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童年所有人的‘失樂園’”——作家顧抒在中國童書榜上的獲獎感言

“回不去的童年所有人的‘失樂園’”——作家顧抒在中國童書榜上的獲獎感言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城牆上的光作家顧抒在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上的獲獎感言”,“vid”:“u0961r1e5fs”,“img”:“http://puui。qpic。cn/vpic/0/u0961r1e5fs。png/0”,“desc”:“”})

尊敬的專家評委們、大小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顧抒,《城牆上的光》的作者,畢業於南大中文系。收到新閱讀研究所組織的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最佳童書”的獲獎訊息,我開心得好像小孩子拿著紅氣球,走在南京的城牆上一樣!

《城牆上的光》的封面上也有四個小孩子和一個紅氣球,這支行進中的隊伍走過墨綠的城牆上瘋長的野草,螢火蟲在他們身邊飛舞,紅氣球也隨之飄向空中,這無疑是一種隱喻——孩子們與厚重的文化歷史、可愛的大自然朝夕相伴,這樣的童年充滿了天真與歡樂,但隨著歲月不斷流逝,他們在成長中得到了許多,也終將與童年告別。

本書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兒童成長小說,以南京明城牆為背景,以我個人的童年經驗為藍本,書寫了古都的文化底蘊、歷史變遷和我所瞭解的一代中國孩子的精神成長史。感謝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香老師的精彩點評,她為此書作跋,將它稱為“回不去的童年,所有人的‘失樂園’”,認為“整部作品好似被朦朦朧朧仙境般的乳白色煙霧籠罩,童年精神汪洋恣肆”,而故事裡“對女孩的尋找,其實是在尋找丟失的精神家園”。

男孩熊貓總是對“我”說,想要回到過去,因為過去有人在呼喚他,但他忘記了那個女孩的名字。他按照中國古代傳說裡的方式不斷嘗試,屢屢失敗。但每次失敗後,與“我”交談,都會喚起新的童年回憶。同時,一幅與無名女孩、銀子、小黛等好友共同度過的童年畫卷徐徐展開。玄武湖、雞鳴寺、明城牆……處處留下他們漫遊的足跡,外星人、虎頭蠶、紅藍圓珠筆……凝結著每一個孩子成長中的歡笑與傷痛。

不願丟失點點滴滴的童年回憶,這是《城牆上的光》的寫作初衷——

童年好友對我說,“記得嗎,你小時候眼睛一單一雙,你上課時總是用圓珠筆扁平的那一端,去挑單眼皮的那一隻,一下又一下。沒想到現在兩隻都雙了。”

我完全不記得有這樣的事了。一頭扁平的圓珠筆,是用來裁紙和開啟信封的,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當時用圓珠筆去挑眼皮的小孩子,對於長大和美麗有著怎樣的渴望?而只有坐在後座上課走神的另一個小孩子,才會注意到這個動作,並一直記到現在。

小得不能再小的細節,竟然具有回撥時鐘的力量。

我的童年宛如一段厚重的城牆,上面野草萋萋,充滿了泥土的芬芳,草叢裡開著金色的小花,蜜蜂飛舞,一路通往閃閃發光的未知之處。

沒有昂貴的玩具、五花八門的課程,只有自由自在的“看”和“聽”。但蜿蜒的青灰色城牆,就是大自然和博物館,耳聞目睹的一切,都是一個孩子所能接受的最好教育。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儲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完整儲存25。1公里,它是眼睛可以看見的歷史。學校就在城牆腳下,當時穿過一塊菜地,可以手腳並用地從斷裂處爬上去,一直走到九華山。

想要把爸媽失去的時間和對藝術的熱愛還給他們,所以在《城牆上的光》裡,我讓女孩放聲歌唱,拼了命地去愛音樂——

父母都是返城知青。那時候,爸爸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要倒三班公交車才能到工作的地方。媽媽在工廠裡操作車床,車零件又快又精細,一邊還在讀夜大。

喜歡聽父母講過去的故事。媽媽說,像狗一樣趴在泥水裡把雜草拔掉,叫做“跪田”,還得把褲管紮起來,不然螞蟥就會鑽進面板裡。爸爸說,划船載人到田裡除草,農民走時不慎忘了他。在沒有一棵樹遮擋的田裡孤零零地等待,被大雨劈頭蓋臉地打著,又冷又餓呼救無門,以為就要死去,絕望之際終於有人划船回來接他……這讓我懂得了生命的珍貴與勞作的不易,並在任何困境中都會選擇堅韌地活下去。

媽媽小時候隔壁是一位拉二胡的先生,所以自幼喜愛這門藝術。可是她13歲就下鄉了,住進了一間天井臨時搭起的草屋,一住就是8年,每晚聽著旁邊陰溝潺潺的水聲,她常常夢見自己回到北京東路的櫻花樹下,抱著她嚮往的樂器。回城後她緊張地學習考證,又把時間給了我,始終與二胡失之交臂。媽媽現在終於有時間沉迷在二胡的樂聲中了,總是哼唱著,認真地寫著譜子,有時候我推門探頭,她也渾然不覺。

爸媽那麼忙,來不及管我。除了上學,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夥伴們四處漫遊。城牆是我們最常去的地方,有時揹著畫夾,從放學畫到日落。有時唱著歌穿過黑黢黢的廢棄碉堡,避開“土地雷”,越走越遠。我念小學時,同學家裡幹什麼的都有。比如同桌的媽媽就是河馬飼養員,同學爸爸來開家長會時端著一碗麵條,一個褲腿高一個褲腿低。我們放學時組成路隊,走著走著就散了,沒事就去同學家串門子。與不同型別的人交朋友,多為他人著想,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來自四個不同家庭、性格迥異的孩子,構成了《城牆上的光》的主要衝突。他們如同四顆小小的石子,在時間的河流中改變了最初的形狀,也獲得了成長。對於家庭、好友和過去,有的達成了和解,有的則久久無法釋懷。但是無論經歷瞭如何的矛盾掙扎,所有的孩子都在尋求自由、美和真摯的感情。

毫無疑問,四個孩子的身上有著我和童年夥伴的影子。這本書是我對童心的真實記錄。人的每一天都在與童年漸行漸遠,如若不盡快寫下來,或是常常回望,只怕有一天這份童心終將無跡可尋。

我是誰?昨天從哪裡來?明天又將歸往何方?一個人的童年總會給出答案。而對我來說,答案就是《城牆上的光》,它照亮了今天的美好,讓我們能夠不懼黑暗,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