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四川話?

巴蜀文化作為全人類文化的一份子

既有人類文化共性的書寫

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個性的展演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四川人的精神在四川話中有諸多展現

什麼是四川話?

老成都民俗公園裡的雕塑(關彤 攝)

什麼是四川話?

四川話有我們的記憶,有我們的生活,有我們的歷史,作為四川人,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並使之傳承下去。

什麼是四川話?

洛帶古鎮的湖廣會館是客家先民入川定居生活的生動展示。

館內中堂懸掛著一副對聯,上書“叭葉子菸品西蜀土味,擺客家話溫中原古音”(陳先敏 攝)

四川話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一是通行於今四川境內的漢語西南官話,也稱 “四川官話”;

二是今四川境內的客家話;

三是今四川境內的湖南話。

此外,四川地區還有一些其他漢語方言底層的地點方言,如福建移民帶入的福建話、江西移民帶入的江西話、安徽移民帶入的安徽話以及河南移民帶入的河南話等。

什麼是四川話?

寬窄巷子裡有的商鋪選擇方言詞語作為店名(肖蓉 攝)

目前,四川話占主導地位的是西南官話,主要分佈在四川全境( 包括民族雜居地區)。如果加上四川省外的四川話使用人群,其總使用人口超過一億。

什麼是四川話?

川劇是四川方言的“活字典”(劉永儆 攝)

基於多民族共居與移民文化的開放性、基於盆地環境和農耕社會的傳承性、基於地域文化心態和審美意識的幽默詼諧性是四川話的三個主要特徵。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開放性是四川話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其文化性特徵的主要源頭。此開放性特徵,主要源於四川社會環境,具體來說,即來源於四川民族的多樣性、移民的廣泛性,以及四川地理環境的多樣性。

什麼是四川話?

川劇《飛雲劍》的故事來源於《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悽美動人的川劇唱腔賦予了該劇感人肺腑的藝術感染力(陳琪 攝)

現代四川話的形成與四川的歷史文化尤其是移民關係十分密切。入川移民的構成,對四川話的形成與發展影響十分重大。清代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便描繪了當時成都的地方話混雜的狀況:“……中間水達‘滿城’河。三交界處音尤雜……”另一首也這樣說道:“搖唇故作齒音揚,輕薄成都有別腔。染得新繁新繭色,寬袍玉佩小刀長。”“滿城”等名稱是對移民聚居的反映。明末清初,各地移民蜂擁入蜀地,作為蜀地首府的成都,自然是移民理想的新居地。

移民新到一地,一方面保留固有傳統,另一方面接受各種異文化的衝擊。面對不同型別的文化,四川地區語言乃至原有文化的解構與重組勢在必行。總之,在不同語言的相互交流中,源於語言開放性的多樣性與融合性猶如車輪,在各自軌道上並駕齊驅。

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方言與地理環境和氣候的關係極為密切。四川相對封閉的地理特徵,加之遠離政治中心的“邊地”定位,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外來文化對四川盆地固有文化的影響,這在語言的傳承性上也有所反映。除盆地地理特徵外,傳統農耕社會生產方式也是四川話具有傳承性的重要原因。

什麼是四川話?

在川劇《秋江》中,四川方言在塑造人物、推動劇情發展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沒有了道白中的四川話發音,就沒有川江行船的風味了(餘小武 攝)

由於受地域限制,明清以前的四川人接觸外來語言和文化的機率遠遠小於中原等地,即使有新的文化因子,也逐漸融入到原有的文化體系之中。同時,農耕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使得四川話固有的詞彙能夠基本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一般而言,很少需要創造新的詞語。

具體來說,四川話的傳承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個別方言詞語長期以來保持原有面貌,也就是說上古、中古部分巴語、蜀語詞彙,至今仍保留在現代四川話中。如《說文解字·女部》:“蜀人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明代遂寧人李實也在《蜀語》中說:“呼母曰姐,姐讀作平聲。如呼女兄,作上聲。”今營山呼媽為“哎姐”,而萬源縣舊院鄉何姓及大竹鄉房姓,均呼母親為“歪姐”。

1

什麼是四川話?

2

二是四川域外流佈的四川話仍保持自己固有特徵。被米倉山、大巴山脈橫隔的川東北地區和陝西南部地區,按說方言應不同,然而毗鄰四川廣元地區的陝西漢中諸多縣市,口音明顯具有川腔川味。洋縣境內絕大部分鄉鎮的方言為關中秦音腔調,但漢江南岸的黃家營、黃金峽、石關、草廟、三花石等地,多數居民是四川東部遷去的移民,其方言保留有較多的四川話特色,是具有代表性的四川話在四川域外分佈點。如將“就是”之“就”的聲母,發為t,“蒼蠅”稱為“蚊子”,“母雞”稱“雞母”,以及兒化現象的普遍,均讓人彷彿置身川東地區。

什麼是四川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按照陳世松先生的總結,四川人在“不南不北”的地理區劃中,具有“外戎內華”的性格特徵。這一方面體現在四川人能“兼取各種文化思想,自由不羈,具有更多的個性色彩”,另一方面體現在四川人“較少受理性的束縛,保留了較多的原始性,具有一定的‘蠻性’和‘野性’的色彩”。

什麼是四川話?

