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白雲祖庭雲臺禪寺全景

想要抵達河南桐柏山太白頂上的雲臺禪寺,得驅車幾十分鐘,自太白頂山腳下順著蜿蜒陡峭的山路盤旋而上,待至半山腰的落客平臺,下車步行爬幾段曲折的山路。等到俯瞰山色,遠望山下房屋如同粟米散落大地時,雲臺禪寺的樓閣屋簷便豁然出現在眼前了。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遠眺雲臺禪寺

住持清遠法師一早聽說我們來訪,周密細緻地為我們規劃好了上山的路線,他安排侍者將我們帶領上山,一路上,霧氣升騰、山風清涼,初秋的林野已然有片片黃葉悄悄掛在樹梢,夾在綠葉中猶如飽滿的金色果實。“再過段時間來,層林盡染,山裡的顏色就更好看了。”侍者一邊前行一邊介紹道。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國旗教旗飄揚在祖庭

因為處於極頂,氣象萬千變幻,剛踏進雲臺禪寺,便落起了雨。清遠法師在茶室靜候我們的到來,甘甜的山泉水沖泡出香氣宜人的清茶,在茶香嫋嫋中,他將雲臺禪寺的故事娓娓道來。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晨曦中的雲臺禪寺

拜師出家,居山清修

雲臺禪寺位於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太白頂又名凌雲峰、白雲山,主峰“一峰跨兩省”,湖北省隨州市隨縣與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各佔一半。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雲臺禪寺鳥瞰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川寧遠府德昌縣宗林寺開山和尚端德來桐柏山弘法,開山收徒,且囑咐弟子圓明在太白頂建雲臺禪寺、弟子圓真在桃花洞建普化禪寺。自此,端德派系在桐柏山逐步發展,並漸傳神州各地,形成以清朝乾隆太白頂為主體的白雲禪系。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1985年,清遠法師與師父印恭禪師、師兄妙俠法師在靈臺蘭若

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是白雲禪系第十三代傳人,他少年時期與佛教結緣,後披剃出家。據清遠法師回憶,桐柏山一直以來就有很多住茅棚的修行人,其中便有清遠法師的師父印恭禪師。1957年,印恭禪師在雲居山虛雲老和尚那裡受了戒,隨後去廣東南華寺住了一段時間,因緣所至,後回到桐柏山結茅修行。“桐柏山自古有住茅棚的傳統,即便是在今天,也仍有在茅棚中苦修的僧人。”清遠法師介紹說。印恭法師回到桐柏山修行,經歷了不少的磨難,前後居住過的茅棚總共有二十多個。然而,也正是因印恭法師等一眾修行人的堅守,桐柏山佛教傳承得以完整存留。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1985年,清遠法師與師父印恭禪師等在桐柏山居山修行的茅棚靈臺蘭若

“母親的師父是一位老比丘尼,在當地有一處小庵堂,有幾間屋子,供了幾尊佛像,是一個潛修的地方。”母親接觸佛教時間較早,在清遠法師的回憶中,他年少時經常見到母親拜佛的身影,聽到母親唸佛的聲音,對此印象頗為深刻。清遠法師出生於桐柏山南麓的湖北隨縣,因母親信佛而自幼受到佛教文化薰陶。。他說,因為母親的影響,自己對佛教信仰及佛法理念產生了朦朧瞭解,尤其是誠實守信、寬厚善良、知足感恩等佛教價值觀。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1986年,清遠法師與師父印恭禪師、師兄妙俠法師在桐柏山水簾寺

清遠法師回憶說,最開始他並沒有確立自己的信仰。1985年,母親在桐柏山水簾寺附近的三尼庵跟隨師父修行,那年夏天他來看望母親,一路從湖北沿著山路走過來,途經了幾座茅棚,路過水簾寺,最終抵達三尼庵。“水簾寺環境特別清幽,我心裡面很歡喜,在寺裡又接觸到幾本佛教書籍,有《覺海慈航》、《佛教科學觀》、《學佛是怎麼一回事》等,這些書很簡單,但是可以讓人很直接地瞭解佛教,特別是看到早晚功課本里的《阿彌陀經》,對阿彌陀佛的悲願和經中描繪的西方極樂淨土都非常向往。”隨後,三尼庵的妙貴法師向他介紹了山上住茅棚的印恭禪師,1985年古歷的八月初三,他正式在印恭禪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清遠,字號妙梵。“最開始我師父是不準備再收徒弟的,覺得收徒弟會影響山中的清修。”提及拜師出家,清遠法師說起了一段小插曲,“我覺得與師父有特別的緣份,一見面就感到有一種親和力,彷彿前世就有的因緣。所以潸然淚下、長跪合掌,感動了師父”。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1986年,清遠法師在出家寺院桐柏山水簾寺

