢和禮物,將來某一天人家結婚生子都是要去看望的,也是要掏份子錢禮錢的。其實錢多錢少,都是一種禮尚往來。

我們這裡孩子剪胎髮也是要在逢初一十五的日子最好,並且剪下的一撮頭髮還要壓到一個水缸下面。同樣是一種舊風俗的延伸,大意是也是寓意孩子健康成長。

不知道大家那裡有什麼特別的風俗習慣呢,歡迎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