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瓔珞:走過草原絲綢之路

遼代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一個重要環節,透過草原絲綢之路和西方進行廣泛交流。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幾組琥珀瓔珞上,成為遼代多種文化的交融極具說服力的實物見證。

琥珀瓔珞:走過草原絲綢之路

1986年,在通遼市奈曼旗,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遼代墓葬。經過考證發現,墓主人為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蕭紹矩。墓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就是公主與駙馬各戴著一條非常大的琥珀瓔珞。瓔珞分內帶和外帶,由兩個圈組成,顯得格外沉重,在中間帶飾上,使用了大大小小的琥珀珠子,還使用了雞心形狀和管狀的小墜子,呈現出一種不對稱之美,這是遼代瓔珞非常鮮明的一個特點。

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

:這種琥珀,它是來源於歐洲的波羅的海沿岸,那麼從中可以看到當時一個是東西文化交流是很頻繁的。

琥珀瓔珞:走過草原絲綢之路

在一千多年前,這些來自於遙遠北歐的琥珀,究竟是透過怎樣的方式來到當時的遼王朝?在《遼史》中就有記載,早在耶律阿保機建立大契丹國的時候,西方的波斯,還有大石也就是阿拉伯,就已經開始派遣使者與大遼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往來。

陳永志:

在遼代的皇族當中,類似這樣的琥珀瓔珞,它會大量的出現和使用。還有一些個其他地區傳輸的商品,你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玻璃器在陳國公主墓中也有所發現。

琥珀瓔珞:走過草原絲綢之路

細細觀看這串瓔珞,製作者根據琥珀原來的形狀雕刻出盤龍、團龍以及蓮花等不同紋飾,這些都是中原文化中最常使用的紋飾。原料來自波羅的海,雕刻內容取材於中原文化,發掘於遼代貴族墓葬……這些資訊足以使其成為遼代多種文化交融史上極具說服力的實物見證。

陳永志:

雕琢琥珀的工匠,他們把從歐洲從中亞地區輸入的琥珀進行再加工,然後是植入了漢文化的內容,特別是植入了中原傳統文化的內容,形成這樣非常晶瑩剔透的裝飾品,其實是它代表了東西南北不同文化的交流的這樣的一種狀況。

監製:和 巖

編輯:娟 子

記者:彭 程

宣告:內蒙古新聞廣播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新聞廣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