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自伏乖猿,安天五百多年之後,如來假借一次盂蘭盆會安排了傳經計劃。說南贍部洲是口舌兇場,是非惡海,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所以要傳法誦經,勸人為善,把佛法傳播到那裡去。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如來要傳的是三藏真經,《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正是度鬼的這一藏《經》,成為促成取經活動的一個關鍵。但是在南贍部洲的這些人並不瞭解不知道這三藏真經或者說大乘佛法,那麼如何引出來並且勾起他們的需求,就需要佈一個很大的局,讓傳經合理的變成取經。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首先出場的是一個漁翁和一個樵夫,兩人閒談,漁翁就說每日能滿載魚蝦而歸,得益於長安城裡西門街上一個算卦的先生。這位算卦的先生就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漁翁每日送給袁守誠一尾金色鯉,袁守誠就告訴他哪裡下網,何時拋釣。漁樵的對話被涇河水府一個巡水的夜叉聽見,報告龍王。長此以往,涇河水族就都要被打盡了,龍王一聽急了,化作白衣秀士去找袁守誠,要掀其卦攤。和袁守誠算卦打賭,後來輸了,犯了天條,要上剮龍臺難逃一死。袁守誠給他指一生路,求救於唐王,拖住人曹官魏徵,就沒人處斬他了。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於是龍王在唐王的夢裡拜求唐王救他一命,唐王允諾。到第二天唐王宣來魏徵與其對弈,使魏徵不得分身,不料魏徵夢斬龍王,導致唐王失信。所以龍王鬼魂不散,糾纏唐王,引出了“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唐王到了地府,拿出了魏徵給崔判官的信,又會見了十殿閻王。取來生死簿,檢視唐王陽壽,崔判官將貞觀一十三年的一添了兩畫改成三十三年,最後送唐王還陽。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唐王的地府三日遊,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弟兄,還有六十四處煙塵的叛賊,七十二處草寇的魂靈,以及十八層地獄的慘狀,心中大驚。還陽後依崔珪所言,佈告天下,廣施善行,又作水陸大會,超度孤魂,選得有德行的高僧陳玄奘主持。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唐王生前殺兄逼父,殺伐過重,死後屈魂冤鬼糾纏不休。這讓唐王內心十分恐懼,而且現在自己還陽了,因為有這些孤魂冤鬼,自己治下也不能太平盛世,帝業永祚。所以現在大行善事,作水陸法會,想超度亡靈,讓自己生前身後有個好結果。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觀音這時候出現了,原著中描寫:“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聽到菩薩說大乘佛法能度亡,唐王十分高興,因為這正是他需要的。於是問誰願去取經,玄奘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唐僧也不是就願意去取經,他是“與陛下求取真經”,給唐王辦差去了。後文唐僧的弟子問他“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是真要去取經嗎?玄奘說道:“……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並非唐僧要取經,而是唐王要取經,被安排好的取經“引子”

這個局就是為了引出“取經”的計劃,設計的整個局特別是“唐太宗地府還魂”這段,也是涉及了一段真實歷史,引進了一個著名故事,影射了一場軍事政變,表現了一種歷史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