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積福修慧

增廣賢文 | 抓住時機,積福修慧

抓住機遇,積福修慧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養育兒女是為了年老時能有人照顧;積存糧食是為了防備饑荒,免受飢餓。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百畝之田,不要錯過耕作的時機,這樣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吃的飽了。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在擁有福壽平安的日子裡,要經常想到失去後的狀況,切莫等到一無所有時,再去回想曾經擁有的美好生活。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說的是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在唐高宗年間,王勃乘舟南下到馬當山(今江西彭澤),聽說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的工程完畢,定於重陽節大宴賓客。王勃也很想參與,當晚在馬當山下泊船,沒想到夜裡被風吹出七百多里,次日凌晨抵達滕王閣。於是寫下了千古絕唱《滕王閣序》,一舉成名;

另一個故事,是講宋代的一位窮書生求見范仲淹,訴說自己的窮困。范文正公很是同情,便贈以紙墨,提議書生前往饒州的薦福寺,拓印歐陽詢的《薦福碑》出售。當時,每張拓片可以賣到數千錢。豈料當夜暴雨雷驚,將石碑擊得粉碎,讓本已窮困窘迫的書生更是雪上加霜。這兩則故事啟示我們,人生命運無常。

靜慧姐姐

古人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希望晚年有一個安穩的生活,年輕時就要認真教育子女;想要荒年免受飢餓,就要在平時積存一定的糧食、多接濟窮苦人。就像我們讀書學習一樣,

想在成年之後有所成就,就要從童年之時認真學習,

種下努力的因,才能收穫成功的果。

第二句告訴我們經營家庭要有計劃,要把握耕作的時機,這樣才能保障一家人衣食無憂。而我們也

要抓住青少年這段黃金時期,努力學習,不斷提升德行與學識,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仁人君子

否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三句是提醒我們

要有警覺心,青春年華很容易就逝去了

要知道“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而第四句中的兩個故事,常常引發人們對命運的感嘆,似乎我們在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然而,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只有自身的“德”與“才”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當機會出現時,才能像王勃那樣,在滕王閣的宴會上一舉成名;那位窮書生也不會因客觀條件所限,而自暴自棄。

最後一句是提醒我們

要善於觀察,透過一個人的容貌神態、言語動作、生活習慣就能大致推斷出他的生活狀況。

我們想擁有好的狀態,就先要養成好的思想言行。

童慧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明白了要透過細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來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更重要的是自己

要利用好當下的時光,提升自己的人格與能力,等機會出現時,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做出貢獻。

靜慧姐姐

童慧理解的非常正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孟子的故事。

孟母斷機杼

-story-

孟子,名軻,字子輿,被後人尊為亞聖,

他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為有母親正確的教導。

孟軻一家最初的住處是靠近一片墓地,

由於經常看到出殯送葬的人群從附近經過,所以

小孟軻就常與其他孩子玩模仿送葬的遊戲。

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於是把家搬到了一處集市旁。小孟軻又逐漸同集市上的孩子玩起做生意的遊戲,

學著商販叫買吆喝、討價還價。

於是孟母

再次搬家,來到了一所學校旁,

看到

小孟軻開始學人家讀書、揖拜、問候,

孟母很放心,從此定居下來。

上學之後的孟軻還是很貪玩,

有一次還沒下課,他就跑回了家。

孟母正在織布,

為了教導孟子,她用剪刀把織了一半的布剪斷了。

抓住機遇,積福修慧

小孟軻就跪下來問母親這是為什麼,沒有布匹,我們就沒有了生活來源。

孟母說:“布匹,是靠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而成。道德學問,也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你今天逃學就如同我把線剪斷,布就織不成了,而你也會一事無成”。

小孟軻聽後,馬上跟母親承認錯誤,

從此再也沒有逃過學。在這基礎之上,才成就了孟子一生的道德學問,最終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孟母仉氏也被後人尊為母教的典範。

孟母教育的成功,就在於能

把握時機,給與孩子正確的引導;

而孟子也能

認真接受母親的教導,覺悟改過,沒有空過青春年華。

靜慧姐姐

聽了孟子的故事我明白了,報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學習,積福修慧,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童慧

是的,童慧,知恩報恩的孩子是最有福氣的!

讓我們一起再複習一遍今天所學習的內容吧!

抓住機遇,積福修慧

轉載於慈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