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中醫理論精講:一氣周流的層次

咱們這個臨證辨象講完之後,仍然有不少朋友就一氣周流的問題,提出好多疑問。今天咱們專門來討論一下一氣周流的層次的問題。也算是對前面臨證辨象的一次總結。

一氣周流的結構是渾然一體的

人體的一氣周流,它並不是簡單地左升右降在體內畫了一個圈。

一氣周流的這一身土氣,作為中焦來講,主要體現為中焦脾胃之氣。中焦的這一團土氣,脾升胃降,它升降斡旋,由內向外,就像一個漩渦一樣,慢慢就轉出來了,往上左升的這一段轉出來就是木火之氣,往下右降的這一段轉出來就是金水之氣,整個人體的一氣周流是渾然一體的,都是由中焦土氣變化而來,或者說一氣周流中的木火金水只是中焦土氣的不同狀態而已。並不是說周圍有一圈是木火金水,中間單獨還有一團土氣,不是這樣的結構。一氣周流的這個結構類似於太極圖的結構,它實際上是渾然一體的。大家可以看看銀河系的模擬圖,由中間的星團延伸出兩條螺旋臂,左右旋轉,與那個結構有些類似。就是說人體這一團土氣,就好比有一個活動範圍一樣,這個範圍規定為土。在這個範圍內,最居中的這一部分定義為中土之氣,偏於升發的這一部分叫做木火之氣,偏於斂降的這一部分叫做金水之氣,實際上都是土氣,都是渾然一體的,並沒有截然分開。

一氣周流有不同的層次

人體的一氣周流,它是有不同的層次的。從臟腑的層面來講,肝心主升,肺腎主降,脾胃斡旋中焦,這是一個層面。具體到某一個有形的臟腑,比如肝臟,它也有自己的一氣周流,並不是說肝臟裡面這一氣就只升不降了,它仍然是有升降周流的變化。再細分到每一個細胞,人體的每一個細胞也都有自己的一氣周流,它仍然有左升右降以及中焦斡旋的這種一氣變化的規律。在人體不同的層次上,一氣周流是同時存在的。

當我們把一氣周流細分到無形之氣的層次時,就會發現,一氣周流左路升發右路斂降,土氣斡旋中焦,它在體內是無處不在的,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一氣周流在體內雖然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但是這些不同的層次,實際上又是完全一體的渾然一氣。一氣周流的這種規律遍佈人體所有的層次,在渾然一體地同步周流著。所以黃元御先生才把人體的一氣周流拋棄了層次上的區別,直接概括為左路木火生髮,右路金水斂降,中焦土氣斡旋的結構。所以我們講人體一氣周流的左路右路,並不是身體的左邊和右邊。左路和右路指的是人體一氣周流在所有層次上的共同的運動趨勢,中焦也是同樣的道理。

正因為一氣周流具有這種無處不在的特性,在人體的每一個層次上它都是完全同步而又渾然一體的,所以我們才能夠根據一氣周流的大象,來治療人體的任何疾病,而不必去區分它是哪個層次上的疾病。

不管疾病表現在什麼層次上,它都跑不出一氣周流的規律。就像外感

風寒引起發燒是木氣鬱滯,眼睛紅也是木氣鬱滯,有的失眠也是木氣鬱滯,疾病的表現層次完全不同,但是它們的病象卻都是木氣鬱滯之象,我們都按木氣鬱滯來治療,都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升散,就都可以治好。

這就是一氣周流這個理論的妙處,它可以讓我們執簡馭繁,從象的角度出發,對變化萬千的疾病,透過症狀透見本質,從而對疾病進行精確地定位,進而給予準確地治療。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一氣周流就像一套全球定位系統,用一氣周流來觀察疾病,不管疾病在哪裡,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藉助於一氣周流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疾病的根源在哪裡,是升不上來,還是降不下去,還是中焦不能斡旋,疾病是虛還是實,全都一目瞭然。

一氣周流是天地萬物的共同規律

一氣周流並不僅僅是人體自身的一種規律,它是天地萬物共同的運動規律。

《內經》講: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一氣周流也是這樣的,一氣周流在天地之間也有不同的層次,也是無限可分的。人體的一氣周流,對天地之間這個更大的一氣周流來說,只是其中的一個層次罷了。