住山修行時期,清遠法師跟隨師父一起修行,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印恭禪師喚醒他起床打坐;後來,他開始獨立做功課,從不間斷。“每天早上師父在禪床上念七遍《楞嚴咒》,這是他專門的功課,我就在旁邊的茅屋裡做早課備早飯。”清遠法師回憶道。彼時清遠法師與印恭禪師修行的茅棚極其簡陋,屋內僅有一張供臺,一處灶臺,兩張單床。茅棚頂上以草覆蓋,牆壁是用木板夾著土建造的,如果每年不換新草,牆壁會很快受損倒塌。前兩年,清遠法師曾故地重訪,尋找和師父一起修行過的茅棚故居,但世事無常,原址已無多少痕跡。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1989年,清遠法師在佛學院假期,回到桐柏山南側湖北隨縣放馬場茅棚靈臺蘭若,看望師父印恭禪師

重修祖庭,續佛慧命

桐柏山太白頂因經常雲霧繚繞,故得名“白雲山”。佛教中白雲代表著自由、變幻,也是無常的體現,從無常中見到真常,是佛法修行的核心。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清遠法師在桐柏山最高峰太白極頂

1986年,印恭禪師撰寫《白雲山志》,清遠法師跟隨他從一路走訪桐柏山各個寺廟,其中就包括雲臺禪寺。那是清遠法師第一次來到雲臺禪寺,彼時的寺院歷經滄桑,幾經損毀、荒涼廢棄,除古舊的“無樑殿”外,僅剩幾節斷垣殘壁。面對荒廢的祖庭,清遠法師殊覺惋惜,沒想到這是甚深因緣的開始。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20世紀90年代的雲臺禪寺

1989年,海長法師率僧眾居士四方募化,集沙成塔,逐步恢復了寺院的建築和功能。2006年2月,桐柏縣佛教協會會長妙俠法師及雲臺禪寺兩序大眾禮請,經當地政府批准,清遠法師開始主持雲臺禪寺的修復工作。當時的雲臺禪寺,建築不太規範,“房屋有五六排,高的高、低的低,很不整齊,圍牆跟長城垛子似的”,於是重新作了規劃,保留山門、天王殿和無樑殿等。重新修建了大雄寶殿、祖堂、藏經樓、唸佛堂、禪堂、雲堂、雲居和僧寮;對其餘建築進行了全面修繕;重塑了各殿堂佛菩薩及祖師聖像。當時,修建寺廟財務十分緊張,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當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援,也得到了白雲禪系法脈傳人、湖北黃梅妙樂寺妙樂法師的大力支援。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晴空下的雲臺禪寺

2016年,在歷經將近十年的建設後,雲臺禪寺的重修工程基本完工並於當年10月舉行了落成開光慶典。此後三年,在清遠法師的帶領下,雲臺禪寺繼續做了許多區域性調整、防水裝修等工程。建寺艱辛,因冬天太冷需要封山,寺廟只能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進行施工;建寺所需的砂石和材料有些是用人力,有些是用騾子從半山腰的平臺運到山頂,有些是用繩索或鐵索運到山頂,困難非常;此外,山上條件艱苦,初期常住人員並不穩定,“在這裡修行,如果沒有堅定佛法信仰、沒有對對祖庭深切的感情,很難堅持下來。”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藍天白雲映襯下的祖庭

前些年,雲臺禪寺物資較為短缺,隨著寺院建設完善,山下善信發心支援增多,現如今寺院的道糧供養基本充足,僧人們也在山頂上開墾了幾塊菜地,達到了蔬菜供應的一些自足。“山頂風大,西紅柿、黃瓜這些蔬菜不一定能成活,所以菜地裡的菜都根系發達、抗風能力強。”清遠法師介紹說。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清遠法師在桐柏山太白頂晏坐

