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重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敬而遠之是上策

文章作者:琢磨君

何為“城府”?正確的理解應該如《菜根譚》中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做個既精明又厚道的人。但是,很多人往往把“城府”簡單理解為某人陰險狡詐、心懷鬼胎。比如提起“城府深”,大家很容易想到晉朝的奠基人、一代奸雄司馬懿。

司馬懿隱藏得很深,善謀奇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祀之際,起兵控制京都洛陽,架空了曹魏皇帝的權力,成為了三國中笑到最後的人。到了孫子司馬炎這裡,更是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從此三國歸晉。估計這也是大家不喜歡“城府”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這種城府也不值得提倡。

心機重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敬而遠之是上策

《冰鑑-情態篇》中也談到了城府深的表現:“眾方稱言,此獨冷笑;深險難近,不足與論情。”意思是說:在眾人言笑正歡的時候,他卻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見這種人冷峻寡情。這類人城府深沉,居心險惡,不能跟他們建立友情。這番話非常具有借鑑意義,也值得大家注意。

那麼,還有哪些“城府深”的行為值得注意呢?其實,這3種人城府較深,心機很重,我們應該儘量遠離,敬而遠之是上策,免得吃虧上當。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心機重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敬而遠之是上策

1、不來發朋友圈的人,

現在發朋友圈的人變少了,估計很多人也會為不發朋友圈找理由,說自己工作生活很忙。忙一陣子可以理解,一年到頭忙,甚至是忙幾年,一條朋友圈都不發,這就令人懷疑了。而且,那不叫忙,而是對發朋友圈不感興趣,或者另有看法了。試想一下:如果是某位重要人物給他發訊息,他還會說自己忙得大半年不回訊息嗎?

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要麼是關閉了朋友圈功能,對親戚朋友的生活和想法毫不關心,只願意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而這種人也很難與他人建立真感情,因為他們已經自我封閉了;要麼是他們隱藏很深,心機很重,顧慮頗多,根本就不想讓熟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以及所思所想。

心機重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敬而遠之是上策

現實情況是:後者居多,而且他們喜歡默默觀看他人的朋友圈,自己卻從不參與進來,頗有點鬼谷子所說的“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感覺。我們不提倡經常在朋友圈狂曬照片或心情,但時不時冒個泡,讓親朋好友知道自己近態,這還是應該的。

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做事做到絕對,情緒管控能力強,身上也少了幾分真性情。而我們也不能輕易和他們交往過多,透露太多。因為這種人往往總是喜歡佔據“主動權”,非常沉得住氣,最終使得他人先冒泡而變得被動。

根據心理學分析,那種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往往老練、心機重、城府極深,因為我們應該儘量遠離,敬而遠之。

心機重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敬而遠之是上策

2,面上很會做人的人,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前很會做人的,背後總有算計;人前不會做人的,卻是傻傻的正直”,仔細結合這麼多年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情,我發現頗有道理。奸詐之人,往往狡猾,做人圓滑,很會做人;而那些笨笨的老實人,不善於社交,也不討人喜歡,但他們往往才是靠得住!

看某期《圓桌派》,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談到了自己的識人心得,她說:“在生活當中,我要是遇到特別客氣的人,我一定會特別小心。”這是為什麼呢?

李玫瑾教授用“被動攻擊型人格”來很好地解釋:“有種人在人面前,很多東西不真實表達,其實他很恨你,他又跟你一副笑臉;他其實很不想跟你說話,又怕兩個人呆一起沒話說,顯得尷尬,然後使勁說,他們都屬於表現和內心完全不一致。你別看他們表面上沒有事,其實內心已經積攢了很大的東西。這種人不敢當面使壞,但是喜歡背後算計人,蔫壞!”

心機重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敬而遠之是上策

一個人越是虛偽,越容易城府深,心機重;因為有虛假的面具,他們才能暗地裡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也如《省心錄》中所談“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更如《少帥》中張作霖所講:“人得有點毛病,有毛病的人才可交,沒毛病的人說明不是真情,沒有真情的人怎麼能交?”

面子工程做得好的人,說話做事一套一套地,擅長忽悠人,往往虛偽狡詐,城府很深。所以說,我們對著那些看起來很會做人,好似完美無缺的人,要多留個心眼,儘量遠離,保持距離,敬而遠之是上策!

心機重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敬而遠之是上策

結語:

城府深、心機重,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喜怒不形於色,即: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更是記載劉備是:“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可見劉備也是城府極深之人,但他是成就一番霸業的亂世梟雄。

由此可見,城府深有褒義,也有貶義:褒義是指一個人沉著而有涵養,感情不輕易外露;貶義是指一個人心機重,喜歡算計他人,多用來形容反面角色。很多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利有弊,我們學習城府的時候,最好是多往好的方面學,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做個精明又厚道的人。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賬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