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李煜,歷史會怎樣

全文共

5240

字 | 閱讀需

11

分鐘

他是南唐政權存在的符號,更是中國文化延續的符號。

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李煜,歷史將會怎樣?

站在大一統程序和時代演進的高度,貌似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無非是南唐亡國之君換了個人而已,大宋還是要統一,南唐還是要滅亡。

下一個臺階,站在藝術創作和貢獻的高度,相較於宋代那些詩詞大咖,李煜也許擠不進C位。

拼一拼作品數量,公認的大文豪蘇軾寫了2700多首詩,350多首詞;夜夜泡吧的柳永寫了213首詞;辛棄疾寫了近630首(宋代第一);陸游更勤奮,一共是9000多首詩,100多首詞。

連整天忙著變法的王安石都寫了1000多首詩詞。

李煜一共寫了多少?

一點都不多,詩詞加在一起,不過40餘首(說法不一,但總量的確不多)。

要知道《全宋詞》共收詞人1300餘家,詞章近兩萬首。《宋詞鑑賞辭典》共收詞人185家,詞作700餘首。

李煜這點產量,估計合影都不好意思往前站。

如果沒有李煜,歷史會怎樣

不過,如果沒有李煜,有些人應該是不滿意的。

首先,最不滿意的當屬李煜的老爹李璟。

原因很好解釋,看看市面上賣的《南唐二主詞》和《李煜詞集》,沒有兒子那幾十首詞撐撐場子,李璟那五首存世的詞作,估計就找不到更好的搭檔出版發行了。

其次,不滿意的還有同為藝術天子的陳後主、宋徽宗。

陳後主陳叔寶、宋徽宗趙佶、南唐後主李煜,堪稱藝術界三朵奇葩。

這三位如果不當皇帝,絕對都能混成一代藝術大咖。

三人中,陳後主最精通音樂,一曲《玉樹後庭花》使新聲音樂在曲式上有了較大的變化;

宋徽宗最精通書法,開創一種新的書法流派——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

南唐後主最精通填詞,《虞美人》《相見歡》《長相思》,儘管產量很低,質量卻很高,幾乎稱得上“李煜出品,必屬精品”。

如果沒有李煜,陳叔寶和趙佶會很不高興,哥們都是把江山玩丟的亡國之君,少了你,誰幫我倆吸引火力呀!

如果沒有李煜,歷史會怎樣

再次,不滿意的就是當代的初高中生、大學生,還有以李煜為寫作題材的作家、學者、詩詞協會了

。沒了這一大絕佳的文學素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等千古名句,要去哪裡尋找?作文怎麼湊夠字數?小說、論文又該怎麼寫?

還有一個最現實的疑問:如果沒有李煜,南唐在歷史上的知名度還會那麼高嗎?

五代十國那時候,依次問鼎中原的五大政權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中原之外存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荊南、北漢共十個政權,統稱為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諸政權,估計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南唐,你可能不認識朱溫(後梁創始人)、李存勖(後唐創始人),可能不清楚“幽雲十六州”是誰(石敬瑭)割讓給誰(契丹)的,也可能不清楚趙匡胤的老大(柴榮)是誰,甚至不清楚這些政權都是怎麼打醬油的。

然而,你不可能不知道南唐後主李煜。

作為一國之君,他是不稱職的。原本十國中實力最強的政權,李煜幾乎眼睜睜地看著國家一步步走向滅亡,他不知所措,卻又無可奈何。

作為一代詞家,他卻是無可比擬的。李煜對宋詞的發展主要有兩大貢獻。

如果沒有李煜,歷史會怎樣

其一,拓展了詞的表現領域。

李煜之前,詞以豔情為主,主要是描寫一些不可描述的宮廷細節。南唐亡國前,李煜填詞的路子很窄,內容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緒。

亡國後,從“紅錦地衣”的南唐後主,到“故國不堪回首”的亡國囚徒,李煜的作品開始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樽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豔麗風格,深刻影響著宋詞發展的脈絡。

其二,豐富了詞的藝術手法

李煜善用白描的手法抒發感受,不鏤金錯彩,卻情感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不刻意雕飾,卻鮮明可感,巧妙地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比如那首《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用落花寒雨這些具體意象引發對人世美好事物匆匆凋零的悵惘,創造了一種沉悶而又悵然的意境。

可以說,在李煜之前,沒人能用詞的形式直悟人生,體察世事變遷和家國興衰。沒了李煜那三十幾首,看似無傷大雅,可就是這麼三十幾首,引領了一種詞風,抒展了一種情懷。

如果沒有李煜,你能期待有王煜、馬煜來引領潮流嗎?

其實不能期待,畢竟亡國之君很難找,能開闢一種新格局的亡國之君更難找。

李煜是五代乃至北宋初年詞作之巔,可以不接受任何反駁。

如果沒有李煜,還有許多歷史事實不會出現。

比如李煜和那位命運悲慘的小周後還有悽美的愛情故事嗎?

比如趙匡胤還能爆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樣的金句嗎?

還有,“違命侯”這頂帽子沒了主人,“牽機毒”這種毒酒沒了銷路,史上著名春宮圖《熙陵幸小周後圖》就畫不出來,李清照沒了並稱(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那句無比惋惜李煜的名言“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也就沒了物件。

如果沒有李煜,歷史會怎樣

多愁善感的氣質,大起大落的經歷,亡國被辱的哀愁,這是李煜。

他是南唐政權存在的符號,更是中國文化延續的符號。

他那風華絕代的才情,追憶故國的深情,都化成一江春水,融入李煜的靈魂,更融入後世的血液,成為一種文化基因。

就像說起唐詩,沒人不知道李白、杜甫;說起宋詞,沒人不知道李煜、蘇軾。

哪怕是一個沒什麼文化和學歷的中國人,哪怕他對宋詞絲毫不感興趣,提及李煜,大概也能想到這位亡國之君,寫過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就是李煜,一箇中華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名字。

再說了,如果沒有李煜,這篇文章又寫了什麼呢?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