現今,雲臺禪寺管理規範有序,水電及物資供應得到了基本保障。桐柏山水源充足,寺旁便是淮河的源頭“大淮井”,利用抽水泵可將水直通寺院房間內,十分方便。除天然水源外,清遠法師還在寺院裡設定了一個露天水窖,用以收集雨水、澆灌山上種植的菜園。在多方努力下,近兩年寺院用電得到了保障,甚至還接通了網路,方便僧人們瞭解新時代的時事及和信眾的聯絡。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綠滿太白頂

道心堅固,默照清修

桐柏山是大別山的餘脈,太白頂是淮河的發源地、南北氣候分界線的源頭、方圓數百里的最高峰,這裡是看日出、賞晚霞、觀雲海的勝地,這裡地理環境複雜多樣,季節分明。雲臺禪寺位於湖北、河南兩省交界處的太白頂上,在此處居住、修行感受頗為奇妙,用清遠法師的話來說是“河南吃飯,湖北上殿”。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桐柏山太白頂日出

氣候環境的複雜多樣也為修行帶來了多重考驗,雲臺禪寺位於海拔1140米的高山上,山頂修行艱辛,常有七八級大風,人在外面無法站穩。每到寒冬夜裡,太白頂最低氣溫常達零下二十多度左右,僧人們為了取暖要蓋好幾床的棉被,即便這樣,也依舊抵擋不住寒氣侵入,入睡都需要有堅定的毅力。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桐柏山太白頂雲海

嚴寒之下,寺院的木匾、茶臺多被凍壞,祖堂的柱子本來直徑只有一尺,一到冬天便被厚厚的冰凌包裹住,整個大殿像一座冰雕圖。冬天山上寒冷,大雪深深,冰凍三尺,雪下得大時,僧人們還需早起掃雪,否則便無法出門。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祖庭晨暉

“冬天大雪封山,如果想下山,基本是滑下去,路況不好的話就是連滾帶爬。”清遠法師形容道。每年十一月份,監院淨茗法師便帶領大家提前備足過冬用的物資,蘿蔔、土豆、白菜都是必不可缺的過冬食物。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晚霞映祖庭

除了採買不便,每年冬天,雲臺禪寺的修行人面臨的最大考驗便是刺骨的嚴寒。太白頂電力供應只能保障基本照明用電,因此雲臺禪寺並沒有取暖裝置,山頂也無法承擔其用電消耗。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冬日的雲臺禪寺

“山上下一場大雪,整個冬天都化不掉。冬天能在山上待下來,需要非常大的道心和毅力。”一同前來的居士解說道,有年冬天,他曾因拍攝雪景而在山上住過一晚,真實切身地體會到了雲臺禪寺的僧人堅守之不易。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冰封雪凍的雲臺禪寺

清遠法師說,回首過往,他感到最開心的事便是堅守了下來,十三年來寺院一步一步從當時殘缺破敗的境況建設成如今的莊嚴道場,寺內的僧人們能夠安心辦道;周邊的居士們能來此禮佛,感受佛法慈悲、種下善根善念;寺院的存在為周邊文化旅遊發展、人文風貌貢獻了一份力量,這便是他感到欣慰之處。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天王殿前冰雪初融後的景色

雲臺禪寺位於淮河源風景區,不收門票,每年都有不少香客和遊客慕名而來,在寺院裡參拜遊覽,往來者絡繹不絕。當被問及這樣是否會影響清修,清遠法師微笑著說:“寺院不是我們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本著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的理念,對大眾心靈進行潛移默化的善意引導,因此我們不會覺得困擾,非常歡迎大家來這裡禮佛觀光。雲臺禪寺的僧眾秉承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繼承和發揚好華光端德開山祖師及歷代祖師的實修家風,把祖庭建設好、維護好、管理好是應盡的職責,弘揚祖庭文化,希望桐柏山成為太白頂白雲禪系佛子禮祖歸心之地,成為各地佛教徒嚮往的清淨道場。”

太白頂上的禪寺與修行者:訪雲臺禪寺住持清遠法師

夜空下的祖庭

文字 /《佛教文化》雜誌社 成雨桐

圖片 / 清遠 孫立 淨法 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