從佛學的角度來講,佛經講“成住壞空”,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世界都有成住壞空的演變規律,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就對應了一氣周流升發收藏這個過程,也是完全對應的。如果把目光稍微拉近一點,歷史上的朝代興衰,研究歷史的朋友本身也會有這種感受,歷史的興衰交替,如環無端的這種規律也在裡面。再短一點來講,一年有寒暑往來,一天有日夜更替,這也都是有升有降,都是一氣周流的一些或大或小的表現。

從藥物的角度來看,有左路升發的藥物,麻黃、附子、細辛,有右路斂降的藥物,石膏、大黃、五味子,有中焦斡旋的藥物,乾薑、甘草,它們也組成了一氣周流的執行規律。因此所有的藥物,我們從一氣周流的角度看,都可以看成一味藥,是一個整體。

所以我們從無形之氣的層次,從這個廣大的範圍來理解一氣周流,它也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處不在的,這個規律遍佈整個天地之間,萬物莫逃,有無窮無盡的存在層次。所以我們對天地間這個龐雜體系的把握,最好的辦法就是象岐伯建議的那樣,從象的角度出發,執簡以馭繁。

這個龐大的系統,黃元御先生從象的角度,非常概括地給我們描繪出來了,這就是《四聖心源》裡面講的土樞四象,一氣周流這個體系。彭子益先生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一書裡面,用一年四季陽氣的升發潛降,結合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也來描述這個規律,是從一個具體的層次上闡述了這個問題。

中醫講天人相應,氣感比較好的朋友,有時候自己本身就能感受到左升右降中土斡旋的這股氣,和天地之氣是一樣的。所以天人合一,為什麼天人能合一呢?因為天地本身也是這樣一種運轉規律,萬物並沒有什麼區別。從氣的層次上來講,都是渾然一體的。

在這個氣的層次,一氣周流的執行規律,無處不在,對五行之內所有的事物都有相同的影響。這種一氣周流,任何一個層面,一氣的任何一段出現鬱滯,出現變化的時候,整個系統都要受到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五運六氣會對人有影響,並且是有規律可循的。現在科學不是說南美洲的一隻蝴蝶煽動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經過逐級的反應放大,導致美國幾個月後的一場龍捲風,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打個比方說,一氣周流中的木氣鬱滯了,那麼肝臟從五臟的這個層次上來說是鬱滯的,在經絡的層次上,肝經是鬱滯的,在細胞的層次上,細胞裡面的木氣這一部分也是鬱滯的,在人所處的環境裡,在房子裡也有一股鬱滯的木氣。這股鬱滯的木氣,在這些不同的層次上,是完全貫通如一,而又互相影響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上來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這個相同的問題。

我們給患者用疏肝升達的中藥可以治癒,我們愉悅患者的心情也有治療的效果,我們把患者的居住環境改善一下,讓房間更輕鬆明快一些,對病情的緩解也有確切的作用,我們在上午陽氣升發的時候來治療效果就會更好。我們採用的手段不同,目的卻都是舒達木氣,最終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所以對一氣周流的層次有一個清楚地瞭解,我們的治療手段就會更加豐富和靈活。

當然對一氣周流這個體系不同層次的感應,是靠我們的心神來體會的,不是靠手摸出來的。正因為我們有這種分別心,這是高的,這是矮的,這是香的,這是臭的,正是這種分別心,才使我們能夠感覺到一氣周流這些不同的層次。人在一氣周流這個體系當中,就象進入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一樣,不管你是否願意,都要不由自主地跟著一氣周流這個體系轉下去,過完自己的一生。

這個體系,一氣周流,就跟密密麻麻的一張網一樣,把萬事萬物都給網在裡面,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實際上都是身不由己呀。你說我不想受一氣周流的影響了,行不行呢?只要我們還生活在一氣周流的這五行之內,恐怕就擺脫不了這種束縛。

所以《黃帝內經》才教導我們要“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就是要順從一氣周流的變化規律。我們養生治病,就不能違背一氣周流的這個規律。成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中醫說到這裡,中醫的理論確實是很廣博,很完美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是可以用於指導我們認識天地間的萬事萬物的。真正用在治病這一塊的,其實只是中醫理論的一小部分,並不是中醫理論的全部。如果我們都能把一氣周流這個體系,不是理論模型,是真實的體系,如果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我個人覺得讓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應該是綽綽有餘的。因為它並不僅僅是指導我們看病這麼簡單的一個東西。

當然對中醫理論體系,一氣周流它的層次結構,這也只是我個人的理解。也許還有很多理解得不準確的地方,提出來主要是跟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學習。

