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今天說宜芸館的部分匾聯。每次導遊帶領遊客來到宜芸館的院子,往往會講這是皇后住的地方。接著會向遊客繪聲繪色講起光緒的皇后隆裕的長相,添油加醋,活靈活現,彷彿他(她)親眼見過一般,總之醜死了。導遊講的對不對呢,也沒什麼大錯。不過,導遊只講了宜芸館前世今生中的一段。您可能會懷疑,我說這些幹什麼。我是想說,宜芸館並不一直是皇后院。在乾隆時,宜芸館是藏書室。不瞭解這一層,就無法理解宜芸二字的含義。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宜芸門懸“宜芸門”匾,宜芸館正殿懸“宜芸館”匾。下面咱們說說什麼是“宜芸”。“宜”,合適,適宜。“芸”,香草名,即芸香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黃花。花、葉、莖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可入藥,有驅蟲、驅風、通經等作用。古人常採集,放在書房或夾在書頁中以驅蛀蟲。芸香草散發出的縷縷香氣謂之書香,書香門第之稱大概亦源於此。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芸,香草也……闢蠹殊驗。”所以,古人稱書籍為芸編,稱藏書之所為芸館、芸臺、芸窗等。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宜芸館建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的藏書室。這裡背山面水,環境清幽,是適於藏書、讀書的好地方,故題名“宜芸”。乾隆皇帝寫過一首《宜芸館》的詩:“內府富圖書,芸編隨處有。獨曰‘宜’於是,此意人知否?背山復面水,淨明塵不受。坐而靜與稽,資益良復厚。深造乃自得,荒唐非所取。”讀乾隆自己寫的詩,有助於理解“宜芸”二字的含義。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宜芸館正殿聯,“繞砌苔痕初染碧,隔簾花氣靜聞香”。“砌”,臺階。“繞砌”,指房屋附近、周圍。青苔繞砌,可參考唐代劉禹錫《陋室銘》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句意。上聯“繞砌苔痕初染碧”,描寫了宜芸館環境的清幽和寧靜,突出體現了宜芸館的“宜”字。這裡既不受自然界灰塵侵襲,也沒有社會世俗紅塵干擾,確是一處“淨明塵不受”的好地方。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下聯“隔簾花氣靜聞香”。“花氣”,指書籍。暗示此處藏書甚豐,內容廣博,如百花齊放。聯尾一個“香”字,既指花香、芸香,更含有書香之意,恰合了宜芸館的“芸”字。同時也充分體現出作者愛圖書、愛讀書、愛藏書的美德和高雅文靜、悠然自得的心境,使全聯的冷寂之感頓消。全聯緊扣“宜芸”主題。上聯借“染碧”以狀景,含幽蘊雅。下聯借“聞香”以抒情,意遠情深。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今天的宜芸館匾聯就講到這裡。藉著今天說“宜芸”的機會,還想再多囉嗦幾句,說說頤和園匾額楹聯的創作分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乾隆皇帝為主的清漪園,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重建的頤和園,還有就是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恢復的景點。清漪園的匾聯絕大部分是乾隆皇帝親自創作的,現在遺存下來的不多了。乾隆二十四歲登基,繼承其祖、父基業。乾隆十五年清漪園初建,乾隆步入壯年,躊躇滿志,雄心勃勃。作為一位有抱負、有作為的一國之君,以天下安危為己任,這在匾聯中是有所體現的。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頤和園時期的匾聯,雖然上面鈐著“慈禧太后御筆之寶”、“光緒皇帝御筆之寶”,但絕大多數是當時詞臣捉刀代筆。此時清王朝已經到了晚期,太后專權,民生凋敝,內憂外患。因此,朝廷需要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在這一時期的匾聯中多有體現。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新中國成立後,頤和園逐年恢復了一些景點,如景明樓、耕織圖、澹寧堂等。原建築匾聯無考,多從乾隆詩中摘錄而來,除極個別處小有改動外,都是原文照錄。這些楹聯都能與其載體所在的景觀相協合,表達了景觀的內涵。說來是今人的一番創作。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後記:關於《山湖清韻。頤和園匾額楹聯淺讀》和史元海老師

2017年6月,我們在頤和園如意書齋見到一本書。書名《山湖清韻。頤和園匾額楹聯淺讀》,史元海著,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接下來一年多,我們斷斷續續親聆史老師對頤和園匾聯的解讀。史元海老師是一位知識淵博的慈祥長者,淺讀,是史老師自謙的說法。正是史老師這本書把我們引入了一個高雅深邃的文學殿堂,帶領我們進入到頤和園博大精深的世界。在史老師的引領之下,我們在頤和園裡面探訪,在裡面咀嚼(咬文嚼字),在裡面沉思,在裡面遨遊。

聽史元海老師解讀頤和園匾聯:宜芸門和宜芸館正殿

頤和園的匾額楹聯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學、書法、美學價值。透過這些匾聯,可以揣度古代帝王、臣子的思想意境,解讀早期建園者(清漪園時乾隆皇帝)的胸懷、情感和意趣,掌握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歷史氣息,探尋觀賞頤和園建築和自然景物的神秘鑰匙。與此同時,頤和園的匾聯,書寫的字型,載體的材質,製作的工藝,與建築物的協調配合,都為建築增光添彩,給人極高的藝術享受。即使就純文學而言,匾聯中精準巧妙的修辭,含蓄曲折的表達,也可以透過學習,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

史老師逐字逐句的釋義,介紹當時的歷史環境,做一些旁徵博引的對比,一幅匾額、一副楹聯在我們的心中鮮活起來了。聽史老師講課,受益匪淺,也就有了與大家分享的念頭。如果說史老師的書是“滿漢全席”,我搞成的只是“快餐盒飯”。所有關於匾額楹聯的字詞解釋都是史老師的,所有關於匾額楹聯的譯文都是史老師的,我所做的工作,只是把史老師的見解轉述給大家聽。我唯一的希望是,能透過手機微信的形式把史老師的“鴻篇鉅著”分解成眾多微細的片段,每篇只介紹一處建築的匾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透過一點點逐步累積,當我們再次進入頤和園,能對其中的匾聯進行解讀。我們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瞭解匾額楹聯自身的詞章之美,瞭解匾額楹聯撰寫者對頤和園景色所做的提示,瞭解頤和園建造者透過匾額楹聯給後人留下的豐富聯想,從而讓我們更全面、更完整、更深入的瞭解頤和園,欣賞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