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一切有生命力的東西,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反過來說,那些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東西,往往也具備有足夠強大的生命力,比如說古老流傳下來的俗語文化。

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這個詞語在官方記載中最早出現,是在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中,在《滑稽列傳》中有著“民人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的記載,可見俗語的誕生應該最早不晚於西漢初期,甚至於先秦時期就已經可能出現,畢竟要在民間流傳了很多年的話才能夠叫做俗語。

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通常為廣大勞動人們創造,絕大部分都是靠普羅大眾的口耳相傳,並沒有太多上《史記》的機會,只有大部分聽過的人,都覺得這句話確實有道理,他們才會繼續將這句話說給別人聽,因此俗語的生命力主要來自於它的實用性,比如說這句“人過六十,莫至二地”。

“人過六十,莫至二地”這句話相當的通俗易懂,意思就是說人過了六十歲以後,有兩個地方就就儘量不要去了。

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首先當然是“是非之地”,可能很多沒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會認為農村是一個人心淳樸的世外桃源,跟充滿勾心鬥角的城市不一樣。但其實城市套路固然很深,農村的路那也是非常滑的,一樣的充滿了各種是非,人情關係也會因為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而非常複雜。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說“鄰居之間沒事兒就會因為宅基地而鬧鬧矛盾、打打架”,其實能夠引發鄰居之間矛盾的,遠遠不只是宅基地,還有像什麼倒垃圾、遮陽、地基、田基等等。

甚至於可能這戶人家丟了一隻雞,就會在那裡指桑罵槐地罵上好幾天,最後發現原來那隻雞一直都在自己家裡,只是不小心沒看到,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這樣的是是非非也太多了。

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對於六十歲的人來說,儘量不要去很容易發生這種是非的人家中,他們說起這其中種種是是非非,講另一戶人家如何如何不好的時候,也儘量不要聽,直接假寐過去,因為“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若是不小心捲進其中,那麼沒過多久,你的很多是非都被他無中生有地給傳遍天下了。

到那個時候你怎麼辦呢?基本上什麼辦法都沒有,只能任由其毀壞你的名譽,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一開始不要去到那種人的家裡,不去沾惹這些是非,那麼是非自然也就沾不到自己的身上。

其次是“競爭之地”,人在年輕的時候難免會有爭強好勝之心,想要在種種競爭中取得第一,但是年過六十以後,往往身體精力大不如前,同時大腦運轉的速度也很難再跟年輕時候相比,這個時候就不要事事都爭第一,不要各種競爭都去參加了,適當地讓讓年輕人,比如說村長競選之類的。

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大家都要爭的東西,那就任由年輕人們去爭,畢竟這些競爭當中,往往充滿著種種的算計,有時候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最少是得消耗很多的精力與時間,還會招來很多競爭對手的怨恨,最後還不一定能夠爭到,那這就是有著很多弊端,但好處卻很有限的事情了。

對於六十歲的人來講,首先第一位要考慮的,並不是自己在世俗中爭取到怎樣的資源,在世俗的競爭中獲取怎樣的勝利,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保養自己的精氣神,不要將寶貴的精氣神,徒勞地消耗在那些世俗事務中。

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反正到了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早就已經做完了,其它的事情再怎麼操心勞累,能夠做的其實也很有限,那就好好放鬆下來,將所有的競爭都交給年輕人們去辦,自己好好享福就可以了。

“人過六十,莫至二地”這句話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哪怕是到了現代依然適用,如果說我們能夠遵循這個告誡的話,想必生活能夠輕鬆很多。

參考資料:《雅言與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