今天我們能在這裡討論一氣周流,離不開古人對我們的啟迪。《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還有《四聖心源》,這些經典著作,就像導航的燈塔一樣,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所以在這裡,我們應該感謝古人,感謝黃帝、岐伯、扁鵲、張仲景這些古聖先哲,感謝黃元御先生,是他們為我們描繪出了一氣周流這個清晰的框架,使我們由此得到了學習中醫的門徑,進而能登堂睹奧,暢遊在一氣周流的美妙境界中。

中醫理論的核心——“一氣周流”理論體系概述

中醫的理論核心強調天人合一,而天地之間無非一氣而已。黃元御先生在《四聖心源》中提出的“一氣周流”理論體系,簡潔而完美地闡釋了天人合一理念的精髓,成為繼往開來的一代中醫大家。

黃元御先生提出的“左升右降,中氣斡旋,一氣周流”的理論模型,並非僅僅是一個抽象的理論模型,它是一種真實的境界,是一氣周流的真實寫照,是天人合一的真實描述。這種境界,心神靜篤的時候,是可以直觀地感受得到的。

當然,“一氣周流”是有很多層次的,也就是《內經》“陰陽之中復有陰陽”的意思,然而這所有的層次,又都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概括合一,成為一個簡潔統一的“一氣周流”體系。開則林林總總,合則不過一氣。因此“一氣周流”理論,既是概括的,又是具體的,真實完美地闡述了天地間的一氣“如環無端,周流不息”的執行狀態。

黃元御提出的“一氣周流”理論,與《內》《難》《傷寒》等經典著作一脈相承,從最本質的氣的層次,來闡述天地人身之氣的執行,因此它對問題的認識和分析,可謂由源到流,高屋建瓴。黃元御對中醫理論的認識高度和深度,仲景而後,無出其右者。張琦在《四聖心源後序》中盛讚黃元御“長沙而後,一火薪傳,非自尊也。”

黃元御在《四聖心源》中提出的“一氣周流”理論,確立了經典中醫理論的框架結構,樹立起了中醫理論的標準。中醫絕非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東西,凡藝或可殊途,惟醫必歸一致,各家中醫學派殊途同歸的源頭,就是黃元御先生提出的“一氣周流”理論體系。以此為準繩,則歷代醫家流派的是非優劣,一目瞭然。中醫歷代各家學說其實都是講了“一氣周流”理論的某一個方面,各有所長亦各有所偏,但都可以納入“一氣周流”的體系當中,成為“一氣周流”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彭子益先生學習了《四聖心源》中的“一氣周流”理論,並在一年二十四節氣這個層次上進行具體化的闡述,提出了通俗易懂的圓運動理論。圓運動醫學的源頭,其實就是《四聖心源》。彭子益的圓運動理論,只是黃元御先生“一氣周流”理論的一個層次,相當於“一氣周流”理論的簡化普及版本。正是圓運動理論的簡單易懂,普及較廣,才使得我們今天順利推廣黃元御先生的“一氣周流”理論體系,成為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彭子益先生對黃氏學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以鄭欽安先生為首的火神派,也是深諳一氣周流底蘊的學派,辨證治療直接從陰陽上下功夫。人體元陽是自身一氣周流的動力和源頭,火神派善於從元陽的角度來治療疾病,可謂是擒賊擒王之術,因此見效快捷,療效突出。但如果一味依賴溫壯元陽來治病,就失去了一氣周流的細緻和周密,對臨床問題的處理,就不如“一氣周流”理論更靈活和全面。

黃元御先生的“一氣周流”理論,從人體一氣周流的全域性出發,準確判斷一氣周流發生鬱滯的環節,靈活採取全域性性的治療方案,往往可以四兩撥千斤,以普通尋常之藥,取立竿見影之效。

也有學者認為黃元御先生處處以“水寒土溼”立論,用藥多偏溫燥,因而認為黃氏理論過於偏頗。卻不知“一氣周流”理論完全符合《內經》“動則為陽,靜則為陰”的道理。人體的一氣始終在周流不息,一氣的本質原本是一股陽氣,寒則陽損,溼則氣滯,水寒土溼正是一氣周流鬱滯為病的最主要原因。從一氣周流的角度講,升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不過是一氣周流的方向不同而已,連陰陽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何來立論偏頗一說?黃元御的“一氣周流”理論非常的圓融,合於天地之道。認為黃氏立論偏頗的學者,實際上是對陰陽的認識,還沒有達到一氣周流的高度。

黃元御中醫理論精講:一氣周流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