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一眚(shěng )掩大德

不以一眚(shěng )掩大德

不以一眚

(shěng )

掩大德

這句話語出《左傳》,是春秋時期秦穆公說過的一句話。眚(shěng),指影響視力的眼病,引申泛指行為過失。這句話有兩種理解,都通:一種是不要因為一個人的一次過失就否定他曾有過的重大貢獻,另一種也可以理解為不要因為自己的眼病而看不到人家曾有過的功德貢獻。

在中國古代,由於是君王絕對權威的體制,主公的胸懷與見識,便是這個國家能否在競爭中生存壯大的決定性因素。

秦國無論在春秋還是戰國時期,數百年中都是厲害角色,這跟秦國出了很多優秀君王是有直接關係的。

春秋時期,秦國得到情報有人在鄭國做內應可開啟城門而滅鄭,國君秦穆公想發兵襲鄭,大臣蹇叔認為大軍遠行必被發現,堅決反對出兵伐鄭。但秦穆公還是派大將百里孟明視(百里為姓,孟明為字,視為名)和副將西乞術、白乙丙率大軍出征。

途中鄭國有個叫弦高的愛國商人,得知情報後一邊派人急告鄭國加強戰備,一邊使計謀讓秦主帥孟明視知道鄭國已有防備,讓秦軍意識到軍情洩露,所以取消了襲鄭計劃,但秦軍還是順手牽羊滅了滑國才回師。

晉國也是春秋時的大國,當時晉文公剛亡故,鄭國滑國與晉國同是姬姓,是兄弟國,所以秦國這次軍事行動晉國是不能接受的。新國君晉襄公又瞭解到秦軍驕兵遠行,於是決定在殽山這個險地設伏殲滅這支秦軍,以削弱秦國這個競爭對手的實力。

結果晉軍殲滅了這支秦軍,俘獲了秦主將百里孟明視和副將西乞術白乙丙,並且準備用他們來做剛去世的晉文公的祭品。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兒(兩國聯姻為秦晉之好),也正是晉新國君晉襄公的母親,她念父國情義把秦國三個被俘將軍給放走了。

按古代常規,打了大敗仗,損兵折將,主帥回來肯定是要被殺頭或革職的。但當得知三位敗將跑回來的訊息時,秦穆公竟親率眾臣出城迎接,向殽山方向為戰死的秦兵大哭,痛說是因為他不聽蹇叔等大臣的苦諫派了三位將軍率兵出征,導致他們被俘受辱,並當場宣佈不會革除百里孟明視的職務。

《左傳》記錄了秦穆公當時在現場說過的一句經典的話:

“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百里百孟明視本是一個能幹的將才,因此感恩戴德,自此鐵心護主,幫助秦穆公勵精圖治,成為春秋五霸雄邦,後來又率兵大敗晉軍,並收埋了原來戰死在殺山的秦兵屍骨,這是後話。

好個“不以一眚掩大德”!秦主公就憑這樣的卓識和胸懷,得穩江山霸業。後人撫卷細思,各種啟示應該翻湧心頭啊。