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廚房寫作,80歲後連續出版3本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

2020年,《秋園》在網上走紅,也讓人關注到了從老年才開始寫作的楊本芬。2021年,《浮木》出版,不久便被加印。如今,楊本芬的第三本書《我本芬芳》已出版上市。在這本書裡,楊本芬寫了一個女人的情感歷程,也寫出了一代人對愛情的渴望。在許多人看來,楊本芬似乎天生就適合寫作,她記得許多往事,寫得也很快,她還有好些故事沒發表,也有許多驚喜等著讀者去發現。

對楊本芬的印象,首先是十分謙虛。溝通採訪相關事宜時,已經82歲、出了三本書的她,沒有前後輩之分,沒有一點架子,對年輕記者說“你是老師我是學生”,讓人始料未及。

在廚房寫作,80歲後連續出版3本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

楊本芬(受訪者供圖)

可能是寫故事的人,楊本芬講的話總是很有畫面感,會具體到人的細節動作。和楊本芬交流也容易讓人忘記她的年齡,她熱情,有活力,聲音洪亮,笑聲爽朗。她說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幽默,但膝蓋不疼的時候,自己很愛笑,生活裡也經常有笑聲。

楊本芬的幽默,在《浮木》裡寫她與老伴、與孫輩的故事時也能看到。她寫苦難的過往,也能寫幽默的日常,她還有許多驚喜等著讀者去發現。

在廚房寫作,80歲後連續出版3本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

沒想到這麼多年輕人喜歡我這個老太太寫的書

楊本芬的書是無意間出版的。二女兒章紅是位兒童文學作家,也是楊本芬最初的讀者。章紅鼓勵母親寫作,但也“鐵面無私”。楊本芬記得,當時有篇文章,她寫了十幾遍,在章紅那卻總是不過關。直到有一次,章紅讀完文章,無意間叫出了聲,對她說:“媽媽你寫得真好”。後來,章紅將母親寫的文字陸續輸入電腦,貼在網路論壇上。

慢慢地,文章吸引了一些讀者。每天,楊本芬迫不及待看網友們的留言。那些共鳴、喜愛與支援對她來說非同小可。為此,她專門學會了打字、上網,在凌晨3點就起床回覆和感謝網友,生怕辜負了人家的好意。

當時有讀者鼓勵她出書,也有出版社聯絡過她,但種種原因沒有做成。十幾年過去了,直到2020年,楊本芬的第一本書《秋園》才終於面世。

在《秋園》裡,楊本芬寫了母親的一生。在動盪的20世紀前半葉,秋園“少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命運多舛。在缺衣少吃、朝不保夕的年代,這個性情溫和的女人用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將孩子們辛苦拉扯長大。難能可貴的是,不管日子如何艱苦,秋園都會穿戴整齊,保持體面,也始終與人為善。楊本芬用《秋園》紀念母親,也讓讀者看到了那個年代許多如秋園這般的平凡中國女性身上強大的生命力。

在廚房寫作,80歲後連續出版3本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

楊本芬與母親(圖源:央視新聞)

但《秋園》也有遺憾。為了結構的完整,楊本芬最小的弟弟——楊銳的故事沒能收入其中。由於那時生活困苦,一歲多的小楊銳去世時,楊本芬和母親未來得及消化痛苦,便不得不又投入到忙碌的生計中。來到80歲的年紀,楊本芬越發想念這個小弟弟,便寫了一篇紀念文章,放到了《浮木》裡。除了楊銳的故事,《浮木》還有那時鄉間百姓浮浮沉沉、掙扎求生的過往,也有楊本芬本人的一些暖心故事。

《秋園》和《浮木》受到讀者喜愛,且銷量喜人,這是楊本芬沒有想到的事。“《秋園》這麼受歡迎,被給予這麼高的評價,大家為這本書動容,我非常感動。我沒想到這麼多年輕人喜歡我這個老太太寫的書,他們想聽上一輩、上上一輩的故事,這令人驚訝。”

我出了書,證明我對社會是有用的

楊本芬和普通的老人似乎沒什麼不同,但她喜愛閱讀與寫作,因為在居住的小區裡,其他老人不會與她談論文學,她常常覺得自己不太合群。

楊本芬小時候便喜歡寫作文,但條件不允許。後面,她為生計奔波半生,仍沒能抽出時間寫作。母親去世後,她悲痛不已,便一邊帶孫女,一邊利用做飯間隙在廚房寫作,寫了厚厚一疊紙。她怕自己如果再不寫,就沒人知道母親的故事。這一寫就是許多年。“我出了書,證明我對社會是有用的,是有價值的人,這對我來說就很欣慰了。”