羅小剛新派評書受到觀眾熱捧 (圖/ 剛剛好工作室提供)

什麼是四川話?

西雅圖小夥江喃參與天貓精靈方言大賽(江喃提供)

這種性格在語言上,便體現出詼諧幽默的特徵。如四川諺語“跘倒不慪,爬起來慪”“不大不小,剛剛管倒”“人對頭了飛機都要剎一腳”之類;以及四川歇後語“罐罐頭髮豆芽——沒得一根伸展的”“紅蘿蔔頭撒海椒面(兒)——顯不出來”“抱雞婆打擺子——又撲又顫” “盤古王耍巴浪鼓兒——老天真”“沙盤上寫字——要不得嘛抹了就是”“土地老漢兒掉在井裡頭——要淘神” “缺牙巴啃豬蹄子——橫扯筋”之類,即為明證。

什麼是四川話?

姚果果用童真筆觸註解四川方言,今年,她還將推出新書《果果畫方言》(姚果果提供)

方言中有我們的歷史,有我們的文化。它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滲透進了四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塑造著四川人的精神與性靈。四川話作為四川地域文化和四川地域人群特徵的重要體現和表現形式,具有豐富的特性和寶貴的價值。

中華文化多樣基因傳承併發揚光大以及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顯然離不開四川話乃至全國各地方言的傳承與保護。

四川話小百科

有一種指路叫“抵攏倒拐”

什麼是四川話?

姚果果手繪

跟我讀

抵攏倒拐【dǐ lǒng dǎo guǎi】

詞釋義

這個詞有一定難度,對於首次問路的外地人來說,聽到該詞很容易“懵圈”。

首先,“抵攏”和“倒拐”可以拆分開來。“抵攏”就是往前走到盡頭的意思,“倒拐”就是轉彎的意思,可“倒右拐”,也可“倒左拐”。

合起來,“抵攏倒拐”就是指往前走到盡頭,再轉(左或右)彎。下次有外地朋友聽到這句話還可以追問一句:“抵攏以後倒右拐還是倒左拐?”

另外,就“抵攏”來說,還有接近截止日期的意思。

川話深領域

“抵攏倒拐”裡,藏著一些人生的哲學。

比如:人生,不是一條“端端走”的路,要學會變通,學會選擇,既然已經“抵攏”,那就“倒拐”。

再比如: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不在燈火闌珊處,卻在“抵攏倒拐”處。

有一種沒關係叫“莫來頭”

跟我讀

莫來頭 【 mó lái tóu】

詞釋義

“莫來頭”,不是莫名其妙,也不是沒有來源的意思。指的是沒關係、不要緊。

“莫來頭”也可以寫作“沒來頭”。作家克非在《春潮急》中寫道:“沒人撈來沒來頭,叫聲老弟你莫愁”。

川話深領域——“莫來頭”的生活哲學

生亦如逆旅,我亦“莫來頭”。——四川生活哲學

多念幾遍這句話,會不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的感覺?

有人描述了這樣一種場景:不論是滿頭銀髮的老人們在夕陽下的石桌上白話,還是沉穩幹練的中年人在茶室裡品茗交談,抑或意氣風發的青年在夜市的燒烤攤上牛飲狂侃,只要有四川人聚在一起擺龍門陣,就總會聽見“莫來頭”在耳邊環繞。

“莫來頭”是一句極其平常的話,但它越平淡無奇,越能咀嚼出大道至簡的味道。“莫來頭”不僅僅是對他人無心冒犯的寬容,更是在逆境包圍之下體現出的大度和從容。

“莫來頭”就是四川人美好的生活哲學,痛苦、悲傷、焦慮、憤怒、沮喪,一句“莫來頭”過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站起來,四川人還會繼續奮鬥下去。

有一種好男人叫“耙耳朵”

什麼是四川話?

姚果果手繪

跟我讀

耙耳朵【pā ěr dō】

詞釋義

簡言之,“耙耳朵”就是怕老婆的男人。四川話中,“耙”指柔軟的意思。四川人認為懼內者自然耳朵軟,對老婆大人言聽計從。

清代劉省三在《躋春臺》中有這樣的描述:“問新人也不知夫向何往,莫不是耙耳朵怕見婆娘。”

提起“耙耳朵”,不少人腦海裡會出現這樣一個經典場景:一個女人提溜著一個男人的耳朵。

川話深領域

“耙耳朵”的歷史,還得從交通工具說起。最初,“耙耳朵”指的是一種腳踏車。

這種腳踏車的旁邊加上了一個“偏鬥”,是四川男人為了讓老婆坐得更舒服而做出的設計。多輛“耙耳朵”行駛在成都街頭小巷的景象,曾經是成都市井文化中一道靚麗而溫馨的風景線。

所以,“耙耳朵”的本意並不是懼內,而是男人對妻子的尊重、關心、愛護。

文/ 黃尚軍 李國太

編輯/肖蓉

本文內容摘自《四川畫報》2019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