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子“溫和而嚴肅,威嚴而不猛,恭敬而安適”有感

讀孔子“溫和而嚴肅,威嚴而不猛,恭敬而安適”有感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適”的言說,道出了孔子的人生修為和人格氣象,同時彰顯了人生修為達致中和或中庸之道的精神底蘊,為後人確立了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上的表率。

這一論說,既是孔子自身踐行中庸之道的為人表率,又是以自身的中庸之道展現作為示範影響於人。這一人格風範,無疑會給人一種如春風拂面的溫暖感,也造就了聖人的親和感和吸附力。

現在一說到中庸之道,彷彿就成為了缺乏銳氣、沒有闖勁的貶義詞。實則,中庸之道乃是人生自我調適的一種道德睿智,或者說是人生知止當宜的一種大智慧。中和和中庸之道,既是修諸身以成己的必要倫常,又是得人以達己的必要工夫。孔子弟子多達三千餘人,賢者七十二人,足見其正能量的輻射影響力之強大。

孔子每到一個國家,必定熟悉這個國家的政治,他的弟子陳亢感到很奇怪,就問師兄弟子貢說:“老師每到一國,總清楚這一國的政事。究竟是夫子自己請求國君告訴他呢?還是國君自己情願告訴他的呢?”子貢道:“國君認為我們的老師有溫,良,恭,儉,讓這五種美德,所以我們老師每到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君主,就會自動把一國的政事告訴我們老師,並向他請教。哪裡是老師請求的呢?我們的老師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自性圓滿,德高望重所致,也是他與別人聽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所在。” 溫,和厚也。良,易直也。恭,莊敬也。儉,節制也。讓,謙遜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輝接於人者也。

陳亢後來做官,遵循的也是老師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仁政。明代學者顧龍裳《公堂清燕》詩中,有“緬想鳴琴治邑時,雍容雅化坐無為”,描述的正是陳亢在衛國當官的時候,專施德化不用刑罰、公堂撫琴、無為而治的情景。

一個人的情感,未發時是中,發而皆中節,合乎“和”,這樣的人當然受人尊敬。“厲”“猛”等都有些“過”,而“不及”也同樣不可取。孔子的內心溫和,而儀容舉止莊重嚴肅。所謂“即之也溫,望之儼然”是也。他不怒而令人敬畏,莊重而安詳,無論是內在的精神修養,還是外在的言談舉止,都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風度,正是源於他“自誠明”“至誠如神”“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人外在的言談舉止與內在的德行修養是息息相關的,只有內外兼修德才兼備的人,才會顯現出這樣的氣象。

講到人格修為、人生修行,有人就覺得只是個人之事,實乃是為人處世的大事。怎麼與人相處,如何和大家共事,怎樣加強團隊管理,靠什麼指揮別人,都需要人格的力量。堅守中庸之道,既是有道德修養的體現,又是高情商的重要呈現。

在儒家的道德修為中,人格修養具有調節、調和人際關係的價值旨歸。從管理學上言,是提高威信和效益的重要舉措;從人際交往上言,是得人心和獲人助的重要修為。發揮人格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就會聚攬人才,打造命運夥伴,成遂合心合力的優秀團隊。

(山東健康集團新汶中心醫院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