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顏色——這個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事物不僅代表了本身的基本色彩,同時也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承載著漢民族自古以來傳統的社會物質文化,而且還積澱了更加深層次的民族精神文化。它的象徵意義是多元和豐富的。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顏色,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其實一直以一種稀有的、矜貴的、與神秘領域暗通的方式存在。它本來理應屬於美術領域,不過,在中國,它也屬於文學。眼前無形無色的時候,單憑紙上幾個字,也可以想見月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的山川勝色。像下面這些字眼,本身便簡扼似詩:

祭 紅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祭紅

是一種沉穩的紅釉色,紅釉本不可多得,不知祭紅一名何由而來,似乎有時也寫作“積紅”,給人直觀的感受不免有一種宗教性的虔誠和絕對。本來羊群中最健康的、玉中最完美的可作禮天敬天之用,祭紅也該是凝聚最純粹最接近奉獻情操的一種紅。

甜 白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甜白

不知怎麼回事會找出甜白這麼好的名字,幾件號稱甜白的器物多半都脆薄而婉膩,甜白的顏色微灰泛紫加上幾分透明,像霧峰一帶的好芋頭,熟煮了,在熱氣中乍剝了皮,含粉含光,令人甜從心起,甜白兩字也不知是不是這樣來的。

嬌 黃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嬌黃

其實很像杏黃,比黃瓤西瓜的黃深沉,比袈裟的黃輕俏,是中午時分對正陽光的透明黃玉,是琉璃盞中新榨的純淨橙汁,這樣的黃色真叫人又驚又愛又心安。嬌黃是定靜的沉思的,有著《大學》一書裡所說的“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境界。

茶 葉 末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茶葉末

其實就是秋香色,也略等於英文裡的酷梨色,但情味並不相似。酷梨色是軟綠中透著柔黃,如池柳初舒。茶葉末則顯然忍受過搓揉和火炙,是生命在大挫傷中歷煉之餘的幽沉芬芳。但兩者又分明屬於一脈家譜,互有血緣。此色如果單獨存在,會顯得悒悶,但由於是釉色,所以立刻又明麗生鮮起來。

剔 紅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剔紅

一般顏色不管紅黃青白,指的全是數學上的“正號”,是在形狀上面“加”上去的積極表現。剔紅卻特別奇怪,剔字是“負號”,指的是在層層相疊的漆色中以雕刻家的手法挖掉了紅色,是“減掉”的消極手法。其實,既然剔除職能叫剔空,它卻堅持叫剔紅,彷彿要求我們留意看那番疼痛的過程。站在大玻璃櫥前看剔紅漆盒看久了,竟也有一份悲喜交集的觸動。

桃 花 水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桃花水

據說這種亦名桃花片的石頭浸在瓷盤淨水裡,一汪水全成了淡淡的“竟日桃花逐水流”的幻境。如果以桃花形容石頭,原也不足為奇,但加一“水”字,則迷離盪漾,硬是把人推到“兩岸桃花夾古津”的粉紅世界裡去了。類似的淺紅石頭也有叫“浪滾桃花”的,聽來又悽惋又響亮,叫人不知如何是好。

雨過天青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雨過天青

霧青和雨過天青不同,前者產凝凍的深藍,後者比較有云淡天青的淺致。有趣的是從字義上看都指雨後的晴空。大約好事好物也不能好過頭,朗朗青天看久了也會糊塗,以為不稀罕。必須烏雲四合,鉛灰一片乃至雨注如傾盆之後的青天才可喜。

消失的華彩|中國古代對顏色的稱呼居然這麼美!

世界之大,何處無色,何時無色,豈有一個民族會不懂顏色?但能待顏色如情人,相知相契之餘且不嫌麻煩的,想出那麼多出人意表的字眼來形容描繪它,舍中文外,恐怕不容易再找到第二種語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