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園中面積34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搶掠,同治帝時欲修復,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築。八國聯軍之後,又遭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下圖為巴黎國立圖書館裡的一幅圓明園的畫作。這裡是圓明園的方壺勝境,建於1740年,被認為是圓明園最莊嚴的景觀。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建立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下圖為一幅版畫記錄了圓明園大水法的盛景。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區域性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下圖為約1793年,北京圓明園正大光明殿。1798年出版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插畫,英國威廉·亞歷山大繪。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

下圖為1922年拍攝的圓明園大水法的廢墟。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下圖為1922年拍攝的圓明園廢墟。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1860年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的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瘡痍。1860年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

下圖為英國人托馬斯·查爾德1875年拍攝的圓明園老照片,表現了當時圓明園諧奇趣景區的全景、主樓樓體和北側建築。諧奇趣是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後儲存相對完整的建築群,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諧奇趣再次遭到破壞。在隨後的幾十年裡,諧奇趣又陸續遭到盜搶,直到20世紀70年代,其主樓被完全拆除。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几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燬。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英國侵略軍燒燬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下圖為1869年,圓明園,廢墟中屹立的石獅子和宮殿。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下圖為1860年,圓明園,廢墟掩埋下的廟宇。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下圖為1922年拍攝的圓明園大水法廢墟。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在十年動亂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下圖為1986年,開放的圓明園遺址,大水法景區。

痛心疾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57週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