在廚房寫作,80歲後連續出版3本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

圖源:《24小時·遇見你》

寫作是楊本芬懷念家人的一種方式。她腦中有畫面,寫起來並不困難。她也並不需要專門寫作的地方,只要想寫,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不管在哪裡,她都能寫。如今,她改用平板電腦寫作,更為方便。

但寫作也是痛苦的,楊本芬經常寫著寫著就會淚流不止。“哥哥過世兩年多,想到就心如刀絞。但是還是想寫,愛寫,寫一次我就跟哥哥,還有母親交流了一次,也把他們還原了。寫的時候,會感覺他們沒有離開,還在和我說話。”

寫作和出書給楊本芬打開了一扇窗,她與好些採訪她的記者成了朋友。她和他們談文學,也拉家常。寫作也讓楊本芬感覺真正意義上為自己活了一次:“一輩子非常辛苦,都是為別人活著。如今寫了文章,出了書,而且在有生之年看到了,算是為自己活了一次。”

生活再苦再累,楊本芬也沒有放棄看書。這是她從小養成的習慣,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哭啊笑啊都在其中”。楊本芬很崇拜作家,對於好的作品,她大加讚賞,但喜歡的作家出版了不好的作品,她會很生氣,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來。

楊本芬愛看書的習慣,也“傳”給了兒女們。二女兒章紅小時候,便喜歡整天看書,吃飯時也不把書放下。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後,章紅在沒有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轉到了中文系,後來成為一名文學編輯,同時也是寫作者。楊本芬家三個孩子均考上了大學,在20世紀80年代的小縣城,這還是頗為罕見的。“那個時候太苦了,他們知道只有讀書才有出路。而且大概也是潛移默化,他們喜歡讀書喜歡得不得了,根本不讓我操心。”

在廚房寫作,80歲後連續出版3本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

圖源:《24小時·遇見你》

楊本芬受了很多苦,也遭遇了很多挫折,但她內心卻一直柔軟,始終保持善良。她體諒他人,怕傷害他人,從來不對人惡語相向,也從不打罵孩子。看到過得不好的人,楊本芬會很難過。碰到有人乞討,她會帶人回家吃飯,鼓勵他們好好生活。

一代人的情感故事

楊本芬的第三本書《我本芬芳》已出版上市。在這本書裡,楊本芬寫了一個女人的情感歷程。

《我本芬芳》中,惠才逃難到江西共大分校讀大專,卻在畢業前不久被下放到鄉村。無處可去的她和丈夫結了婚,想找機會再上學。然而懷孕後,她的計劃落了空。更讓她受打擊的是,丈夫對待外人熱情周到,對她卻很冷漠和挑剔,澆滅了她的滿腔愛意和對婚姻的美好想象。她一度心灰意冷,想用死來逃離這段婚姻,但看到在床上睡得正香的孩子,她心軟了。

惠才和丈夫磕磕絆絆度過了60年的婚姻。在外人看來,丈夫老實本分,對孩子關心照顧,幾乎挑不出問題。可是惠才並沒有獲得幸福。心思細膩、感情熱烈的惠才羨慕夫妻之間能親暱地牽手散步,因為她和丈夫從未如此甜蜜。

寫惠才的故事,楊本芬寫出了一代人的情感故事和對愛情的渴望。在《我本芬芳》的最後,她寫到:“她有她的傷痛,他有他的傷痛。悲慘孤獨的人更宜相愛,他們本該相愛的。但現在,一切都來不及了。”

楊本芬似乎天生是適合寫作的,她不僅記得許多往事,“好像發生在昨天”,會把瑣碎的故事串起來,而且寫得也很快,“和擰開的水龍頭一樣”。聽記者這麼評價她,楊本芬很高興地說:“有人也是這麼說的,說我本來應該寫書,是老了才開始寫。”

在廚房寫作,80歲後連續出版3本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

圖源:《24小時·遇見你》

事實上,楊本芬還有許多故事沒有發表。她寫了陪伴臥病在床的母親20多天的時光,寫了哥哥,寫了同事和鄰居的故事……她善於觀察日常生活和周圍的人物,總能從其中找到寫作線索。

下一本書寫什麼,楊本芬還沒有計劃。對寫作,她沒有緊迫感,心態從容,也不懼怕死亡。“年過80,雖然餘年有限,但我對這個世界說出了自己的話,我覺得蠻好的。”

轉自/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